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據(jù)族譜記載,今天孔子正裔有近400萬人,相當于一個科威特。但是歷史上孔氏后人幾經(jīng)危局,多次出現(xiàn)幾代單傳,差點斷了后。
史傳,最危險的一次要數(shù)后梁末帝乾化三年(公元913年),孔府有一個掏糞的家奴孔景(原本姓劉,按照當時孔家的規(guī)矩,凡到孔家為奴仆者,一律改姓孔),唐末亂世,他的孫子孔末,看到曲阜孔氏子孫多單傳,門庭衰落,于是糾集一批黑社會將曲阜子姓孔氏一族滅殺殆盡。然后勾結(jié)權(quán)貴,冒允孔氏后裔襲文宣公并兼任曲阜縣令十八年。
孔末濫殺的時候,孔仁玉正巧被其母(一說乳母)張氏抱回在曲阜張羊村的外祖母家,躲過了當時的殺戮。孔末得知后,率人包圍了張家,逼迫交出孔仁玉。此時,張家主婦張姥姥為了救圣人之后,將自家與孔仁玉一樣大的兒子交了出去,救下了孔仁玉。
諸君一定與我同感,這不又是一部《趙氏孤兒》嗎?
二/
“孔末亂孔”的故事,為孔氏后裔1000多年來廣為傳播。
2008年的夏初,曲阜市文物局對孔仁玉墓冢進行修葺,發(fā)現(xiàn)墓后室的券頂已經(jīng)被揭開,于是專業(yè)人員進入墓室,尋找到一塊墓志石——孔仁玉《魯國郡“孔府君”墓志銘》,不想,也尋找到了與史傳大相徑庭的記載。
該墓志清晰地記載:孔仁玉的父親“泗水君”孔光嗣是正常去世,孔仁玉也自然“乃傳家為陵廟主”。守墓盡孝完畢,“制授曲阜主簿,二年而就,轉(zhuǎn)縣令兼襲封文宣公。后官累至當?shù)兀▋迹┲荻级礁L史,于宋乾德二年(964年),卒于任期內(nèi),享年五十四歲。夫人裴氏同穴而葬。有四子:長子宜,次子憲,及未成年御哥、慶哥;兩女,一個出嫁,一個待閨……
孔末被冤枉了1000多年。
三/
上一篇講到,裔分東南,南宗便是浙江衢州的孔氏后裔。其實,和南孔一起南飛的還有一個分支,今天深藏在浙江磐安櫸溪村中的“婺州南孔”。
“婺州南孔”的祖先是孔端躬。他就是當時隨他的哥哥,衍圣公孔端友一起護駕南渡而來的。所不同的是,孔端友負有家廟祭祀之重任,宋高宗賜衢州建孔廟,而孔端躬則和他的父親孔若鈞隨宋高宗東躲西藏。在途經(jīng)永康櫸川,今天的浙江金華磐安縣櫸溪村時,父親孔若鈞去世,孔端躬安葬了父親后,并隱居在了櫸溪村。寶祐二年(公元1254年),宋理宗追孔端躬功德,以衢州孔廟例建櫸川南宗厥里孔氏家廟,并賜“萬世師表”金匾一塊。這就是孔氏婺州南宗的來歷。
四/
宋室南渡后,金人扶持建立的偽齊政權(quán),封孔端友弟弟、孔端操的兒子孔璠為衍圣公,偽齊被推翻后,孔璠繼續(xù)被金政權(quán)封為衍圣公。
蒙古族起兵南下,此時的衍圣公孔元措隨金政權(quán)去了汴京。元軍先后改封孔元措族兄孔元用、孔之全父子為衍圣公。此時,宋金元三朝并起,各有一個衍圣公。
元太宗五年(公元1233年),蒙古軍攻下金朝汴都,仍封孔元措為衍圣公。因為孔元措無子,他的弟弟孔元綋之孫孔湞成為了繼承人??诇澮u封后,曾經(jīng)獲封衍圣公孔之全的兒子孔治率族人上書,說孔湞不是正宗,是側(cè)室所生。十九年后,孔湞衍圣公封號被免。
忽必烈于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訪查孔子后裔宗子,于是召孔洙到大都,這才有了上一篇所述內(nèi)容,孔洙“請辭”衍圣公封號的故事。
過了十多年后,當年上書的孔治終于被封為衍圣公。不過,當他的兒子要繼承時,又有人上書,說孔治之子孔思誠是庶支。此時的仁宗皇帝親取孔氏族譜查考,確定宗子繼承人應(yīng)該是孔思晦。此后,衍圣公之位在這一脈中延續(xù)下來。直到今天在臺灣的“大成至圣先師奉祀官”孔垂長。
五/
400萬人的孔子之后,有近50萬人在海外,以韓國最多,有8萬多人。
元朝至正九年,孔子第54代孫孔紹,隨同遠嫁的承懿公主,全家東渡高麗,成為韓國孔子后人的始祖??捉B在高麗王朝深受國王器重,官至宰相,兒子孔帑、孫子孔德都曾出任宰相。
韓國受中國儒家文化的影響,對孔子后人禮遇有加,朝廷對衍圣公世代封爵,孔家子弟入讀名校、平民免除雜役等,國王特批孔家以故里曲阜為籍貫,以示不忘根本。祭孔大典一直延續(xù),我們后來恢復(fù)祭孔儀式,還是從韓國的祭孔典禮上學來不少東西。
2009年新版《孔子世家譜》中,韓國孔氏后人入編其中。
六/
如果不分嫡庶,孔氏后裔遠不止400萬。而這些孔氏后裔的分布,往往給這個地方開一方風氣。韓國,日本,新加坡,中國臺灣……都是如此。
有學者指稱,因為南孔所在,以衢州為核心,半徑500公里的范圍里,涌出如象山學派、永嘉學派、永康學派、陽明學派;朱熹、呂祖謙、王陽明、陸九淵、黃宗曦、葉適、陳亮、徐存、陳確、朱舜水……眾多的學派和思想家。
當然,其中有直接和間接,到底什么關(guān)系,且待下回求一知半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