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國豐
散文是初中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種文體,其語言特點或如高山流水般氣勢磅礴,或如涓涓細流般細膩溫婉,筆尖流轉中無一不渲染著文本的基調與意境。為了讓學生在閱讀時能夠更好地把握文本,理解文本,教師應當教會學生去分析散文的主題,而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讓其主題可能隱匿或融貫在點滴文字之中,因此,學會多角度地分析散文主題十分必要。
一、從文章的精神主旨切入分析
任何一篇寫作都有明確目的,有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或抒發(fā)的感情,這又可以稱之為文章的精神主旨,它是文章主題的外在表現(xiàn)。因此,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通過分析文章的精神主旨來分析散文的思想主題。
以《秋天的懷念》為例,這篇散文通過細節(jié)描寫的方式刻畫了“我”和母親的形象,通過“母親深受病痛折磨”“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擔心兒子不能好好生活”等來表現(xiàn)母愛的博大與寬厚,抒發(fā)了兒子對于母親的思念、懺悔與自責,這就是這篇散文的精神主旨與思想內涵,但文章的立意和深度就停留在這種“母愛之情”“親情”這個層面嗎?
絕不僅此,學生們在讀這篇散文時,讀出了作者經(jīng)歷的不幸,讀出了作者對于母親的感情,更要讀出這背后的隱喻—磨難!對于作者來講,不論是自身的身體條件所帶來的影響,還是母親所承受的病痛,這都是作者人生中的磨難。這篇散文的主題是要讀者體會磨難對于人生的意義,并且學習在磨難中培養(yǎng)起來的堅強品質。
二、從文章的遣詞造句切入分析
遣詞造句體現(xiàn)著作者的行文風格,書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通過文章的遣詞造句來分析散文的主題。以《雨的四季》為例,在這篇散文中,作者書寫了四個季節(jié)的雨,仔細品讀作者在刻畫每一個季節(jié)的雨時所用的文字:春雨—綿綿、柔軟、嬌媚、透明、驅走冬天、改變姿容;夏雨—傾盆、粗獷、熱烈、豐滿大地、展示誘惑;秋雨—淅瀝、端莊、深情、傾訴、沉思、輕、發(fā)光、純凈靈魂、產(chǎn)生情思;冬雨—化雪、平靜、降臨溫暖、帶來蜜情。從這些文字中,我們可以品讀出不同季節(jié)的雨所具有的不同的美,同時這些充滿著濃烈情感的詞語,無一不表現(xiàn)出作者對雨的愛戀,它可以給作者的感情以滋潤,思想以流動,靈魂以凈化。
除了整篇文章的遣詞造句外,教師可以提醒學生注意題目—雨的四季,為什么是“雨的四季”而不是“四季的雨”,通過將雨擬人化處理而讓文章充滿了情趣和意境,后者讀起來非常普通、呆板與生硬。通過這一系列的分析,學生就不難得出該篇散文的主題是寄托了作者對雨的喜歡與愛戀,并借此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與生命的熱愛。
三、從文章的時代背景切入分析
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特點,而作者在行文書寫時,也會受到時代特點的影響,因此,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從不同的時代背景切入來分析散文的主題。以《濟南的冬天》為例,在這篇散文中,老舍先生細膩地繪制出一幅“溫情冬景”圖,作者筆下的濟南冬天,氣候溫和,冬日如春,美景如畫,讀者一下子就能夠從這篇散文中讀出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而這篇文章的主題就止步于此嗎?絕對不是!
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來分析當時的寫作背景,老舍先生1924年遠赴英國執(zhí)教,一直等到1930年前后才來到山東,6年的英國執(zhí)教經(jīng)驗讓他對英國的霧氣印象深刻,而來到濟南后,與英國截然不同的氣候特征讓他強烈地感受到了兩國的氣候差異,因此他緊緊地抓住了濟南冬天“溫晴”這一特點,這是濟南獨有的冬天之景,是中國獨有的冬天之景,濟南冬天的這一特點因為與英國作比而更加明顯。因此,其真正的主題是抒發(fā)了作者對祖國大好山河的熱愛之情。
四、從讀者的思想閱歷切入分析
面對同一篇散文,不同的學生會讀出不一樣的感覺,而這與學生本人的思想認知,學識儲備,個人經(jīng)歷,價值取向等都有關系,因此,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從個人的思想閱歷入手來分析散文的主題。
比如,《濟南的冬天》并不是每一名學生都有出國游玩的經(jīng)歷,因此,學生們對英國的天氣更多地停留在字面的理解之上,但學生在閱讀這篇文本時,可以將濟南的冬天與自己家鄉(xiāng)的冬天進行對比,或者是與自己曾經(jīng)去過的其他地方的冬天進行對比,結合自己家鄉(xiāng)的冬景或其他旅游景點的冬景來理解與把握老舍先生在這篇文本中所抒發(fā)的感情,換位思考假如自己去到濟南,體會了濟南的冬景,可能會有怎樣的感覺,等等。以學生本人的思想閱歷為切入點會讓學生在分析與解讀散文時更具有個人領悟性,從而更能培養(yǎng)學生對散文內在感情的認識與理解。
多角度地分析文章的主題,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對文章有一個立體綜合化的認知,從不同的方面去解析文本,理解文本,從而更好地感悟到作者的寫作用意與筆觸風格。另一方面,能夠培養(yǎng)學生靈活的思考能力與獨立的辨識能力,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以不同的角度來分析文本,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