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勤
(淄博礦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心醫(yī)院 內(nèi)科,山東 淄博255120)
高血壓是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控制不良可累及心、肝、腎等器官,造成多器官功能損傷,從而影響患者生活質(zhì)量[1]。心室肥厚是高血壓疾病的嚴重并發(fā)癥,臨床上約有20%-40%的高血壓患者伴隨左心室肥厚,極易導致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以及猝死等,嚴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早期診斷和治療對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2]。有研究[3,4]表明,血管緊張素Ⅱ及其受體與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存在一定聯(lián)系。本研究對比了80例高血壓伴左室肥厚患者、80例單純高血壓患者以及40例健康體檢者血管緊張素Ⅱ(AngⅡ)、血管緊張素Ⅱ1型受體(AT1R)水平變化,探討兩者對高血壓伴左室肥厚的診斷價值,分析其與患者T細胞亞群的相關性?,F(xiàn)報道如下。
選擇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60例高血壓患者為觀察對象,其中高血壓伴左室肥厚患者80例為觀察組,男49例,女31例;年齡45-73歲,平均(58.35±5.32)歲;高血壓病史2-17年,平均(7.24±3.65)年。高血壓無左室肥厚患者80例為單純高血壓組,男46例,女34例;年齡43-72歲,平均(57.82±5.39)歲;高血壓病史2-16年,平均(7.35±3.62)年。收集同期本院體檢的40例健康人群為對照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45-73歲,平均(57.88±5.43)歲。三組受試者在性別、年齡等基礎資料方面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相關倫理批文,所有受試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書。
納入標準:(1)高血壓患者診斷依據(jù)2010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中相關標準[5],即靜息狀態(tài)下患者收縮壓大于140 mmHg或舒張壓大于90 mmHg;(2)左室肥厚判斷依據(jù)超聲檢查符合左心肥厚診治指南相關標準[6],即左室重量指數(shù)(LVMI)男性大于115 g/m2,女性大于90 g/m2。(3)同意參加本研究且依從性良好。
排除標準:排除繼發(fā)性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以及免疫功能障礙患者;排除甲狀腺功能異常、心肝腎等臟器異常者;排除急慢性感染及近期服用過免疫抑制劑患者;排除孕婦及哺乳期女性。
(1)AngⅡ及AT1R水平檢測:抽取受試者空腹靜脈血3 ml,3 000 r/min低速離心10 min,取血清備用;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AngⅡ及AT1R水平,操作試劑盒為Bio-Swamp公司產(chǎn)品。(2)T細胞亞群檢測:受試人員入組后清晨空腹時抽取外周靜脈血4 ml,置于肝素鈉抗凝管中保存,加入抗體避光反應30 min,應用流式細胞儀(EpicsXL型,美國Beckman公司)對Th1、Th2和Th17細胞比例進行檢測。(3)采用心臟超聲(SONOS-5500型,美國惠普)檢測心臟左室質(zhì)量,并計算LVMI值。
觀察組患者AngⅡ及AT1R水平明顯高于單純高血壓組和對照組,而單純高血壓組患者AngⅡ及AT1R水平又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見表1。
ROC曲線分析得出AngⅡ及AT1R診斷高血壓伴心室肥厚的最佳臨界值分別為AngⅡ<460.86 pg/mL、AT1R<2 087.40 pg/mL;兩者單獨檢測的敏感度分別為76.3%、77.5%,特異度分別為72.5%、75.8%。兩者聯(lián)合檢測敏感度為88.6%,較單獨檢測明顯提高(P<0.05);特異度為71.7%,與單獨檢測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見表2。
表1 各組AngⅡ及AT1R水平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單純高血壓組比較,#P<0.05
表2 AngⅡ及AT1R對高血壓伴心室肥厚的診斷價值
觀察組患者外周血Th1、Th17細胞比例及Th1/Th2值均大于單純高血壓組和對照組,而單純高血壓組患者外周血Th1、Th17細胞比例及Th1/Th2值又大于對照組,三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三組受試者外周血Th2細胞比例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見表3。
高血壓伴左室肥厚患者外周血AngⅡ水平與Th1、Th17細胞比例及Th1/Th2值均呈顯著正相關,外周血AT1R與Th1、Th17細胞比例及Th1/Th2值亦呈明顯正相關(P<0.05)。見表4。
表3 各組Th1、Th2和Th17細胞比例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單純高血壓組比較,#P<0.05
表4 高血壓伴左室肥厚患者AngⅡ及AT1R與Th1、 Th1/Th2、Th17細胞的相關性[r(P)]
AngⅡ是一種血管收縮活性因子,通過與1型受體的結(jié)合,激活醛固酮系統(tǒng),參與心肌肥厚的調(diào)節(jié)過程[7]。一般情況下,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AngⅡ的表達量較低,當高血壓或心室肥厚患者因局部缺氧、酸中毒、內(nèi)皮損傷以及再灌注損傷時,AngⅡ被大量釋放,導致血中AngⅡ水平明顯升高;而AngⅡ水平升高又會導致血管舒張功能障礙,誘發(fā)高血壓的發(fā)生[8,9];另外,AngⅡ的高表達又會激活AT1R,促進心肌細胞生長,從而造成左室肥厚。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血清AngⅡ及AT1R水平明顯高于單純高血壓組和對照組,而單純高血壓組患者AngⅡ及AT1R水平又高于對照組,證實AngⅡ的高表達與高血壓疾病和左室肥厚有關。ROC曲線分析顯示,取AngⅡ<460.86pg/mL、AT1R<2087.40pg/mL為臨界值,AngⅡ及AT1R單獨檢測的敏感度分別為76.3%、77.5%,特異度分別為72.5%、75.8%;兩者聯(lián)合檢測敏感度較單獨檢測明顯提高,特異度則無明顯變化,提示AngⅡ及AT1R聯(lián)合檢測有助于減少對高血壓伴左室肥厚的漏診。
研究[10]發(fā)現(xiàn),機體免疫-炎癥反應在高血壓患者心臟重構(gòu)過程中發(fā)揮關鍵作用。T細胞亞群是機體免疫系統(tǒng)發(fā)揮細胞免疫應答的重要成分,參與機體慢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疾病的發(fā)生過程。Th類細胞直接參與機體炎癥反應和免疫調(diào)節(jié),Th1和Th2屬于兩種重要輔助T細胞亞群,Th1類細胞因子包括IL-2,IFN-γ等,具有免疫殺傷作用;而Th2類細胞因子包括IL-4、IL-10、IL-13等,具有免疫抑制的作用[11]。正常狀況下,體內(nèi)Th1與Th2細胞因子相互作用,處于動態(tài)平衡狀態(tài);若兩者之間的平衡被打破,則會導致多種疾病的發(fā)生[12]。Th17是新近發(fā)現(xiàn)的T細胞因子,具有促炎作用,在高血壓的發(fā)生和血管功能紊亂病理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13]。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Th1、Th17細胞比例及Th1/Th2值均大于單純高血壓組和對照組,而單純高血壓組患者外周血Th1、Th17細胞比例及Th1/Th2值又大于對照組,說明高血壓患者機體處于免疫失衡狀態(tài),且Th1、Th17細胞因子的激活與高血壓患者左室肥厚的發(fā)生發(fā)展存在一定關系。因此,臨床上可通過改善機體免疫狀態(tài)來減輕高血壓患者心室重構(gòu)程度,為高血壓患者免疫干預提供新的方向。相關性分析顯示,高血壓伴左室肥厚患者外周血AngⅡ、AT1R水平與Th1、Th17細胞比例及Th1/Th2值均呈顯著正相關,表明T細胞亞群和AngⅡ參與高血壓及左心肥厚的病理過程,兩者之間存在相互作用。
綜上所述,高血壓伴左室肥厚患者外周血AngⅡ、AT1R水平明顯升高,兩者可作為判斷高血壓患者發(fā)生左室肥厚的生物標志物,參與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