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運動康復護理方式及預后。方法:此次抽選2017年5月-2019年2月期間我院醫(yī)治的76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做研究,隨機分為對照組(38例)、研究組(38例)。對照組常規(guī)治療,在此基礎(chǔ)上研究組加運動康復護理,對比兩組的心功能指標、活動耐力。結(jié)果:研究組的六分鐘步行距離、NYHA分級、左心室收縮期內(nèi)徑、左心射血分數(shù)等都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結(jié)論: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運動康復護理可改善心功能、提高活動耐力,改善預后。
關(guān)鍵詞:老年慢性心力衰竭;運動康復護理;預后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室功能不全引起的一種臨床綜合征。對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來說,會喪失很多的泵血功能,因此會出現(xiàn)呼吸困難、咳痰、咳血、乏力、體力下降、虛弱、夜尿增多等臨床癥狀[1]。如果不進行有效的治療,會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生活,甚至威脅到生命安全[2]。對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來說,除了藥物治療外,運動康復護理也是一種有效的方式,本文主要研究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運動康復護理方式及預后情況,研究具體見下文:
1 資料、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選2017年5月-2019年2月期間我院醫(yī)治的76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做研究,其中高血壓心臟病患者9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41例,肺心病患者5例,風濕性心臟病患者7例,擴張性心肌病患者12例,其它2例。隨機分為對照組(38例)、研究組(38例)。研究組中男性是29例,女性是9例;其年齡在67-75歲之間,平均為(71.03±4.26)歲;對照組中男性是30例,女性是8例;其年齡在68-74歲之間,平均為(71.25±4.58)歲;比較兩組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可做對比。
1.2 方法
本次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如給予普萘洛爾等β受體阻滯劑、卡托普利等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及一些強心苷藥物等。研究組在此基礎(chǔ)上加運動康復護理,要根據(jù)不同患者的病情制定相應的運動:
1.2.1 流程
護理人員在患者入院后檢查、記錄其生命體征,告知相關(guān)流程。入院后第二天,給予患者床上被動運動指導,每天兩次,定期翻身、變換體位,協(xié)助患者小幅度活動肢體。入院第三天,給予患者腿部活動指導,慢慢過渡到上肢,待病情穩(wěn)定后,協(xié)助其下床活動,時間超過10min,也可按實際情況調(diào)整活動時間、活動頻率。住院時間超過十天者給予頸肩部活動和上下樓梯等指導。
1.2.2 根據(jù)患者的心功能分級情況進行運動康復
心功能Ⅱ級者:室內(nèi)步行訓練,每次行走500m,每天一到兩次,觀察其運動情況,當出現(xiàn)頭暈、面部蒼白、出冷汗、心悸、氣短以及胸悶時,或者心率增加>20次/min時,停止訓練;心功能Ⅲ級者:囑患者盡早實施床邊站立、步行(扶持)、移步等訓練,每次5-10min,每天3-5次,按實際情況過渡為室內(nèi)訓練,運動量適宜;心功能Ⅳ級者:絕對臥床休息,護理人員活動患者關(guān)節(jié),待病情好轉(zhuǎn)后,給予床上主動運動指導,盡量讓患者獨立完成刷牙、洗臉等日常生活行為。
1.3 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兩組的心功能指標(NYHA分級、左心室收縮期內(nèi)徑、左心射血分數(shù))以及活動耐力(六分鐘步行距離)。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經(jīng)SPSS20.0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由( )表示心功能指標、活動耐力,行t檢驗,當P值不足0.05,就意味著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比較活動耐力
研究組的六分鐘步行距離長于對照組,差異顯著(t=21.556,P=0.000)。詳見表1。
2.2 比較心功能
研究組的NYHA分級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t=9.243,P=0.000)。研究組的左心室收縮期內(nèi)徑短于對照組,差異顯著(t=3.922,P=0.000)。研究組的左心射血分數(shù)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t=6.692,P=0.000)。詳見表2。
3 討論
對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來說,幾乎所有的心血管疾病最終都會導致心力衰竭的發(fā)生,主要特點是呼吸困難、咳痰、咳血、乏力、體力下降、虛弱、夜尿增多、水中等[3]。目前的治療方式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如給予利尿藥、強心苷類藥、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等藥物。通常情況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是需要限制體力活動的,心力衰竭較重的患者應臥床休息,但長期下去會導致患者的肌肉萎縮、身體抵抗力下降,還會增加下肢血栓的形成及肺部感染的概率[4]。因此,根據(jù)不同的患者制定相應的運動康復護理,保證患者的康復效果以及運動安全性。本次給予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運動康復護理,按照身體素質(zhì)以及心臟的負荷能力,詳細為其制定康復訓練計劃,保證安全基礎(chǔ)上,可有效起到鍛煉效果,最終改善心功能和預后[5]。
總之,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運動康復護理可改善心功能、提高活動耐力,改善預后。
參考文獻:
[1]陳素敏,黃榮芳,陳遠利, 等.觀察運動康復護理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護理效果[J].哈爾濱醫(yī)藥,2018,38(6):578-579.
[2]王薇,王亞楠,卜煌.規(guī)范化Ⅰ期運動康復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8,34(35):2727-2732.
[3]吳小星.運動康復護理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響[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8,30(19):125-127.
[4]崔營營.運動康復治療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8,18(11):1968-1970.
[5]王靜.運動康復護理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養(yǎng)生保健指南,2018,20(4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