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區(qū)是指土地革命戰(zhàn)爭和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開辟的革命根據地,她是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起點,是黨和人民軍隊的根,是共和國走來的地方。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十華誕。本刊《紅色經典》欄目開辟《共和國從這里走來》專欄,用兩年時間,連續(xù)介紹34塊革命根據地,再現中國革命波瀾壯闊的偉大歷程,謳歌老區(qū)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建立的歷史功績,揭示中華民族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歷史必然。激勵我們不忘初心、堅定自信、高舉旗幟、砥礪前行,為新時代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yè)、實現偉大夢想凝聚力量。
海陸豐革命根據地是由彭湃等人于1927年10月領導創(chuàng)建的,地域范圍包括廣東省海豐縣、陸豐縣以及惠陽縣、紫金縣的部分地區(qū);后期還包括普寧、潮陽、惠來、五華等縣的一小部分地區(qū),面積約6000平方公里,人口70萬。
1927年5月和9月,海陸豐黨組織先后兩次組織武裝起義,農民自衛(wèi)軍隊伍迅猛發(fā)展。10月,由南昌起義部隊第二十四師改編的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二師進駐海陸豐。10月30日,海陸豐黨組織領導工農革命軍第二師和農民自衛(wèi)軍以及群眾再次舉行武裝起義,并占領海豐、陸豐兩縣全境。11月, 海豐、陸豐兩縣先后成立了蘇維埃政府,開展了土地革命和政權建設。此后,海陸豐革命根據地擴展到普寧、惠來、潮陽、豐順、五華、紫金、惠陽等縣。
海陸豐革命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起義較早的地方,是全國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權誕生的地方。根據地在黨的建設、政權建設、軍隊建設等方面進行的實踐,被毛澤東在《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等著作中充分肯定。1928年1月,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評價海陸豐革命根據地“各縣暴動之中,以海陸豐的勝利為最大”。
海陸豐地區(qū)先后建立了中共海陸豐、汕頭、惠州地委和基層黨組織。到1928年2月,僅海豐縣就有鄉(xiāng)村黨支部460多個,黨員1.8萬多名。陸豐縣有黨員6000多名。
1927年11月13日 至16日、11月18日至21日,在彭湃主持下,陸豐縣、海豐縣分別舉行工農兵代表大會,正式成立陸豐縣蘇維埃政府、海豐縣蘇維埃政府。
海陸豐蘇維埃頒布了《執(zhí)行土地革命,一切土地皆歸農民》布告,制定了《沒收土地案》。到1928年2月,海豐實行沒收分配的土地已占全縣土地面積的80%,陸豐實行沒收分配的土地已占全縣土地面積的40%。
1927年冬,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二師在海豐正式組建,轄兩個團,共1800人。1928年1月,成立于花縣、共有官兵1200多人的紅四師進入海豐,與紅二師會師。
海陸豐革命根據地各縣農協(xié)都成立了農軍部,在黨組織領導下專門管理農民自衛(wèi)軍。農軍分為擔任留守任務的農軍警備隊和擔任機動作戰(zhàn)任務的農軍義勇隊。
1928年2月,敵軍為了切斷群眾和紅軍的聯(lián)系,采取 “掃平千里赤地”的殘酷手段,把靠近山區(qū)的村莊燒掉,根據地內被完全燒毀的自然村達150多個,被殺害的群眾5萬余人,其中有名有姓的烈士6000多人。
1927年10月,南昌起義部隊轉戰(zhàn)至海陸豐。海陸豐黨組織發(fā)動群眾慰問軍隊、救治傷員,“招兵3000人,拿出資金1萬余元”。
1928年秋,彭湃之妻、海陸豐蘇維埃婦女解放協(xié)會主任蔡素屏被敵人殺害。1929年8月,彭湃在上海英勇就義。夫妻倆的兒子彭士祿當時只有4歲,由奶奶撫養(yǎng)。國民黨想斬草除根,便懸賞搜捕彭士祿。地下黨組織先把彭士祿轉移到附城老母庵躲避,后委托城東葉厝寮村年輕姑娘呂閑照顧。幾年后,黨組織又先后把彭士祿送到二十多戶群眾家里寄養(yǎng)。收養(yǎng)彭士祿的群眾寧可自己省吃儉用,也要把最好的飯菜留給他吃,把最新的衣服留給他穿。這些群眾冒著生命危險,誓死保護烈士后代,每當敵人前來搜查,他們都想方設法將彭士祿掩藏起來,使他無數次轉危為安。1939年,彭士祿幾經輾轉被送到重慶八路軍辦事處。
1927年10月初,周恩來率領南昌起義軍南下海陸豐后,身患疾病,住在金廂黃厝寮村黃秀文家中治療10多天。10月23日夜,楊石魂、黃秀文將周恩來護送至洲渚村海邊,依依不舍地將周恩來送上了開往香港的小木船。
分田地來分田地,田地分來無差異,肥瘠先分配,遠近皆一體;
不論多與寡, 勞動合規(guī)矩。
且看從前舊社會,富人享福窮人死。
皆因制度壞, 生出豪紳與地主;
強占天然公有地,屠殺農民肥自己。
此苦綿綿長千年,數千年來數千年,
今日勞動奪政權,打倒豪紳與地主,還我農民自耕田。
自耕田來自耕田,大家努力齊向前。
海豐縣麻竹區(qū)貓公角村陳貴招是農民運動骨干,曾擔任中共公平區(qū)委書記、區(qū)蘇維埃主席團裁判委員等職務。在陳貴招的影響下,他的兄弟陳壬、陳先和妹妹陳恩賜、陳恩紅都參加了革命,五兄妹有的是黨組織負責人,有的是農會干部,有的是農民武裝的骨干。后來,陳壬、陳先在保衛(wèi)根據地的戰(zhàn)斗中犧牲,陳恩賜、陳恩紅姐妹繼續(xù)在危險的環(huán)境下堅持斗爭。兇殘的敵人在懸賞捉拿陳貴招兄妹無果后,將他們的父親活活打死。陳家兄妹五人鬧革命的故事,至今仍在當地流傳。
海豐是杰出的農民運動先驅、海陸豐蘇維埃政權創(chuàng)建者彭湃的故鄉(xiāng)。作為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qū),這里擁有紅宮紅場,彭湃故居,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二師、紅四師師部舊址,中共東江特別委員會、廣東總農會、中共東江黨校、共青團海陸豐地方委員會、海豐縣農民運動講習所、婦女解放協(xié)會舊址等國家、省、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00多處。
陸豐是全國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權的誕生地,現有陸豐縣蘇維埃政府舊址、紅二師碣石作戰(zhàn)指揮部舊址、周恩來同志渡海處等紅色旅游景點。
海豐縣與陸豐市為廣東省汕尾市下轄縣(市),分別位于汕尾城區(qū)西北部、東北部,兩縣市毗鄰,交通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