陳安琪
摘 要 當今,信息社會的發(fā)展離不開對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但目前我國公共圖書館對資源的開發(fā)利用還不夠充分,需要及時推陳出新,將信息資源的開發(fā)與技術和服務的創(chuàng)新有機結合。本文將選取五個典型的公共圖書館資源開發(fā)利用案例,分析其創(chuàng)新之處,以期為今后公共圖書館的資源開發(fā)利用提供借鑒。
關鍵詞 公共圖書館 資源開發(fā)利用 信息資源
分類號 G252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9.03.004
當今,信息社會的發(fā)展離不開對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公共圖書館通過整合和加工大量館藏信息資源,最大程度地開發(fā)其價值,將其轉化為能夠為人所用的知識,并引導和促進公眾對信息資源的訪問和利用。目前,我國公共圖書館對資源開發(fā)利用還不夠充分,存在形式單一,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等問題,需要及時推陳出新,將信息資源開發(fā)與技術和服務的創(chuàng)新有機結合。本文將選取五個典型的公共圖書館資源開發(fā)利用案例,分析其創(chuàng)新之處,以期為今后公共圖書館的資源開發(fā)利用提供借鑒。
1 上海圖書館開放數據應用開發(fā)競賽
申報機構:上海圖書館(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
開放數據已經成為大數據時代互聯網發(fā)展的新趨勢。上海圖書館(以下簡稱“上圖”) 不斷嘗試和探索新的開放數據服務形式,分別于2016年3至7月、2017年4至10月舉辦了開放數據應用開發(fā)競賽展。比賽以家譜、名人手稿與檔案為主題,以上圖的開放數據為基礎,面向全社會廣泛地征集優(yōu)秀移動應用產品原型或服務創(chuàng)意,以期更加充分地釋放開放數據的價值,最大程度挖掘數據的應用潛力。
競賽開放的數據內容包括上海圖書館館藏5萬余種家譜文獻信息和內容信息,24萬余種手稿及檔案的元數據,另有中國歷史紀年表與公元紀年對照數據服務等,并提供 SPARQLEndpoint、RsetfulAPI 和 HTTPURI三種標準化、規(guī)范化的關聯數據消費技術開放應用程序接口。競賽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及用戶,分別從創(chuàng)新性、可行性、技術含量、交互體驗、開放數據利用程度等五個維度對參賽作品進行評審,每年評選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入圍獎 5 名,2017年增設最佳人氣獎1名,人氣獎7名,同時以競賽展和分享會的方式,向社會宣傳競賽活動、獲獎作品的創(chuàng)意與應用價值,分享參賽團隊的經驗及收獲,感謝參賽團隊的參與。
競賽活動是上圖在國內圖書界首創(chuàng)的開放數據嘗試,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體現了數字網絡服務環(huán)境下公共圖書館在資源開發(fā)利用與數據開放上的探索與嘗試,其主要創(chuàng)新點包括以下兩方面。
(1)數據價值高、開放程度高。上圖2016年和2017年開放數據競賽的內容分別是家譜和名人手稿及檔案。其中,家譜是上圖的特色館藏,內容豐富,數量為國內之最;名人手稿及檔案時間跨度從19世紀初至20世紀末,是研究近代史的重要文獻資源。
這些開放數據采用知識共享許可協議,在公共領域以署名-非商業(yè)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CC-BY-NC-SA)許可授權。開放數據所采用的 RDF 數據抽象模型及其各種序列化格式如 RDF/XML、Turtle、JSON-LD 等是萬維網聯盟 W3C 推薦的開放數據標準格式,在數據的格式類型和語義 Web 標準的應用上達到萬維網發(fā)明者蒂姆伯納斯李(TimBerners-Lee)提出的五星評價體系中的最高星級標準,符合萬維網聯盟W3C倡導的開放數據結構化、關聯化的發(fā)展方向。
(2)“四位一體”的推廣模式。為了讓社會大眾更深入地了解開放數據及其價值,進一步挖掘開放數據的應用潛力,上圖以舉辦開放數據競賽為契機,舉辦了專業(yè)的開放數據技術培訓,在競賽展覽期間舉行競賽分享會,并在競賽結束后舉辦為期一周的競賽展覽,形成了開放數據競賽、技術培訓、競賽分享會、競賽展覽“四位一體”的開放數據服務推廣模式。該模式吸引了大批專業(yè)團隊關注和參與競賽,同時也向公眾宣傳和推廣了其開放數據服務。
2 獨墅湖圖書館基于情報服務搭建區(qū)域價值網絡
申報機構:蘇州工業(yè)園區(qū)獨墅湖圖書館
獨墅湖圖書館位于蘇州工業(yè)園區(qū),這里有20余個國家級創(chuàng)新基地、450個各類研發(fā)機構、數千家企業(yè),已形成多個創(chuàng)新集群,多年來涌入了大量的高端人才。這些企業(yè)、機構和人才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信息需求,且信息需求的內容在不斷深化。傳統(tǒng)的圖書借閱、文獻傳遞、科技查新等服務已難以完全滿足用戶的需求。獨墅湖圖書館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優(yōu)化服務內容,以快速、積極、準確的為用戶提供信息服務,助力區(qū)域經濟發(fā)展。該館充分利用區(qū)位優(yōu)勢,通過整合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政府、企業(yè)、人才的信息服務需求,構建創(chuàng)新的開放式信息服務生態(tài)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以情報服務為中心,提供多領域細分行業(yè)咨詢報告、輿情監(jiān)測簡報、技術專利分析報告、人才評估與培訓等情報服務模塊,直接鏈接相關政府部門、企業(yè)與人才,搭建起區(qū)域信息情報價值網絡。目前,該館提供的情報服務分為人才服務、企業(yè)服務和政府服務三大部分。
(1) “濕營銷+社區(qū)”的人才服務模式。該模式強調受眾作為信息服務的接收者,同時也是信息服務的傳播者,以縮短知識發(fā)現的“睡美人”時間。獨墅湖圖書館通過定期舉辦知識產權、信息素養(yǎng)、研發(fā)管理、標準化等主題沙龍、專題培訓,以及通過網絡途徑定期為相關科技人才推送各類學習材料,形成人才交流匯聚的“家平臺”。該平臺當前主要提供政策服務、能力提升、交流互動和生活服務四個方面的內容,從工作到生活,提供較為全面的人才社區(qū)化管理服務。
(2)“橫向+縱向”的企業(yè)細分服務模式。該模式從行業(yè)類型、企業(yè)生命周期階段兩維度對企業(yè)情報服務需求進行細分,從而有效做到“精準”服務,將情報服務嵌入企業(yè)開放創(chuàng)新活動中。在為企業(yè)提供具體情報服務過程中,針對不同行業(yè),以及處于不同發(fā)展階段的企業(yè)的情報需求,有針對性地設置跨部門的知識服務小組,吸納具有各種專業(yè)背景的人才,然后收集整理情報,形成可靠性高、專業(yè)性強的知識產品,給企業(yè)提供集調研、收集、整理、分析、決策于一體的一站式信息服務。服務的內容上,從傳統(tǒng)的文獻借閱、原文傳遞、代查代檢擴展到定題服務、科技查新、輿情監(jiān)測、政策梳理、專利分析、競爭情報、行業(yè)數據、市場趨勢等增值服務,同時提供定制化自由組合模塊,滿足企業(yè)需求。
(3)“宏觀整合+決策輔助”的政府服務模式。該館利用自身資源整合的優(yōu)勢,建立面向人才、企業(yè)、政府的三大服務模式,搭建起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的價值網絡,打造了“獨墅一智”和“金雞湖智庫”品牌。前者是新媒體品牌,主要提供及時、深入和觀點獨特的行業(yè)熱點專業(yè)咨詢分析,以吸引用戶關注,增加用戶黏性。后者以“合作、聚集、創(chuàng)新”為發(fā)展理念,立足蘇州工業(yè)園區(qū),聚集園區(qū)重點產業(yè)、企業(yè)、人才資源,提供包括宏觀政策支撐、重點產業(yè)發(fā)展、企業(yè)咨詢服務、人才發(fā)展研究的頂層解決方案。通過品牌力量,獨墅湖圖書館將進一步深入推廣情報服務模式與內容,搭建起情報服務專業(yè)平臺,實現人工智能化的定制服務,反哺區(qū)域經濟發(fā)展。
3 浙江文化通——公共數字文化云平臺
申報機構:浙江圖書館
浙江文化通是由浙江圖書館(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浙江省分中心) 研發(fā)的浙江省公共數字文化云平臺,是國家公共文化數字支撐平臺特色應用之一。該平臺于2013年11月22日正式開通上線,2017年11月完成三期開發(fā),開啟了浙江省公共數字文化的移動服務新時代。
浙江文化通利用元數據整合技術,對館藏的優(yōu)秀文化資源進行整合和開發(fā)利用。它基于移動互聯網,通過智能手機、iPad 等移動終端設備和微信公眾號,實現文化機構、文化資訊和數字閱讀的互聯互通,體現了整合、共享、即時的特性。該平臺匯聚了浙江全省的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美術館、科技館、影劇院等公共文化單位舉辦的講座、展覽、活動、演出等文化信息,同時,還專門配置了適合移動終端閱讀的專用電子資源,并為公眾提供文化資訊預告和數字閱讀、圖書查詢等公益服務。該服務的主要創(chuàng)新之處有以下幾點。
(1) 實現一站式服務。作為基于“互聯網+”的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移動供給平臺,浙江文化通由浙江圖書館解決版權問題,應用元數據整合技術對電子圖書、電子期刊、報紙、論文、專利等各類數字資源進行全面整合,并在移動終端上實現資源的一站式搜索和服務導航。同時,該平臺打破信息壁壘,除公共圖書館館外,還整合了博物館、美術館等其他公共文化機構及提供公共文化服務單位的文化資訊,并在移動終端實現資訊和活動信息的一站式推送。此外,該平臺還接入了云共享服務,提供圖書、期刊的全文閱讀和 24 小時云圖書館文獻傳遞,以及館藏紙質書籍的查詢和在線預約服務。
(2) 打通資源供給的最后一公里。浙江文化通通過移動終端提供服務,體現了文化服務的公益性、公平性和公開性。用戶使用移動終端,可隨時隨地享受均等、免費的數字文化服務,打通了資源供給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同時,平臺可根據用戶的登錄信息有針對性地推薦資源和服務,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3) 線上線下綜合推廣。自開通以來,浙江文化通在各種渠道開展系列宣傳推廣活動,在擴大影響力的同時,也讓更多的人享受到了便利獲取數字文化的服務,更好地發(fā)揮了信息資源的價值。
線下推廣的主要形式為豐富多彩的活動,包括講座培訓、安裝體驗有禮、趣味互動等。2016 年,結合浙江省文化共享工程走進農村文化禮堂活動,浙江文化通服務漸漸走入農村,并通過基層數字閱讀推廣人培訓等形式,提升了基層用戶的黏度。此外,平臺還在公共交通點進行推廣。2014 年,浙江文化通在杭州市中心繁華路段的一些公交站點,設置宣傳廣告牌;2017 年,在地鐵 2 號線開通“彩虹悅讀”專列,在站臺放置文化通宣傳大屏機。
線上則通過數字閱讀推薦引導用戶關注,并通過主流媒體進行宣傳。浙江電視臺于 2013 年 12 月 9 日在浙江新聞聯播時段頭條播報了“浙江文化通”開通的消息。2015 年,平臺與騰訊大浙網合作開展宣傳推廣。2016 年 7 月,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媒體浙江行采訪活動來到浙江圖書館,新華社、中國網、浙江日報、錢江晚報、浙江之聲等媒體記者對“浙江文化通”進行了采訪。這些宣傳讓更多用戶接觸和了解該平臺,并為數字文化資源服務平臺的宣傳推廣提供了借鑒。
4 “童閱烏托邦”少兒公益活動項目
申報機構:遼寧省圖書館
2013年,遼寧圖書館(以下簡稱“遼圖”)正式成立少兒部,2015年創(chuàng)立了“童閱烏托邦”少兒公益活動項目品牌。該項目主題由指間創(chuàng)意閱讀、四維繪本閱讀、遼圖國學坊、玩具總動員及幼兒戲劇游戲五項在周末舉行的常規(guī)活動組成,同時根據活動主題與讀者需求,適時舉辦少兒閱讀推薦、少兒主題展覽與講座、少兒公益演出等其他活動?;顒硬捎米x者預約報名的方式進行,均屬于公益性質,不收取任何費用,由遼圖少兒部工作人員與志愿者共同籌備組織。該活動項目的主要創(chuàng)新點主要有三方面。
(1) 活動形式的創(chuàng)新。除了常規(guī)的少兒閱讀活動,還增設幼兒戲劇游戲,以新穎的活動形式充分調動孩子的想象力,鍛煉孩子理解、表達等多方面能力。同時,根據活動主題與讀者需求,推出“童閱烏托邦”圣誕大集合、“童閱烏托邦”元旦和春節(jié)文化集市等活動項目。此外,將微雕塑、沙畫、書法等藝術形式融入到閱讀中去,讓孩子在動手的過程中多元地感受閱讀。開展科普活動課,并通過四旋翼航模制作、3D 打印等活動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與創(chuàng)造力。
(2) 整合電子資源。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少年兒童的生活越來越離不開數字資源,有的社會學家更是將當代的少年兒童稱作“網絡原住民”。一味地阻止少年兒童接觸數字產品、網絡電子設備,不僅不能疏導少年兒童對網絡世界的好奇,反而有可能影響他們對未來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為解決目前少年兒童網絡資源良莠不齊的問題,遼圖少兒部充分整合館內優(yōu)質的少兒數字資源,并引導少兒讀者正確使用數字產品和電子設備,為少兒讀者提供精品數字閱讀資源。
(3) 樹立品牌推廣意識。在開展各項活動的過程中,遼圖使用帶有“童閱烏托邦”品牌 Logo的海報、展架、宣傳手冊等宣傳用品,對品牌進行全方面宣傳推廣,在擴大社會影響力的同時,注重提高業(yè)內的知名度。遼寧省圖書館學會刊物《圖書館界》對品牌項目進行過多次書面報道,積極分享其實踐案例和創(chuàng)新理念。除了傳統(tǒng)媒體外,遼圖還通過新媒體進行品牌營銷推廣,與網易新聞合作創(chuàng)建以遼圖“少兒天地”為名的自媒體宣傳欄目,對圖書館的少兒活動第一時間進行報道,并對兩次大型活動進行了現場直播,效果顯著。這樣的嘗試為閱讀推廣開拓了新的路徑。此外,遼圖少兒部還有3個少兒閱讀推廣 QQ 群,每次的活動結束后將活動圖片上傳群相冊,家長在群內交流討論,并通過社交平臺轉發(fā),自發(fā)宣傳公益活動品牌,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和口碑。
5 哈爾濱市圖書館“一書·一城”創(chuàng)新案例
申報機構:哈爾濱市圖書館
哈爾濱市圖書館閱讀推廣品牌活動“一書·一城”由中共哈爾濱市委宣傳部、哈爾濱市文廣新局主辦,哈爾濱市圖書館承辦,至今已經成功舉辦六期活動。該活動以“悅讀一本書戀上一座城”為主題,挖掘地方作者的地方文獻作品,以講座、評論、推介、表演、觀眾提問等多種方式對圖書及圖書中的內容進行解讀,讓讀者通過地方文獻去探尋哈爾濱這座古老的城市,深入了解這座城市的歷史和文化,從而愛上閱讀。該活動的創(chuàng)新點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1) 關注本土作家和地方文獻。每期現場活動前做嘉賓采訪并專門攝錄他們的口述內容,作為“真人圖書”“口述歷史”的珍貴資料留存。活動內容從閱讀本土作者本土作品的視角出發(fā),分為俯瞰哈爾濱、建筑設計、藝術生活、人文歷史、城市歷史、紅色黨史、異域文化、地域風情、音樂藝術、美食生活等與哈爾濱市息息相關的各種文獻記憶。同時,將每期邀請到的本土作家及其作品納入哈爾濱市圖書館“哈爾濱本土作家?guī)臁焙汀暗胤轿墨I館藏庫”。哈爾濱市圖書館作為文化陣地的重要載體,一直以地域文化傳播為己任,收集特色地方文獻,有利于弘揚哈爾濱城市文化,激發(fā)地方作家創(chuàng)作熱情,鼓勵更多優(yōu)秀地方文化作品的出現。
(2) 打造全方位、專業(yè)化的閱讀推廣隊伍?;顒邮艿缴鐣鹘绲膹V泛關注,六期活動參與分享嘉賓共 36 人,線上泛讀活動覆蓋人次 3000 多人、現場參與活動人數近 1000 人。每期活動都有前期宣傳和后期總結報道,當地電臺、電視臺、報紙等媒體先后報道二十余次,其中《生活報》與此項活動簽約。中國知網作為公益支持,將所有活動內容加工成數據庫?;顒舆€吸引了大批大學生志愿者參與和奉獻,各方力量形成了閱讀推廣活動的合力。圖書館方面則通過策劃選題、征集名稱、多渠道宣傳、邀請本土作家、組織相關人員和精準受眾讀者等活動的開展,形成一支更加專業(yè)化的人才隊伍,夯實了圖書館業(yè)務工作,更好地發(fā)揮了圖書館的社會功能。
(3)多種參與渠道。除了現場參與的方式之外,活動與中國知網建立“一書·一城”項目技術戰(zhàn)略合作,運用數字技術,讓讀者可以通過互聯網檢索下載活動文字、音頻和視頻等內容,以推廣哈爾濱地域文化,激發(fā)讀者對地方文獻的興趣?;顒蛹庸ふ沓鰜淼膱D文和視頻等數字文獻將展示在哈爾濱市圖書館網站和微信公眾平臺,并通過二維碼推廣到地鐵站、機場、區(qū)縣圖書館、社區(qū)圖書館、文化志愿者站等,讓讀者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參與活動。
6 結語
圖書館集中了大量資源,除了傳統(tǒng)的存儲資源的職能,在當今信息社會,圖書館更應當肩負其資源開發(fā)的重任,發(fā)揮其服務功能,成為資源開發(fā)利用的主導者。資源的開發(fā)是一個篩選、整合、挖掘的過程,圖書館應發(fā)揮其自身的設備、技術、人才優(yōu)勢,針對用戶需求,轉變思路,以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進一步提升資源的利用率,充分發(fā)揮新時代公共圖書館推廣閱讀、傳播信息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