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小橋
(湖北省孝昌縣第一人民醫(yī)院耳鼻喉科 湖北 孝感 432900)
慢性肥厚性鼻炎主要是因鼻腔粘膜及粘膜下組織發(fā)生慢性炎性改變,從而造成的鼻甲肥厚及粘膜增生,該病直接影響患者呼吸功能。以往臨床針對該病主要采取微波消融術及鼻甲部分切除術,雖然以上方法能夠使患者鼻腔通氣得到改善,但無法徹底改善患者鼻腔生理功能[1]。為進一步核實該治療方法的臨床療效,本次我院將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和微波消融術治療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療效進行了觀察對比,詳情如下。
隨機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期間收治的68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作為觀察對象,依照入院順序?qū)⑵浞殖捎^察組和對照組各34例,觀察組中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別為15例、19例,年齡18-65歲,平均年齡為(41.5±2.2)歲;對照組中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別為16例、18例,年齡18~66歲,平均年齡為(42.0±2.3)歲。兩組基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兩組患者手術均取平臥位,麻醉方法:將含有1%丁卡因和少量腎上腺素棉片放入患者鼻腔內(nèi)實施鼻腔粘膜表面麻醉,同時在下鼻甲粘膜處注射1%丁卡因行局部浸潤麻醉;對照組行微波消融術治療,采用型號WS-3微波治療儀,微波輸出功率設為40~60W,采用微波探頭對鼻甲黏膜由前至后進行燒灼,對鼻甲肥厚部分進行消除,術后根據(jù)患者出血情況對鼻腔進行合理填塞,并給予抗感染及止痛等相關處理措施;觀察組采用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使用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系統(tǒng)連接Reflex45刀頭,功率設定在5擋,將射頻刀頭伸入患者鼻腔內(nèi),在患者下鼻甲后緣軸膜前,刺入粘膜下打孔消融10~15s,逐漸緩慢將刀頭撤出,并持續(xù)踩踏電凝開關,同時對患者鼻甲下粘膜顏色變化進行密切觀察,粘膜變白為宜,針對鼻甲過于肥厚患者可采取二次刺入。術后根據(jù)患者出血情況對鼻腔進行合理填塞,并給予患者抗感染及止痛等相關處理措施。
兩組手術臨床療效以治療后患者鼻腔通氣功能恢復正常,呼吸順暢無阻塞感及流涕表現(xiàn),無需使用鼻黏膜收縮劑則判定為“顯效”;患者鼻腔通氣功能改善良好,呼吸順暢,有輕微阻塞及流涕表現(xiàn),也無需使用鼻黏膜收縮劑則判定為“有效”;患者鼻腔通氣功能無明顯改善,有嚴重呼吸阻塞及流涕表現(xiàn)則判定為“無效”。將最終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的數(shù)據(jù)結(jié)果作為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判定標準。并采用自我陳述評分法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鼻腔主觀通氣情況進行評分,指導患者根據(jù)自身鼻腔主觀通氣情況在一條10cm的測量尺進行標記,0~10cm代表著0~10分,得分越高表明鼻腔主觀通氣越差。
觀察記錄顯示,觀察組患者手術臨床療效顯著,其治療總有效率為97.1%,優(yōu)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的82.4%(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詳情(例)
治療前,兩組患者鼻腔主觀通氣評分結(jié)果對比,差異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鼻腔主觀通氣得到明顯改善,其數(shù)據(jù)結(jié)果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患者鼻腔主觀通氣評分對比情況 (±s,分)
表2 兩組治療前后患者鼻腔主觀通氣評分對比情況 (±s,分)
組別 n 治療前鼻腔主觀通氣 治療后鼻腔主觀通氣觀察組 34 9.2±3.3 4.5±1.5對照組 34 9.3±3.4 6.8±2.6 t-0.1230 4.4679 P->0.05 <0.05
慢性肥厚性鼻炎是常見的耳鼻咽喉科疾病,臨床針對該病主要采取手術治療,其手術方法主要包括微波消融術、鼻甲部分切除術和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切除術等,微波消融術是臨床以往常用的治療方法[2]。在本次觀察中,我院將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與微波消融術治療慢性肥厚性鼻炎的臨床療效進行了對比。結(jié)果顯示,采用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治療的觀察組臨床療效顯著優(yōu)于采用微波消融術治療的對照組(P<0.05);同時觀察組患者治療后鼻腔主觀通氣情況也改善良好,其評分結(jié)果也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以上結(jié)果表明,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治療慢性肥厚性鼻炎的臨床療效顯著,其安全性較高,可有效改善患者鼻腔生理功能,該手術方法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