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軍麗
深圳市福田區(qū)僑香路安托山九路3 號紅嶺中學高中部 深圳 福田區(qū) 510049
《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 年版)》提到,高中生物課程是以提高學生生物學核心素養(yǎng)為宗旨的學科課程。而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xiàn),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因此,高中生物教材為德育滲透提供了極其豐富的素材,是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載體?!吨行W德育工作指南》(2017 版)在“課程育人”的實施途徑和要求中提到,要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其中,數學、科學、物理、化學、生物等課程要加強對學生科學精神、科學方法、科學態(tài)度、科學探究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樹立勇于創(chuàng)新、求真求實的思想品質。
由于生物學科具有較強的理科特性,教材中每一小節(jié)的教學目標中德育目標表述較少,很容易使學科教師較多地重視它嚴密的知識體系傳授,而忽略其深邃的德育內容滲透。筆者依據《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與《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中德育方向的指引,將高中課本中的徳育素材分類整理,希望能夠方便更多的學科教師借助德育滲透的知識載體,把德育思想貫穿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中。
“生命觀念”是指對觀察到的生命現(xiàn)象及相互關系或特性進行解釋后的抽象,是經過實證后的想法或觀點,是能夠理解或解釋生物學相關事件和現(xiàn)象的意識、觀念和思想方法。學生應該在較好地理解生物學概念的基礎上形成生命觀念,能夠用生命觀念認識生物的多樣性、統(tǒng)一性、獨特性和復雜性,形成科學的自然觀和世界觀后,自然會破除神創(chuàng)論、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并以此指導探究生命活動規(guī)律,解決實際問題。如結構與功能觀、進化與適應觀、穩(wěn)態(tài)與平衡觀、物質與能量觀等。生命意識是人類對自身生命和它類生命的尊重和關愛。生物學科對學生進行生命意識教育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發(fā)生和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只有認識和掌握生命的規(guī)律,才能更好地尊重、關愛生命。
生命觀念與德育滲透知識載體舉例:
“科學思維”是指尊重事實和證據,崇尚嚴謹和務實的求知態(tài)度,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認識事物、解決問題的思維習慣和能力。學生應該在學習過程中逐步發(fā)展科學思維,如能夠基于生物學事實和證據運用歸納和概括、演繹與推理、模型與建模、批判性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維等方法,探討、闡釋生命現(xiàn)象及規(guī)律,審視或論證生物學社會議題。“科學探究”是指能夠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世界中的生物學問題,針對特定的生物學現(xiàn)象,進行觀察、提問、實驗設計、方案實施以及結果的交流與討論的能力。學生應在探究過程中,逐步增強對自然現(xiàn)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提高實踐能力;在探究中,樂于并善于團隊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
高中生物教材中,關于科學發(fā)展史與科學實驗的內容比較多,在每一個實驗中不僅能夠學習到科學家嚴謹縝密的科學思維、科學方法,也能夠體會到科學家嚴謹求學、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相關典型的德育素材有:必修1 中細胞學說建立的過程,體現(xiàn)了理論思維與科學實驗的結合以及魏爾肖嚴謹求實態(tài)度下對細胞學說的修正;對生物膜結構的探索歷程中,科學家們對一個問題鍥而不舍的科學探究精神;恩格爾曼的葉綠體功能探究實驗中巧妙的設計;以及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等。必修2 中最突出的是孟德爾的科學思維與探究精神。通過分析孟德爾遺傳實驗獲得成功的原因,滲透孟德爾熱愛科學、鍥而不舍,尊重事實并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認識事物、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習慣和能力。孟德爾在實驗研究中“假說-演繹法”的方法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新,體現(xiàn)了科學家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以及勇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探究精神。必修3 促胰液素的發(fā)現(xiàn)過程中,從另辟蹊徑的斯他林和貝利斯不畏權威、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到巴普洛夫的感慨都是非常好的德育滲透點。
“社會責任”是指基于生物學的認識,參與個人與社會事務的討論,作出理性解釋和判斷,解決生產生活問題的擔當和能力。學生應能夠以造福人類態(tài)度和價值觀,積極運用生物學的知識和方法,關注社會議題,參與討論并作出理性解釋,辨別迷信和偽科學;結合本地資源開展科學實踐,結合本地資源開展科學實踐,嘗試解決現(xiàn)實生活問題;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形成生態(tài)意識,參與環(huán)境保護實踐;主動向他人宣傳關愛生命的觀念和知識,崇尚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成為健康中國的促進者和實踐者。生物中典型的德育滲透點有:必修1 中細胞癌變的預防需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必修2 中否定神創(chuàng)論的辯證唯物主義精神,必修3 第5 章中合理放牧、合理捕撈、第6 章中大量的保護我們家園的責任擔當意識。
雖然愛國主義教育不是理科學科重點滲透的德育思想,但是高中生物教材中也有許多愛國主義教育的德育素材。例如,必修1 科學家訪談中,世界上第一個人工合成的蛋白質——具有生物活性的結晶牛胰島素是由我國科學家完成的、必修2 中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基因工程成果中我國研制了乙肝疫苗、抗蟲棉花、“人類基因組計劃”課題研究中我國參與并順利地完成了其中1%的基因測序工作、必修3 中我國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的研究和合成等等,均極大的激發(fā)了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總結:建議學科老師在滲透德育思想時,要給出學生明確的德育滲透觀點的提示,避免教師本想無痕教育,學生卻不知所云、毫無會意。例如,在必修1 第六章“細胞癌變”一課的致癌因子的教學中,老師要提醒學生遠離致癌因子、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習慣與陽光心態(tài);做一名講文明、講公德的公民,不吸煙、不讓周邊人吸二手煙;珍愛個人與他人的生命等作為這節(jié)課德育滲透的點睛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