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劍平
為研究團體咨詢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我們選取了2所普通高中、2所職高、5所初中共240名中學生,運用一系列團體咨詢的方法進行心理健康干預,通過《MHT中學生心理健康綜合測量》量表,對他們進行前后測跟蹤比較,結果顯示有顯著差異,表明團體咨詢能有效地對中學生心理健康進行干預。
一、實驗方法
1.被試的選擇
通過以下方式進行綜合篩選,使教育實驗被試形成最大可能同質性團體:
(1)班主任推薦名單
(2)宣傳此項目活動,發(fā)動學生主動報名
(3)MHT測驗(中學生心理健康綜合測驗)學生心理檔案“預警”被試
2.測量工具的選擇
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HT),是根據(jù)日本鈴木清等人編制的“不安傾向診斷測驗”修訂,按焦慮情緒所指向的對象和由焦慮情緒而產(chǎn)生的行為兩方面測定,由8個內(nèi)容量表構成: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過敏傾向、身體癥狀、恐怖傾向、沖動傾向??疾熘袑W生的各種心理困擾和適應問題。
3.實驗的組織:單組實驗的形式
依據(jù)是:(1)單組實驗保證團體同質性,更能體現(xiàn)教育實驗的干預效果;(2)定期開展,每周兩次,共八次,一個月完成團體心理輔導活動;(3)單組實驗的形式因為比較簡單,對控制的實驗因素和統(tǒng)計分析都比較容易操作。
4.實驗的具體步驟
(1)招募被試;(2)進行心理評估(前測),有針對性地選擇實驗組成員;(3)對實驗組開展團體心理輔導教育實驗干預;(4)進行心理評估(后測)。
5.因果共變關系的驗證
我們的假設是:通過開展心理輔導團體教育實驗干預,實驗組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顯著提高,也就是實驗組實驗前、后的心理健康水平呈現(xiàn)顯著差異,后測呈現(xiàn)更自信與積極。
二、實驗結果與分析
1.頻數(shù)分析
我們參考全國常模,考察前、后測的總分≥65,及各因子≥8的人數(shù)。數(shù)據(jù)顯示:經(jīng)過團體心理輔導教育實驗,總焦慮傾向人數(shù)從原來的174人減少到104人,轉化率40%;各因子≥8以上的人數(shù)也明顯減少,轉化率最高為“孤獨傾向”47%,“對人焦慮”和“自責傾向”因子的轉化率也達40%以上。
我們參考全國常模,考察前、后測各被試群體的總焦慮傾向,也就是總分大于65的人數(shù)及比例。數(shù)據(jù)顯示:女生的轉化率高于男生,自愿報名的學生轉化率明顯高于“班主任推薦”和“學生心理檔案篩查”的學生,初中學段學生轉化率高于普高和職高。
2.總體前、后測差異性分析
我們采用SPSS的“配對樣本t檢驗”對實驗組前、后測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總分及各個因子后測均值都小于前測值,前后、測對比的t值都小于0.05,呈現(xiàn)顯著性差異。表明團體心理輔導活動能有效地緩解學習焦慮、人際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過敏傾向等心理不健康狀態(tài)。
3.性別變化差異對比分析
通過對數(shù)據(jù)的分離,考察不同性別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前、后測是否存在差異。數(shù)據(jù)表明:男生前、后測都存在顯著差異,女生前、后測都存在顯著差異,表明團體心理輔導實驗對男生、女生心理健康水平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而女生前、后測在各維度的t值都要比男生前、后測各維度更小,表明女生方面的變化更明顯。
普通高中、職高、初中沒有顯著差異。
三、結論
1.系列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明顯提高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在本次教育實驗中,被試選擇上傾向于最大可能“同質性”團體的篩選,因此在233份MHT前測呈現(xiàn)“總焦慮傾向”的人數(shù)共174人,占74.6%,大部分集中在“班主任推薦”和“學生心理檔案篩查”。進行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團體心理輔導”教育實驗后,呈現(xiàn)非常明顯的實驗效果,總轉化率大于40%。其他各項因子也呈現(xiàn)不錯的轉化率。
2.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對女生、自愿參加的學生、初中學生的影響更加明顯
從轉化率來看,自愿參加的學生及中學生兩個群體的轉化率都明顯高于其他群體,而女生的轉化率也略高于男生。從差異性來看,男生、女生的前、后測都存在顯著差異,但明顯女生的前、后測對比的差異系數(shù)更顯著,表明團體心理輔導實驗對男生、女生心理健康水平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女生方面表現(xiàn)更明顯。產(chǎn)生這種結果的原因或許在于女生受暗示性強,自愿參加的學生內(nèi)在驅動力更強,以及初中學生的心智易受暗示性強等方面。
責任編輯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