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游客密度、擁擠感與滿意度

        2019-04-30 00:31:34黃璇璇林德榮
        旅游學刊 2019年3期
        關鍵詞:展覽館影響因素密度

        黃璇璇 林德榮

        [摘要]近年來,游客對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品的消費需求急速增長,使擁擠成為制約展覽館等文化創(chuàng)意旅游項目發(fā)展的重要因素。文章從環(huán)境一行為角度出發(fā),綜合運用環(huán)境心理學的相關理論,探討展覽館情境下游客擁擠感知的主要影響因素,并進一步厘清密度、擁擠感知和滿意度三者之間的關系。通過對378份有效樣本數(shù)據(jù)進行相關分析、方差分析和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室內空間形態(tài)對游客擁擠感知有顯著的影響,在折線、矩形、圓形和自由形4種不同空間內,游客的擁擠感知程度依次增強;個人社會經(jīng)濟背景特征方面,客源地和出游方式對擁擠感知有直接影響,來自中西部地區(qū)的團體游客擁擠敏感度最高;密度是影響擁擠感知的最主要因素,但不是影響游客滿意度的關鍵因素;擁擠感知對滿意度沒有直接的負向作用,但在高密度情境下,該負向作用顯著且得到強化。

        [關鍵詞]展覽館;密度;擁擠感知;總體滿意度;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F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5006(2018)03-0086-16

        Doi:10.19765/j.cnki.1002-5006.2019.03.012

        引言

        近年來,日益增長的旅游需求與旅游資源的稀缺性矛盾逐漸凸顯,使旅游景區(qū)擁擠成為常態(tài)現(xiàn)象。特別是在周末和節(jié)假日,各大知名景區(qū)往往人滿為患,擁擠現(xiàn)象十分嚴重。

        與此同時,隨著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的崛起,文化創(chuàng)意的思維方式和發(fā)展模式為旅游業(yè)的發(fā)展注入了新的動力,成為旅游業(yè)新的增長極?;诖耍鞯丶娂娨M現(xiàn)代科技,圍繞文化主線積極打造諸如藝術展覽館、科學博物館、影視蠟像館等創(chuàng)意性旅游項目。這些項目通過情境體驗、創(chuàng)意理念、影視場景和游戲玩法等將傳統(tǒng)靜態(tài)文化資源活化起來,其知識性、趣味性和參與性充分迎合了消費者求新求異的心理,吸引了大批游客。據(jù)統(tǒng)計,2014年國慶長假期間,上海中華藝術官就接待游客21萬人次,同比增長38%;杜莎夫人蠟像館接待游客6.3萬人次,同比增長42%。面對急速增長的游客數(shù)量,盡管無重大安全事故,但因擁擠而導致的游客投訴仍時有發(fā)生。值得注意的是,與其他旅游產(chǎn)品不同,藝術展覽館、科技博物館等作為廣義的學習環(huán)境之一,游客需集中注意力進行參觀、認知和理解,而走走停停所造成的體力勞累更易使游客產(chǎn)生疲勞。在此情境下,擁擠的外部環(huán)境將進一步加劇游客的刺激負荷,影響體驗質量。

        由此可見,擁擠已成為制約我國傳統(tǒng)景區(qū)乃至展覽館等新興文化創(chuàng)意旅游項目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為了有效改善展覽館擁擠狀況、提高游客滿意度,有必要深入探討影響展覽館游客擁擠感知的主要因素,并探究游客實際擁擠感知與滿意度之間的關系,以期為展覽館的游客管理實踐提供有針對性的理論指導。

        1概念界定和文獻述評

        1.1概念界定

        1.1.1展覽館的概念界定

        目前,學界有關展覽館的研究主要圍繞工程結構設計、施工技術、展示策略等實踐問題展開,僅少部分學者深人探討展覽館的性質、功能和意義。國內學者韓紹詩根據(jù)國內展覽館的發(fā)展歷史,歸納總結了展覽館的性質、功能和主要任務,其認為展覽館作為宣傳教育機構,主要任務在于收集、保管反映經(jīng)濟文化科技藝術發(fā)展成就的實物、資料和標本,并通過形象化的展陳設計進行展示,以促進宣傳、教育和交流;鄭建瑜通過對展覽館和展覽中心的概念辨析,進一步明確了展覽館的性質和概念邊界,其指出:展覽館有兩種含義,一種是指展覽專用建筑物,另一種是指從事展覽館業(yè)務的、具有法人資格的企事業(yè)單位;而展覽中心則是指定期、不定期舉辦一些臨時性展覽會、博覽會等以促進宣傳、交流和貿易的場所,除展覽場館外,展覽中心往往還包括停車場、餐廳、休息場所及通信、娛樂、商務、住宿、臨時辦公室等服務設施,是一個能滿足顧客多種需求的商業(yè)性綜合建筑設施;展覽館和展覽中心二者在性質、功能和建筑構成上存在明顯差異。于紹璐和張景秋則認為展覽館作為城市文化設施,集中著各式文化精品,是人們開拓眼界、增長知識、提高科學文化修養(yǎng)的重要場所。趙鵬飛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深化了展覽館的功能和意義,他認為,科技館、藝術館、民俗文化館等展覽館作為社會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起著傳承文明、啟迪智慧、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的作用,同時更是一種重要的文化資、源。

        綜合上述討論,在這里,本文將展覽館的概念界定為:對有關歷史、自然、文化、藝術、科學、技術的實物、資料和標本等進行收集、保管,并通過一定的展示手段和技術進行陳列展出以供人們參觀、學習的展覽專用建筑。

        1.1.2擁擠的概念界定

        目前,國內學者有關擁擠的研究更多集中于游客心理容量的測算,應用研究較多,概念探討較少。因此,學界對擁擠概念的討論主要集中于國外的戶外游憩領域和環(huán)境心理學領域。

        戶外游憩領域方面,學者Schmidt和Keating指出,擁擠是對特定密度和遇見者數(shù)量的消極評價。Shelby等也提出類似概念。Lee和Graefe通過對節(jié)慶活動的研究,進一步規(guī)范擁擠概念,認為擁擠是對一給定區(qū)域確實密度等級的負面評估??梢?,戶外游憩領域學者對擁擠的概念大體形成一致認識,認為擁擠是對一定區(qū)域內特定密度水平的消極評價,這樣的定義簡單明了,但在內涵上卻缺乏延展性,容易陷入狹隘研究,將高密度和擁擠等同起來。譬如,Absher和Lee就認為,在高密度情形下,游客就會產(chǎn)生擁擠。

        相較之下,環(huán)境心理學家將“環(huán)境一行為關系”作為一個整體,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fā),認為擁擠是一種涉及場景、活動以及個人等多種信息的綜合評價概念,并不僅僅代表高密度或龐大數(shù)字。Stokols認為,擁擠是當個體的空間需求超過實際空間供給時產(chǎn)生的一種心理壓力狀態(tài),是有限空間中個體的主觀體驗。1972年,Stokols對擁擠概念做進一步發(fā)展,將擁擠定義為某種心理動機狀態(tài),即個體設法通過擴大個人空間,或調整人際或個人因素,以降低因空間局限造成的不便,同時減少所感受到的限制和侵犯??梢?,環(huán)境心理學視角下的擁擠,是個體在有限空間中的主觀體驗,具有壓力和動機屬性。

        考慮到展覽館空間圍合和封閉性較強的空間特性,同時為了對擁擠形成更系統(tǒng)的認識,在這里,本文采用環(huán)境心理學家對擁擠的概念界定。

        1.1.3展覽館情境下的游客擁擠感知的概念界定

        在心理學中,“感知”是個人在受到外在環(huán)境刺激時,主動理解或解釋并形成深層次認識的過程,是復雜的心理活動。因此,結合環(huán)境心理學對擁擠的定義,本文將展覽館情境下的游客擁擠感知界定為:在展覽館這一由實體界面構成的有限空間中,游客由于他人的存在而無法獲得想要的個人空間、無法充分控制同他人之間社會互動的復雜心理體驗和主觀經(jīng)驗狀態(tài)。

        1.2國外研究述評

        國外關于擁擠感知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二戰(zhàn)后,20世紀60年代以來,眾多學者在游憩學領域和心理學領域對擁擠感知進行了研究,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1.2.1戶外游憩領域擁擠感知相關研究

        戶外游憩領域學者對擁擠感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對擁擠感知影響因素的探索及其作用結果的驗證。

        (1)影響因素

        國外學者研究的擁擠感知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旅游者個體特征、相遇者特征、環(huán)境特征和密度。

        ①旅游者個體特征

        國外學者們認為,擁擠是個體的主觀判斷,社會、心理因素不同,個體的判斷也不同㈣。因此,許多學者就旅游者的個人社會經(jīng)濟背景特征、預期與偏好、經(jīng)歷、動機等相關要素展開分析。個人社會經(jīng)濟背景特征方面,Priskin通過對西澳大利亞中央海岸游憩區(qū)的研究發(fā)現(xiàn),年齡是影響游客擁擠感知的主要因子,相較于年長游客,年輕游客往往擁有更嚴苛的擁擠知覺。在相同的濱海游憩情境下,Leuiak和Ormond得出與之相反的研究結論,其發(fā)現(xiàn)年齡與擁擠感知呈正相關,即相較于年輕游客,年長游客的擁擠感知水平更高,對擁擠有更多的抱怨。Fleishman等以以色列的恩戈自然保護區(qū)和巴尼亞斯河自然保護區(qū)為例,進一步探究個人社會經(jīng)濟背景特征對擁擠感知的影響,研究發(fā)現(xiàn),游客的擁擠感知水平隨來源地的不同而不同,具體地,相較于歐美國家的游客,來自亞洲和非洲的游客擁有更強的擁擠忍耐力,擁擠感知水平相對較低”。然而,這一結論與Vaske等相左,Vaske等通過比較哥倫比亞冰原上來自加拿大、美國、日本、德國、英國5個國家的游客的擁擠規(guī)范,發(fā)現(xiàn)游客對擁擠的忍受極限并沒有因來源地的不同而有所區(qū)別。不僅是年齡和客源地,戶外游憩學者們在性別、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等其他個人社會經(jīng)濟特征對擁擠感知的影響上也存在不一致意見。譬如,Zehrer和Raich通過對奧地利賽爾競技場滑雪度假村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高密度條件下,女性比男性更重視擁擠,更易感受到其負面影響,這一發(fā)現(xiàn)與Leujak和Ormond關于“女性比男性擁有更高擁擠容忍度”的論斷相反。同樣地,Sayan和Karagfizel在對土耳其特摩索斯國家公園進行研究時發(fā)現(xiàn),擁有較高學歷和收人水平的游客對擁擠的容忍度較低,而Westover和Collins在對城市公園進行研究時卻發(fā)現(xiàn),社會經(jīng)濟地位較高者,對擁擠反而具有較高的容忍度,擁擠感知水平較低。

        相較于個人社會經(jīng)濟背景特征研究結論的分歧,過去學者在個體預期與偏好、經(jīng)歷、動機等其他個體特征對擁擠感知的影響上達成了一致認識。學者們普遍認為,個體的期望和偏好與擁擠感知呈正相關,即個體的期望和偏好水平越高、對相遇人數(shù)的要求越嚴格,當相遇人數(shù)超過其可接受水平時,個體感知到的擁擠程度越高。與此同時,大量實證研究表明,過去經(jīng)歷作為個體評估游憩環(huán)境的一個直接參照系,對個體的擁擠感知有著重要影響。具體地,相較于首次到訪的游客,重復利用或者有過去現(xiàn)場經(jīng)歷的游客往往具有更高水平的擁擠感知,尤其是現(xiàn)在的利用水平要高于過去時。此外,學者們還認為,擁擠感知水平與個體的游覽動機密切相關,游覽動機不同,個體的擁擠感知也不同。諸多研究表明,追求壓力消除、獨處感、安靜感和自我價值的游客對擁擠最為敏感;而追求自然參與、社交、體驗分享的游客感知到的擁擠則相對較少。

        ②相遇者特征

        大量研究結果表明,相遇者因素,如相遇者規(guī)模、類型及其行為會對游客的擁擠感知產(chǎn)生影響。學者們普遍認為,相遇者規(guī)模與游客擁擠感知呈正相關,相較于大群體,游客更喜歡與小群體接觸。與此同時,多數(shù)實證研究結果表明,當相遇者類型特別是相遇者活動類型不同時,容易產(chǎn)生擁擠,甚至是沖突。譬如,劃獨木舟的游客如果在獨木舟區(qū)遇到乘坐摩托艇的游客,即使已限制了摩托艇的乘坐人數(shù),游客仍會感到擁擠。此外,學者們還認為,相遇者的不當行為如噪音、叫囂、亂丟垃圾、污染環(huán)境、不遵守公共秩序等也會對游客造成干擾和沖擊,從而增加游客的擁擠感知。

        ③環(huán)境特征

        過去學者認為,環(huán)境因素對個體的擁擠感知至關重要,游憩區(qū)的地理位置、設施設備、自然景觀乃至氣候條件等都會對個體的擁擠感知產(chǎn)生影響。學者們普遍認為,地理位置是影響游客擁擠感知的重要因素,地理位置不同,游客接觸到的人數(shù)和擁擠感知也不同。譬如,Needham等通過比較加拿大惠斯勒山5個滑雪點的游客的接觸人數(shù)和擁擠感知發(fā)現(xiàn),各個滑雪點的游客的接觸人數(shù)和擁擠感知水平存在顯著差異,且相較于通達性較高的滑雪點,偏遠滑雪點的游客對接觸人數(shù)的可接受程度較低,擁擠感知水平較高。與此同時,大量實證研究結果表明,游憩區(qū)內公共設施的數(shù)量和質量對游客的擁擠感知具有顯著影響,特別是游憩區(qū)內的交通轉換設施,直接影響到游客的接觸頻率,對景區(qū)的游客擁擠管理具有重要意義。此外,學者們還認為,自然景觀有助于緩解游客的擁擠感知、提高游客對他人的容忍度,Sterl等和Kim等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游客在有野生生物和自然聲音的環(huán)境下更易體驗到較低的擁擠感、收獲愉悅的游憩體驗。最后,學者們指出,游憩區(qū)的氣候條件也會影響游客的擁擠感知,特別是在高溫炎熱天氣,游客的擁擠感知水平會得到顯著提高。

        ④密度

        目前,學界有關密度和擁擠感知的研究呈現(xiàn)出4種不同的結論。Heberlein和Shelby在對布魯爾河泛舟者調研時發(fā)現(xiàn),密度對擁擠感知具有顯著且較強的正向影響,回歸系數(shù)為0.5l。Heberlein等通過收集沙丘鶴保護區(qū)的數(shù)據(jù)進一步探究密度和擁擠感知的關系,實證結果表明二者存在中度相關。Budruk等以美國西南部亞利桑那州的沙漠博物館為例,在游客高峰期隨機抽取403名游客作為調查對象,結果發(fā)現(xiàn)密度與擁擠感知呈現(xiàn)微弱的正相關。而Gramann和Burdge則發(fā)現(xiàn)二者幾乎不相關。

        通過上述文獻梳理可以發(fā)現(xiàn),國外戶外游憩領域有關擁擠感知影響因素的研究結論存在明顯的分歧,特別是個人社會經(jīng)濟背景特征和密度方面。對此,有待依據(jù)展覽館這一具體調查對象做進一步檢驗和分析。此外,還可以發(fā)現(xiàn),從早期的國家公園、河流等低密度荒野地區(qū)到20世紀90年代的藝術節(jié)現(xiàn)場、城市公園等高密度游憩區(qū)域,游憩學學者有關擁擠感知的研究一直集中于戶外,以自然景觀為研究對象,鮮少涉及室內空間和人文景觀,因此,其總結的擁擠感知的環(huán)境影響因素,如游憩區(qū)的地理位置、交通轉換設施、野生生物、自然聲音、氣候條件等,也以戶外環(huán)境因素為主。Wickham和Kerstetter曾指出,擁擠感知是在特定地點和活動下產(chǎn)生的,其影響因素存在顯著的區(qū)域差異性。展覽館作為面向群眾的城市文化活動中心和公共場所,館址一般設在地理位置優(yōu)越、交通便捷的城市中心,考慮到交通干線車輛往來帶來的噪音、塵埃和振動可能損壞展品和影響展出,為了避免干擾,大多數(shù)展覽館采取外墻完全封閉的建筑設計,并輔之以高側窗、人工照明和空氣調節(jié)技術,構造出適應展品保存的光線和溫濕度,由此形成與戶外游憩景區(qū)完全不同的空間環(huán)境。這一空間環(huán)境通過實體界面圍合,將各種自然環(huán)境要素(如水、生物、陽光、土壤、巖石等)隔離在外,同時形成面積有限、相對封閉的室內環(huán)境,游客在這一有限的室內環(huán)境中,無需搭乘交通轉換設施,只需步行即可完成全部的參觀和游覽。由此可見,展覽館獨特的空間設計,使展覽館游客面對的參觀環(huán)境完全不同于戶外游憩景區(qū),因此,戶外游憩領域學者所總結的戶外環(huán)境影響因素對展覽館游客的空間體驗的影響相對有限,對此,有必要根據(jù)展覽館的空間特性進一步探索影響展覽館游客擁擠體驗的環(huán)境因素。

        (2)作用結果

        ①擁擠感知對總體滿意度的作用

        20世紀60年代起,許多學者就擁擠感知與滿意度的關系進行了探討。Manning等認為,擁擠感知至少是受到情感壓抑或空間限制,故其會對滿意度產(chǎn)生一定的負向影響隨后諸多學者也證實了二者的負相關關系,如Moyle和Croy在對澳大利亞坎貝爾國家公園進行研究時發(fā)現(xiàn),游客擁擠感知越高,游憩滿意度就越低;Rathnayake通過觀察斯里蘭卡霍頓國家公園社會規(guī)范曲線上各點的速率發(fā)現(xiàn),游客滿意度隨著擁擠感知程度的上升而下降。然而,也有學者得出不一樣的結論,如Bultena等在對徒步旅行者進行研究時發(fā)現(xiàn),徒步旅行者的游憩滿意度和擁擠感知幾乎不相關??梢姡瑢W界有關二者關系的觀點尚未統(tǒng)一,對此有待做進一步分析和論證。

        ②密度對總體滿意度的作用

        在戶外游憩領域,另外一組經(jīng)常被關注和討論的變量——密度和滿意度,有關二者關系的討論常見于游客心理容量的研究中。游客心理容量是指不導致游客旅游體驗品質顯著下降所容許的旅游使用量。Manning等認為,使用水平會影響游憩體驗的滿意度,以致無法實現(xiàn)高品質的旅游體驗,建議采用滿意度作為游客心理容量的評估指標,后來的學者也紛紛采納這一觀點。但隨著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學者發(fā)現(xiàn)密度和滿意度之間并無明顯的相關性,并認為滿意度是由多種因素構成的總體主觀感受,將滿意度僅用于表征游客心理容量,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建議尋找新的評估指標??梢?,密度與滿意度關系研究結論的不一致,影響了學界對游客心理容量評估指標的確定,對此有必要進一步分析和驗證二者的關系。

        通過文獻梳理可以發(fā)現(xiàn),戶外游憩領域學者不僅在個體影響因素上存在意見分歧,在密度、擁擠感知和滿意度三者關系上也始終未達成一致觀點。對此,有必要引入其他學科的理論,以更開闊的視角對現(xiàn)有矛盾做進一步分析和驗證。

        1.2.2環(huán)境心理學領域擁擠感知相關研究

        擁擠是環(huán)境心理學的重要研究內容。環(huán)境心理學家從環(huán)境刺激和個體行為反應等多個角度解釋擁擠產(chǎn)生的原因及高密度帶來的影響,并取得一系列重要的理論成果。譬如,行為限制理論和行為干擾理論強調高密度環(huán)境下個體知覺到的控制和改變是形成擁擠體驗的重要原因,隱私權調節(jié)理論認為,個人空間侵犯是擁擠感知一個精確而敏感的預測因素。刺激超負荷理論、喚醒理論等則關注過度刺激帶來的過度生理喚醒、心理喚醒和負面社會行為。適應水平理論和接近性理論則揭示了高密度下個體的調節(jié)行為和重建平衡行為。

        此外,環(huán)境心理學家還進一步探究影響個體擁擠感知的相關因素。環(huán)境心理學家們認為,擁擠是當個體的空間需求超過實際空間供給時產(chǎn)生的一種心理壓力狀態(tài),其與個體的空間感知,特別是個體對供給空間的感知密切相關。而建筑設計特別是室內空間形態(tài)設計,因其能有效影響和調節(jié)個體的空間感知,備受環(huán)境心理學家關注。與此同時,意大利著名建筑師Zevi曾指出:“盡管有其他藝術為建筑增色,但只有內部空間,這個圍繞和包含我們的空間才是評價建筑的基礎;是它決定了對建筑物價值的肯定和否定。所有其他因素是重要的,或者我們只能說可能是重要的,但對空間概念而言,它們總是處于從屬地位。所以說,室內空間是建筑物的真正主角,對它的研究是建筑最基礎、最根本的研究。而室內空間形態(tài)作為室內空間設計的核心,更是建筑設計的重中之重,其不僅影響著室內空間利用及建筑基本功能的實現(xiàn),還影響著空間內個體的空間知覺和感官體驗。因此,相較于戶外游憩領域,環(huán)境心理學家有關擁擠感知影響因素的研究更多集中于對建筑設計變量特別是室內空間形態(tài)的探索。譬如,Desor為了比較不同室內空間形態(tài)下個體的擁擠感知差異,設計了一組對比實驗,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在房間面積相同的情況下,相較于正方形房間,個體在矩形房間中感覺更寬敞,感知到的擁擠水平更低;Brebner等通過動態(tài)的虛擬現(xiàn)實模型和靜態(tài)的建筑模擬圖片兩類不同的模擬實驗發(fā)現(xiàn),在建筑面積與地基面積之比一定時,進深較窄、平面自由伸展的建筑物比平面集中的建筑物更令人感到寬敞㈣。此外,過去研究還發(fā)現(xiàn),提高頂棚界面、增高天花板等設計也可以有效擴大個體的空間感、減少擁擠感㈣??梢?,室內空間形態(tài)對個體擁擠感知影響的存在性已得到普遍證實,但也可以發(fā)現(xiàn),在室內空間形態(tài)上,過去學者只考察了個體在矩形和正方形空間中的擁擠感知,忽略了折線、圓形、不規(guī)則形等其他空間形態(tài),對此,有待做進一步討論和完善。

        總之,環(huán)境心理學擁擠理論所立足的個人與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為本文厘清戶外游憩領域的研究爭議提供了新的視角。并且,環(huán)境心理學對個體空間感知和建筑設計特別是室內空間形態(tài)設計的關注,也為本文探索展覽館情境下游客擁擠感知的環(huán)境影響因素提供了思路和借鑒。

        1.3國內研究述評

        目前,國內學者對擁擠感知的研究更多集中于游客心理容量的測量,但也有不少學者開始探究影響游客擁擠感知的相關因素。如戶文月通過文獻梳理,提出旅游景區(qū)游客擁擠感知影響因素的整合模型,為本文掌握研究前沿、進行模型構建提供了有益參考,但文章也因影響因素涉及過于廣泛,導致模型構建中各影響因素作用關系混亂,出現(xiàn)邏輯偏差,如在整合模型的他人因素板塊中,“感知使用水平影響感知相似度、感知相似度進而影響其他游客行為”,3個相對獨立的要素如何實現(xiàn)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影響,值得深思。吳義宏等以方特歡樂世界主題公園為例,通過訪談整理出主題公園游客擁擠感知的影響因素,并運用IPA分析法測量出游客對這些因素的重要性和滿意度評價,但這些因素對擁擠感知的作用方向和作用強度如何,需做進一步檢驗。此外,目前國內學者主要集中于探討影響游客擁擠感知的可能因素,對擁擠感知的作用結果缺乏考慮,對此有待做進一步完善。

        因此,綜合上述分析,本文從環(huán)境一行為角度出發(fā),綜合運用環(huán)境心理學相關理論,探究展覽館情境下室內空間形態(tài)、個人社會經(jīng)濟背景特征和密度3個因素對游客擁擠感知的影響,并進一步厘清密度、擁擠感知和滿意度三者之間的關系,以期更全面地理解不同環(huán)境背景下游客的擁擠感知,豐富和完善現(xiàn)有研究。

        2假設提出

        2.1室內空間形態(tài)與擁擠感知

        環(huán)境心理學者認為,擁擠與個體的空間感知密切相關。身處不同形態(tài)的室內空間,個體的空間感知乃至擁擠感知顯著不同。Desor通過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相較于正方形空間,矩形空間具有一定比例的長度和寬度,且平面自由延伸,容易使人心理上產(chǎn)生秩序感、穩(wěn)定感和開闊感,與此同時,矩形空間平面對點距離較長,增加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降低了人際知覺的整體水平,個體感知到的擁擠程度較低。夏萬爽等將室內空間形態(tài)進一步歸納為折線、矩形、圓形和自由形4種,并指出不同空間形態(tài)給人的感受各不相同。如矩形室內空間,平面具有較強的單一方向性,立面無方向感,是一個相對穩(wěn)定、靜態(tài)的滯留空間;折線空間,具有向外擴張之勢;圓形空間,有穩(wěn)定的向心性,給人收縮、集中的感覺;自由形空間,形式多變而不穩(wěn)定,自由而復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藝術感染力。可見,室內空間本身會與參觀者構成某種交流和互動,進而引起個體心理和生理上的反應。據(jù)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1:室內空間形態(tài)對擁擠感知有顯著的影響

        2.2個人社會經(jīng)濟背景特征與擁擠感知

        擁擠作為有限空間中個體的主觀體驗,與個體的性別、年齡、生活環(huán)境等社會經(jīng)濟背景特征密切相關。根據(jù)隱私權調節(jié)理論,擁擠是由“個人空間侵犯”引發(fā)的。在環(huán)境心理學中,個人空間是個人心理上所需要的最小空間范圍,他人對這一空間的侵犯與干擾會引起個人的焦慮和不安。當個人空間被入侵時,男性所受到的干擾比女性更強,這與男性的競爭性社會傾向有關。并且,個人空間隨著年齡而改變。過去研究表明,兒童越小,偏愛的人際距離越小,青春期則開始顯示出類似于成年人的空間行為標準,到了老年,人際距離又顯示出縮小的傾向,因此,在面對相同高密度的環(huán)境時,年輕人感知到的擁擠程度可能超過老年人。此外,適應水平理論認為,個人對當前負面空間環(huán)境因素的反應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個體對類似情境的擁擠容忍性,即具有高密度生活經(jīng)歷的人體驗到擁擠的可能性較小;而接近性理論則表明,個人先前經(jīng)歷環(huán)境中若存在較高人口密度和較小可用空間,隨后的高密度狀態(tài)將更易對其產(chǎn)生負面影響。盡管觀點不一,但可以看出,個體的擁擠感知與其生活環(huán)境息息相關。據(jù)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2:個人社會經(jīng)濟背景特征對擁擠感知有顯著的影響

        2.3密度、擁擠感知與滿意度

        2.3.1密度與擁擠感知

        刺激超負荷理論認為,擁擠是源于社會的過度刺激狀態(tài),是在場他人的出現(xiàn)導致個體的無所適從。而喚醒一歸因理論認為,高密度、個人空間侵犯可引發(fā)高喚醒水平,如果個體將增加的喚醒歸因于環(huán)境中他人的存在,便會體驗到擁擠感。由此可知,高密度情境下在場他人數(shù)量過多所帶來的過度社會刺激及個人空間侵犯將導致?lián)頂D的產(chǎn)生。也就是說,密度越高,給定空間內在場他人數(shù)量越多,個體感知到的擁擠水平越高。Desor對此進行了一項實驗:將70個人放置在比例縮小的房間中,并安排盡可能多的人進人。房間面積是恒定的,建筑構成根據(jù)參與者的人際感知評價進行調整。實驗結果支持了過度社會刺激與擁擠感知二者的相關性,并指出人口規(guī)模這一整體社會刺激水平是人們判斷擁擠與否的重要依據(jù)。據(jù)此,本文提出如F假設:

        H3:密度對擁擠感知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2.3.2擁擠感知與滿意度

        作為對高密度和相應空間限制的知覺判斷,擁擠往往伴隨著過度生理喚醒、心理喚醒和行為壓力等系列負面影響。在環(huán)境心理學上,過度喚醒在生理上表現(xiàn)為自主活動的提高,如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呼吸急促、腎上腺素分泌增加、肌肉緊張等,在心理上表現(xiàn)為愉悅水平由高轉低的情緒變化,而行為上則表現(xiàn)為為擺脫行為限制、恢復行動自由而導致的體力活動增加。在這種情況下,高水平的喚醒、低水平的愉悅感和低水平的控制感相互作用,極易引發(fā)焦慮驚慌、厭惡不滿等負面情緒,而這些負面情緒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游客體驗的總體滿意度。據(jù)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4:擁擠感知對滿意度有顯著的負向影響

        2.3.3密度與滿意度

        環(huán)境心理學家從認知能力、身體行為和動機影響等方面對密度和滿意度的關系進行深層次探討。根據(jù)刺激超負荷理論,當高密度環(huán)境提供給個體的信息量超過人類有限的信息加工容量時,會使其注意力處于超負荷狀態(tài),導致認知能力下降;并且,當環(huán)境密度超過游客心理承載能力時,還容易使個體產(chǎn)生以離開當前環(huán)境為特征的身體退縮和“失動機”的習得性無助感,嚴重影響任務堅持性。展覽館作為廣義的學習環(huán)境之一,需要游覽者投人時間和精力去獲取知識,而高密度導致的認知能力和任務堅持性的下降,將妨礙游客知識的獲取和理解,進而影響游憩體驗質量。據(jù)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5:密度對滿意度有顯著的負向影響

        3研究方法

        3.1研究案例地

        作為國內知名的5A級景區(qū),鼓浪嶼憑借其得天獨厚的自然環(huán)境、匠心獨運的人工建設和深厚的文化藝術底蘊,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參觀游覽。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島上新興的各種科技博物館、藝術展覽館日漸受到游客的青睞。如2014年,海底世界共接待游客171萬人次,同比增長18.8%;世界名人蠟像3D藝術館接待游客16.13萬人次,同比增長1.2%;紅地毯趣味蠟像館的接待量是2013年的1.6倍?;谘芯磕康?,本文選取貝殼夢幻世界、世界名人蠟像3D藝術館、紅地毯趣味蠟像館和海底世界4處具有代表性的景點作為研究案例地。

        3.2數(shù)據(jù)收集

        過去學者對游客數(shù)量及相應擁擠感知的測量主要采用“自我報告法”和“視覺模擬法”兩種方法。自我報告法是以開放式問題詢問游客所遇到的游客數(shù)量及相應的擁擠感受,而視覺模擬法則是通過向游客展示人數(shù)不同的實景照片以獲得相應的擁擠評價。前者簡單易行,但在實際游覽過程中,鮮少有游客會去關注和記錄所遇到的游客數(shù)量,并且每位游客對人數(shù)的感知不同,主觀意識的差異會降低數(shù)據(jù)的可信度。而后者將抽象的數(shù)字形象化,便于游客進行判斷,但該方法更適合于某一具體場景的調查,對于面積較大的景點難以掌控。因此,為了更真實準確地反映不同密度水平下游客的擁擠感受,本文采取現(xiàn)場觀測法與問卷調查法相結合的方式,于2015年8月22日在4個案例點進行實地考察,收集一手數(shù)據(jù),主要包括各景點游覽人數(shù)、游客的個人社會經(jīng)濟背景特征、擁擠感知程度、對景點的整體滿意度等。

        為了獲得準確的游客人數(shù),本文在每個景點的入口和出口處各設1名工作人員,采用人工統(tǒng)計的方式,分別記錄每小時進人和離開景點的人數(shù),從而獲得每小時景點內平均游客數(shù)(表1),景點管理人員再根據(jù)其管理經(jīng)驗和歷史數(shù)據(jù)對結果的合理性進行評價。此外,每個景點出口處還各設有1名工作人員每隔6分鐘對游覽結束的游客進行問卷調查,以確保抽樣的隨機性和滿意度等調研信息的準確性??紤]到工作人員的工作量以及數(shù)據(jù)收集的質量,各景點上下午分別安排兩批工作人員進行人數(shù)統(tǒng)計和問卷發(fā)放工作。

        此次調研累計發(fā)放問卷390份,剔除缺失嚴重的無效問卷后得有效問卷378份,有效率為96.9%??驮吹胤矫?,以東部地區(qū)為主,占55.3%,中部地區(qū)次之,占28.6%;性別方面,男性占38.1%,女性占61.9%;年齡方面,主要集中在18-45歲,占78.8%;學歷方面,初中及以下、高中、大專、本科、碩士及以上分別占12.4%、26.5%、22.2%、36.8%和2.1%;月收入方面,以6000元以下為主,占79.9%;出游方式方面,團體占21.2%,散客占78.8%。

        3.3變量測量

        問卷主要包括3部分:游客的基本資料、擁擠感知和總體滿意度評價。其中,游客的個人社會經(jīng)濟背景特征采用類別尺度計量,而擁擠感知和總體滿意度則采用Likert 5級量度。此外,根據(jù)福建省地質測繪院測算的有效游覽面積和工作人員記錄的游覽人數(shù),計算出各景點單位面積的游客數(shù)量,即密度。而室內空間形態(tài),根據(jù)測繪院提供的各景點房屋平面圖(圖1)以及夏萬爽等歸納的4種室內空間形態(tài)類型可知,4個景點的建筑主體在空間形態(tài)上分別呈現(xiàn)為折線、矩形、圓形和自由形?;诖?,室內空間形態(tài)主要采用類別尺度進行計量。具體變量及編碼如表2所示。

        4數(shù)據(jù)分析與結果

        4.1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

        根據(jù)相關分析可知,室內空間形態(tài)(r=O.49,p<0.001)、客源地(r=0.37,p<0.001)、月收人水平(F0.11,p<0.05)、密度(r=0.38,p

        4.2方差分析

        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可知(表3),不同室內空間形態(tài)下游客的擁擠感知存在顯著差異(F=45.75,p<0.001)。當室內空間呈自由型時,游客的擁擠感知程度最高,圓形和矩形次之,折線空間下游客的擁擠感知程度最低。

        與此同時,客源地(F=30.25,p<0.001)、月收入水平(F=3.02,p<0.05)和出游方式(F=22.05,p<0.001)不同,游客的擁擠感知也不同??驮吹胤矫?,來自西部地區(qū)的游客感知到的擁擠水平最高,中部地區(qū)次之,東部地區(qū)游客感知到的擁擠水平最低。月收人方面,位于6000-7999元區(qū)間的游客擁擠感知評價最高,10 000元以上次之,整體來看,收入水平較高的游客擁擠感知評價也較高。出游方式方面,團體游客擁擠評價的均值顯著高于散客,表明團體游客感知到的擁擠情況較散客嚴重。此外,不同性別、年齡和學歷的游客,其擁擠感知水平并沒有明顯差異。

        4.3回歸分析

        4.3.1擁擠感知影響因素分析

        本文采用逐步回歸法,探討相關變量對擁擠感知的影響,回歸結果如表4所示?;貧w1考察室內空間形態(tài)這單一變量對擁擠感知的影響,根據(jù)回歸系數(shù)可知,室內空間形態(tài)對擁擠感知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β=0.47,p<0.001),即從折線、矩形到圓形、自由形空間,游客的擁擠感知水平逐步上升?;貧w2加人了個人社會經(jīng)濟背景特征變量,對擁擠感知的預測能力大幅上升(△R2=0.13)。其中,客源地對擁擠感知的影響系數(shù)顯著為正(β=0.48,p<0.001),表明當客源地從沿海向內陸推進時,游客的擁擠感知程度依次增強。出游方式上,從參加團隊到散客出行,游客的擁擠感知程度明顯下降(β=0.29,p<0.05)?;貧w3進一步引入密度變量,回歸結果表明,密度對擁擠感知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且影響強度最大(β=0.62,p<0.001),即密度是影響擁擠感知的最主要因素。此外,從回歸1到回歸3可以發(fā)現(xiàn),室內空間形態(tài)、客源地和出游方式對擁擠感知的影響始終顯著,具有較強的穩(wěn)定性。因此,綜合上述分析,假設H1和H3得到支持,假設H2得到部分支持。

        4.3.2擁擠感知、密度與滿意度的關系

        通過逐步回歸法,本文進一步檢驗擁擠感知與滿意度、密度與滿意度之間的關系。回歸4考察了擁擠感知這單一變量對滿意度的影響,結果顯示,擁擠感知對滿意度的負向影響不顯著(β=-0.06,p<0.05)?;貧w6進一步引入密度變量,即同時考慮密度與擁擠感知對滿意度的影響,結果發(fā)現(xiàn),在高密度情境下,擁擠感知對滿意度的負向影響顯著,且回歸系數(shù)從0.06下降至-0.10,影響程度增強。綜上分析,假設H4得到部分支持。此外,根據(jù)回歸5和回歸6的結果可知,密度對滿意度的影響始終不顯著,即密度對滿意度不存在任何直接作用。因此,假設H5沒有得到支持。

        4.4補充訪談

        在上述回歸結果中,擁擠感知對滿意度不存在直接的負向作用,與過去學者對擁擠的定義和相關實證研究結果存在較大差異,對此,本文于2015年10月7日對現(xiàn)場游客進行補充訪談:

        “現(xiàn)在是旅游旺季,大家都出來玩,所以在出門前就已經(jīng)做好心理準備了,無論走到哪人肯定都很多,既來之則安之?!薄俺霭l(fā)前,我們看了很多攻略,特地一早就上島,避開人群,這樣就可以享受鼓浪嶼的安靜了?!薄皼]辦法,有時景點人很多,我們就坐在石凳上休息一會,吹吹海風,也是另外一種別致?!薄白叩介T口,看到排隊的人很多,就先到旁邊人比較少的(廈門故事)看看,等人少了再過來?!?/p>

        通過補充訪談可知,在游覽過程中,部分游客會將旅游視為一種自愿和自我選擇行為,考慮到業(yè)已投入的時間、金錢和精力,他們往往通過調整自身期望和偏好,并將擁擠視為合理來降低內在沖突。此外,他們還通過空間/時間轉移乃至產(chǎn)品轉換來保證游憩體驗的滿意??梢?,游客的認知和行為調適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擁擠感知對滿意度的負向影響。

        5結論與啟示

        5.1研究結論與理論啟示

        通過上述分析,本文得到如下結論和理論啟示:

        (1)室內空間形態(tài)對游客的擁擠感知有顯著影響。根據(jù)環(huán)境心理學,人對空間的度量主要來自自身腳步的均勻節(jié)奏。折線空間在平面上自由伸展,游客步伐交替有序,而自由形設計在增加空間層次的同時也加重了游客對線路的認知負擔,影響了行走的節(jié)奏。因此,游客在折線空間內感知到的擁擠程度最低,在自由形空間下感知到的擁擠程度最高。而在空間大小相同的前提下,長度較長的空間更令人感到寬敞。故相較于圓形空間,矩形和折線空間的游客容納能力更強。由此可見,個體的擁擠感知與建筑的空間特點密切相關,故在不能增加面積、擴大空間和減少密度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改變空間的形狀,盡量使室內顯得寬敞,以減少游客的擁擠感知。

        (2)游客的個人社會經(jīng)濟背景特征對擁擠感知有一定的影響。具體地,客源地對擁擠感知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而出游方式對擁擠感知有顯著的負向影響。這說明,相較于中西部地區(qū),來自東部地區(qū)的游客所感知到的擁擠水平最低,這一結果支持了適應水平理論關于個體適應性的假設,即若個體持續(xù)處于某種刺激狀態(tài)下,個體對該刺激的判斷或情感反應將發(fā)生變化。長期處于高密度環(huán)境下的東部地區(qū)游客,對高密度有更強的適應性和容忍性,故體驗到擁擠的可能性較小。此外,團體游客感知到的擁擠水平顯著高于散客。與散客相比,團體游客行程安排緊張,在游覽時間和空間上受到較多的限制,這種行為約束與刺激超載相結合,構成雙重壓力,加劇了擁擠程度。而散客擁有更多的自由,其可以選擇在人流較少的時段游覽或者改變游覽次序、先轉移到其他使用水平較低的景點,從而避開人群壓力,減少擁擠。

        (3)密度是影響擁擠感知最主要的因素。回歸結果顯示,展覽館情境下密度對擁擠感知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且影響強度最大(β=0.62,p

        (4)游客的擁擠感知對滿意度沒有直接的負向影響,但在高密度情境下,該負向影響顯著且增強。根據(jù)適應水平理論,個體與環(huán)境之間始終保持著積極的動態(tài)關系,當外部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時,個體將逐步適應新環(huán)境中的理想刺激水平。也就是說,當游客感知到擁擠時,會采取積極的調適策略以保持游憩體驗的整體滿意,這種調適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擁擠感知對總體滿意度的負向作用,但根據(jù)密度一強化理論,隨著密度的不斷增加,擁擠感知的負向影響也會逐漸被激化。由此,在高密度情境下,擁擠感知對滿意度仍存在顯著的負向影響,這一結論與過去多數(shù)研究結果一致,Bultena等之所以得出不一樣的結論,可能與徒步旅行者這一研究對象有關。相較于觀光游覽者,徒步旅行者有著豐富的旅行經(jīng)驗和極強的個體調適能力,即使在高密度情境下也能有效克服來自擁擠的負面影響。因此,未來可進一步探究個體調適能力乃至不同調適策略對擁擠感知和滿意度二者關系的影響和作用機制。

        (5)密度對滿意度沒有顯著影響,表明密度不是影響展覽館游客滿意度的主要因素。這一結論呼應了戶外游憩領域后期學者關于二者關系的研究主張,即滿意度作為多種因素構成的總體主觀感受,影響因素眾多,其他重要影響因素的存在(如環(huán)境質量)可能會削弱密度對滿意度的作用。因此,未來有必要進一步比較密度與其他重要影響因素對滿意度的作用強度,或者全面控制滿意度的其他影響因素以更準確地驗證二者的關系。此外,展覽館情境下密度對滿意度作用的不顯著,也表明將滿意度作為展覽館游客心理容量評估指標具有不適用性。

        5.2買踐啟示

        本文的研究結論對景區(qū)管理實踐具有一定的啟發(fā)意義。

        首先,充分發(fā)揮空間形態(tài)在擁擠管理中的作用。過去景區(qū)管理者主要通過改善景區(qū)交通、服務設施等物理環(huán)境來緩解游客擁擠,而本文的研究結果為擁擠管理提供了新的視角,即通過有效的物理空間設計和管理來改變游客對空間的認知,從而改善擁擠情況。如在進行場館設計時,除了追求藝術審美外,還應兼顧功能性和安全性,適時考慮容納能力更強的簡單幾何空間。對業(yè)已成型的場館和景點,可利用隔板(如屏障、玻璃墻等)將整個空間分隔為若干折線或矩形小空間,提高分隔空間寬敞感的同時減少個體間的相互接觸,從而降低游客的擁擠感知。

        其次,針對不同類型的游客群體,采取差異化的擁擠管理策略。根據(jù)本文實證結果,擁擠感知存在一定程度的個體差異,特別是來自中西部的團體游客,其擁擠敏感度較高,故在擁擠管理中應予以重點關注。具體地,景區(qū)管理者可提供主要景點的實時游客數(shù),讓游客在進入景點前做好心理準備,適當調整日常生活環(huán)境中形成的擁擠接受水平;導游方面,可適度放緩游覽節(jié)奏,減輕團體游客的時間壓力和心理負擔,從而保障游憩質量。

        再次,合理控制游客數(shù)量是擁擠管理的關鍵。本文研究結果表明,密度不僅對擁擠感知有顯著的負向影響,而且一定程度上會強化擁擠感知對滿意度的負向作用,因此,在空間大小不變的情況下,控制游客數(shù)量成為擁擠管理的重中之重。特別是在旅游旺季時,景區(qū)管理者可適當控制進入景點的人數(shù),或采取分流措施以改善游客高度集中于個別景點的情況。

        最后,重視游客的調適行為。本文的補充訪談表明,調適行為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擁擠感知與滿意度的不相關,因此,在擁擠不可避免的情況下,景區(qū)管理者可適當采取措施引導游客進行相應的認知和行為調適,以保持較高的游憩滿意度。但該結果也提醒景區(qū)管理者,不能單純地將滿意度作為評估旅游體驗品質的唯一標準,還應關注現(xiàn)場游客的調適行為,如游覽速度、區(qū)位轉移等,并根據(jù)這些預警信號及時采取引導和疏散措施。

        6主要理論貢獻、研究局限與研究展望

        相較于過去研究成果,本文的主要理論貢獻在于:第一,以展覽館為例,將研究對象從戶外的自然景觀拓展到室內的人文景觀,豐富了游客擁擠感知的研究;第二,通過考察游客在折線、矩形、圓形和自由形等不同空間形態(tài)下的擁擠感知,對環(huán)境心理學室內空間形態(tài)的研究做了有益補充;第三,綜合運用環(huán)境心理學相關理論對現(xiàn)有研究爭議進行更深層次的論證和分析,拓寬研究視角的同時也深化了對密度、擁擠感知和滿意度三者關系的理論認識。

        本文還存在以下幾點不足:首先,本文通過對戶外游憩領域游客擁擠感知影響因素相關文獻的梳理,對存在研究爭議的個人社會經(jīng)濟背景特征和密度因素,基于環(huán)境心理學視角,在展覽館情境下做進一步討論和檢驗,而對已達成一致意見的相遇者特征(如相遇者規(guī)模、類型及其行為)和其他個體特征(如個人期望、偏好、動機、經(jīng)歷等)未在展覽館情境下做重復驗證,考慮不夠全面,有待做進一步補充;其次,游客的擁擠感知與建筑設計特別是室內空間設計密切相關,本文僅考慮了室內空間形態(tài)這一因素,其他室內空間設計變量,如室內空間的總體色調㈣、光照設計、界面材質、視覺休息設置等因素也可能對個體的擁擠感知產(chǎn)生影響,對此有待做進一步完善;最后,人口測算方面,由于所選景點在出入口未設置電子檢票系統(tǒng),故本文無法獲取進入和離開景點的實時人數(shù),只能采用人工統(tǒng)計并求取均值,計量結果不免存在誤差。

        針對上述不足,未來可在展覽館情境下進一步驗證相遇者特征(如相遇者規(guī)模、相遇者行為等)和旅游者其他個體特征(如個人期望、偏好、動機、經(jīng)歷等)對擁擠感知的影響,并比較戶外和室內兩種不同情境研究結論的一致性;與此同時,進一步探究其他室內空間設計變量,如室內空間的總體色調、光照設計、界面材質、視覺休息設置等因素對個體擁擠感知的影響,豐富和完善擁擠感知影響因素研究。此外,為了保證數(shù)據(jù)的精確性和研究結論的可靠性,未來可選擇有提供電子檢票系統(tǒng)的景點作為案例地,以獲取景點內準確的實時人數(shù)。最后,本文通過理論分析、實證檢驗和輔助訪談,梳理了密度、擁擠感知和滿意度三者之間的關系,未來可在此基礎上做進一步深入研究,如進一步檢驗個體調適能力和調適策略對擁擠感知和滿意度二者關系的影響,或進一步控制滿意度的其他影響因素以更準確地評估密度對滿意度的影響,從而豐富和完善三者之間的關系。

        猜你喜歡
        展覽館影響因素密度
        展覽館一日游
        『密度』知識鞏固
        密度在身邊 應用隨處見
        “玩轉”密度
        密度應用知多少
        拯救大衛(wèi)
        兒童繪本(2018年24期)2018-01-09 20:48:10
        環(huán)衛(wèi)工人生存狀況的調查分析
        中國市場(2016年35期)2016-10-19 02:30:10
        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性服務業(yè)需求影響因素分析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7:09:07
        村級發(fā)展互助資金組織的運行效率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40:12
        基于系統(tǒng)論的煤層瓦斯壓力測定影響因素分析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3:45:52
        国产精品 高清 尿 小便 嘘嘘|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凹凸|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77| 国产码欧美日韩高清综合一区| 99熟妇人妻精品一区五一看片| 国产精品久久熟女吞精| 白浆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aa片|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第一成人网站| 日韩五十路| 一区二区三区av资源网| 久久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先锋五月婷婷丁香草草|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三级国不卡顿 |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不卡| 人妻久久999精品1024| 日韩中文字幕乱码在线| 国语对白精品在线观看| 97久久综合区小说区图片区| 国产亚洲精品aaaa片app| 日本草逼视频免费观看| 白白色免费视频一区二区在线|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日韩精品| 亚洲人成网址在线播放| 日韩中文字幕不卡网站| 五月激情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品视频在线 | 蜜桃高清视频在线看免费1|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品爱 | 夜夜欢性恔免费视频| 色播在线永久免费视频网站| 亚洲24小时免费视频| 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аv天堂无码| 国产一区二区在三区在线观看| 日韩在线永久免费播放| 久久久久久久女国产乱让韩|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在线小电影| 白色月光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中国久久久一级特黄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