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賽姬
分數(shù)、百分數(shù)乘除法解決問題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教學的重點難點,也是很多學生怕學、教師怕教的內容。《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指出,要讓學生在普遍聯(lián)系中學習數(shù)學,特別是對于復習課,教師應該指導學生把知識點連成線,再把這些線進一步連接成網(wǎng),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網(wǎng)狀的知識體系,提高學生對于數(shù)學的整體認識和宏觀把握,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素養(yǎng)。分數(shù)乘除法與百分數(shù)乘除法內容息息相關,分數(shù)乘除法解決問題搞定了,百分數(shù)乘除法解決問題的教學也就事半功倍。同時,分數(shù)、百分數(shù)乘除法又是以分數(shù)的意義、整數(shù)乘除法為基礎的,所以在復習階段,指導學生把知識點連成知識網(wǎng),形成知識體系尤為關鍵。
在上課之前,我先讓學生自己整理分數(shù)、百分數(shù)乘除法解決問題相關知識,并進行分類,明確分類的標準,把零零散散的知識連成線,再連成網(wǎng)。在整理的過程中,學生會碰到困難,產(chǎn)生疑惑,引發(fā)思考,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這是數(shù)學課堂中最有價值的行為。接下來,學生帶著自己的思考和困惑,在小組中交流討論,集小組的智慧,在全班交流分享。在這一步學生可以學會整理知識,學會思考,學會分享,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及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習的效果更加好。
在歸納出分數(shù)、百分數(shù)乘除法解決問題的六種類型后,我讓學生小組合作每種類型找典型例題,然后在小組里面展開交流,最后每一種類型選一個小組上臺講解。最后師生總結出解題方法跟數(shù)學模型,再出類型題練習,同時練習之間突顯對比練習。這樣,學生能夠通過與同學、教師的溝通,組織和鞏固自己的數(shù)學思考,能分析及評價其他人的數(shù)學想法和策略,能用數(shù)學的語言來精確表達自己的想法。這里僅列舉其中的兩種類型及相應的例題。
例1:人心臟跳動的次數(shù)隨年齡而變化。青少年每分鐘約75次,嬰兒每分鐘的心跳的次數(shù)比青少年多45。嬰兒每分鐘心跳多少次?
分析:
題目中把青少年的心跳看做單位“1”,要求的是嬰兒每分鐘心跳的次數(shù)。
可以先求出嬰兒每分鐘比青少年多跳的次數(shù)75×45,在求出嬰兒每分鐘心跳的次數(shù)75+75×45;也可以先求嬰兒每分鐘心跳的次數(shù)是青少年的(1+45),在求出嬰兒每分鐘的心跳次數(shù)75×(1+45).
回顧與反思:可以算算135次比75次多幾分之幾(135-75)÷75=45,與題意相符合,說明解題正確。
練習:
1.噪音對人的健康有害,綠化造林可降低噪音。已知大巴車的噪音為80分貝,通過綠化帶噪音降低18,綠化帶降低了噪音以后,人聽到的聲音是多少分貝?
2.學校圖書室原有圖書1400冊,今年圖書冊書增加12%,現(xiàn)在圖書室有多少圖書?
在鞏固練習之后,我引導學生總結這種類型題的數(shù)學模型,求比一個數(shù)多(或少)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單位“1”知道,用單位“1”×(1±幾幾),或用單位“1”×(1±百分之幾)。
例2.小明的體重是35千克,他的體重比爸爸的體重輕815,小明爸爸的體重是多少千克?
分析與解答:
小明的體重比爸爸輕815,把爸爸的體重看作單位“1”,平均分成15份,小明的體重相當于爸爸的715。
解:設小明爸爸的體重是x千克。
爸爸的體重×(1-815)=小明的體重
(1-815)x=35
x=35
x=75
鞏固練習:
1.一件襯衣漲價20%后,售價為120元,這件襯衣原價多少元?
2.一本課外讀物,小芳讀了35頁,還剩27沒有讀,這本課外讀物一共有多少頁?
解題思路如下:總結出單位“1”不知道,用方程,設單位“1”為x,根據(jù)單位“1”×幾幾=對應的量或 用單位“1”×(1±幾幾)=對應的量,列出方程;或者用除法,已知數(shù)量÷對應分率=單位“1”。
高效的復習課應該以學生為中心,做到高容量、高參與度、高達成度,讓學生學會梳理、歸納知識,發(fā)展提升學生的能力,讓學生頭腦中零零散散的知識點連成片、串成串、形成網(wǎng),做到融會貫通。
責任編輯黃佳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