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美忠 殷建軍 王瑞軍
摘 要:試驗選用大同地區(qū)種植面積較大的3個板藍根品種大葉板藍根、小葉板藍根、太空板藍根,按照3∶1、4∶1、5∶1的比例套種玉米,收獲時測定板藍根和玉米籽粒產量,分析經濟效益。結果表明,以山西大葉板藍根品種按照4∶1套種玉米經濟效益最高,極顯著高于其他2個板藍根套種玉米模式;3個板藍根品種套種玉米經濟效益均極顯著高于單種板藍根模式。
關鍵詞:板藍根;玉米;套種;經濟效益
中圖分類號 S34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9)07-0031-03
Abstract:Three varieties of Isatis indigotica with large planting area in Datong were selected in this experiment. The yield of Isatis indigotica,Isatis indigotica and Isatis indigotica were measured at the ratio of 3∶1,4∶1,5∶1,and the total economic benefit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maize interplanted with Shanxi Big Leaf Isatis Root was the highest according to 4∶1,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maize interplanted with other Isatis Root.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maize interplanted with different Isatis Root varieti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single Isatis Root varieties.
Key words:Radix Isatidis varieties;Interplanting;Economic benefits;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板藍根,別名菘藍、藍靛,為十字花科二年生草本植物,是傳統(tǒng)的名貴中草藥材,根入藥為板藍根,葉入藥為大青葉。板藍根臨床用途較廣,除制作板藍根注射液外,還可與其他中藥組成復方制劑,廣泛用于治療流感、腮腺炎、乙腦、肝炎等,是公認的具有較好抗病毒效果的中藥材之一,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利咽之功效[1]。板藍根—玉米套種模式,既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農民收入,又能保護中藥材資源,在取得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可取得較好的社會和環(huán)境效益[3]。
大同市的云崗區(qū)、新榮區(qū)、云州區(qū)、天鎮(zhèn)縣、陽高縣、渾源縣、廣靈縣、靈丘縣、左云縣屬于晉北高寒冷區(qū),海拔高度930~1500m,年平均氣溫5.6~7.1℃,≥10℃積溫2300~2700℃,無霜期125~130d,安全生育期125~140d[4]。土壤多為草原栗鈣土,也有部分褐土、灰褐土、鹽土等,有機質含量0.86%~0.99%,全氮0.039%~0.051%,速效磷4.2~15mg/kg[5,6]。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點 試驗地設在山西省毛家皂試驗地,地處112°34′~114°33′E、39°03′~40°44′N[7]。
1.2 試驗品種 板藍根品種為山西長治品種大葉板藍根(A)、內蒙古赤峰品種太空板藍根(B)、河北安國品種小葉板藍根(C),玉米品種為大豐30(D)。
1.3 試驗設計 試驗于2018年開始,采取隨機區(qū)組設計,小區(qū)面積為15m2(3m×5m),重復3次。試驗設3個種植密度,分別為333450、444467和667000株/hm2,對應行株距分別為15cm×20cm、15cm×15cm、10cm×15cm。采用板藍根套種玉米模式,按照板藍根3∶1套種玉米、板藍根4∶1套種玉米、板藍根5∶1套種玉米以及對照板藍根單種。采用穴播,每穴4~5粒種子。所有小區(qū)施肥均一致,25g有機肥和6g復合肥混合于播種期撒于各小區(qū)。
1.4 調查測定內容及計算方法
1.4.1 植株性狀和產量調查 9月20日進行板藍根和玉米收獲測產,對各小區(qū)中間2行隨機取10株測定主根長和根直徑。全小區(qū)收獲后再測定各套種和單種板藍根根干重、葉干重和玉米籽粒產量。
1.4.2 經濟效益計算方法 板藍根按10元/kg計算,大青葉按3.5元/kg計算,玉米籽粒按2元/kg計算。
1.4.3 數(shù)據(jù)處理 運用Excel和SPSS18.0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和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板藍根套種玉米性狀及產量 由表1可以看出,板藍根套種玉米隨著套種密度的增加,主根長、根直徑、根干重基本呈現(xiàn)逐步減少的趨勢,根干重和葉干重基本在密度444467株/hm2產量最高。3個不同品種套種板藍根,以大葉板藍根品種套種玉米根干重和葉干重最高,經濟效益最好。
2.2 單種板藍根性狀及產量 由表2可以看出,板藍根單種,隨著種植密度的增加,同一品種主根長、根直徑基本呈現(xiàn)逐步減少的趨勢,根干重和葉干重基本在密度444467株/hm2產量最高。3個品種單種以品種大葉板藍根產量最高。
2.3 板藍根套種玉米模式效益 通過對3個板藍根品種和玉米品種大豐30測產,分析不同栽培密度下板藍根套種玉米經濟效益,結果如表3。由表3可以看出,大葉板藍根(A)在密度為444467株/hm2下,按照4∶1套種玉米,經濟效益最高,極顯著高于其他套種和單種模式的經濟效益,同一品種套種玉米均顯著高于板藍根單種的經濟效益;不同品種不論套種還是單種,均以品種大葉板藍根(A)經濟效益最高,極顯著高于品種B和C。
2.4 板藍根經濟效益及主要性狀相關性 對板藍根主根長、根直徑、根干重、葉干重、玉米籽粒產量和總效益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見表4。由表4可以看出,與總效益相關性排序為品種>根直徑>葉干重>根干重>玉米產量>主根長。其中板藍根品種、根直徑、葉干重、根干重與總效益呈極顯著正相關,相關系數(shù)分別為0.671、0.621、0.595、0.536;主根長與效益呈顯著正相關,相關系數(shù)為0.341;玉米產量與總效益呈顯著負相關,相關系數(shù)為-0.408。說明種植板藍根首先應考慮適合該地區(qū)種植的品種,然后再考慮板藍根品種的直徑、葉干重和套種玉米品種的產量。
3 結論與討論
通過選用3個板藍根品種大葉板藍根、小葉板藍根和太空板藍根進行套種玉米試驗,結果表明,板藍根套種玉米經濟效益極顯著高于板藍根單種。其中,大葉板藍根按照4∶1套種玉米經濟效益最高,極顯著高于小葉板藍根和太空板藍根品種套種玉米。與板藍根單種相比,板藍根套種玉米中板藍根產量相對減少了,但差異不顯著,經濟效益差異也不顯著,但增加了套種的玉米,經濟效益顯著提高。藥糧間作利用了植株的高矮搭配及根的深淺搭配,玉米吸收養(yǎng)分和板藍根不在同一土層,而且玉米對板藍根有遮陰效果。金義蘭等[8]研究認為板藍根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生長于蔭蔽且上層透光性充足的林下開闊地帶,因此可作為中間層作物。
參考文獻
[1]楊春望.板藍根藥理研究進展[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6,10(09):282-283.
[2]龐冰,郝建平,董永軍,等.山西野生遠志資源及其生長環(huán)境研究[J].山西農業(yè)科學,2018,46(10):1695-1698.
[3]孟慶杰,黃云,侯翔宇.幼齡桑園套種板藍根栽培技術[J].中國農技推廣,2008(08):29-31.
[4]鄭向陽,栗建枝,王國平,等.山西省玉米不同生態(tài)區(qū)特點和特征特性分析[J].中國種業(yè),2014(08):26-28.
[5]史麗娟,白文斌,李光,等.不同耕作模式對山西旱塬區(qū)高粱產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J].農學學報,2018,8(12):1-5.
[6]趙鑫,蘇曉菲,張寶林.晉西北風沙源區(qū)玉米種植模式研究[J].山西農業(yè)科學,2018,46(10):1637-1639,1642.
[7]毛先成,何美香,劉文毅,等.GIS支持下的縣域土地利用動態(tài)變化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37(26):12660-12663.
[8]金義蘭,楊華,蔣選利,等.鉤藤與5種中藥材套種模式效益初探[J].湖南農業(yè)科學,2015(09):69-71. (責編:徐世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