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紫宇,李昌榮,覃明眺,毛 純,劉 媛,盧翠香,唐慶蘭
(1.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林業(yè)科學研究院 國家林業(yè)局中南速生材繁育實驗室廣西優(yōu)良用材林資源培育重點實驗室,南寧 530002;2.環(huán)江毛南族自治縣川山鎮(zhèn)林業(yè)工作站,廣西環(huán)江 547100;3.廣西國有七坡林場,南寧 530225)
桉樹(Eucalyptusspp.)是我國南方主要速生豐產樹種之一,1890年作為庭園觀賞樹種首次引種栽植,20世紀90年代開始大規(guī)模種植[1]。廣西地處低緯度,水熱條件優(yōu)越,是我國桉樹人工林主栽區(qū),桉樹不僅滿足了廣西的木材需求,還為國家木材安全做出了突出貢獻[2]。單一無性系大面積造林是我國桉樹人工林的主要種植模式,林分結構簡單,森林生態(tài)功能面臨嚴峻考驗,采用多系造林則可避免遺傳基因窄化,不同桉樹無性系生長適應性差異顯著,無性系對比試驗可篩選出產量和其他重要性狀均適宜本區(qū)域的優(yōu)良無性系[3-5]。本研究以引進的15個桉樹無性系為參試材料進行造林對比試驗,以期篩選出更多適宜本地區(qū)的優(yōu)良無性系。
試驗地位于廣西林科院老虎嶺林區(qū)(108°19′~108°22′E,22°54′~22°56′N),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試驗地為低丘陵,海拔80~145 m,年均降水量1 347 mm,年均氣溫20~21℃,土壤為磚紅壤性紅壤,pH值5~6。
試驗林建于2014年6月,參試桉樹無性系共15個(表1),其中5號無性系(CK)為已推廣的優(yōu)良桉樹無性系DH32-29。試驗采用隨機區(qū)組設計,3行×5株為1小區(qū),共4個重復。人工整地挖穴(40 cm×30 cm×30 cm),株行距2 m×3 m,每穴施250 g桉樹專用復合基肥(有效磷14%),連續(xù)2年撫育追肥,每株施250 g桉樹專用復合肥(氮磷鉀有效含量分別為15%、8%、7%)。
表1 15個桉樹無性系基本情況Tab.1 Basic information of 15 Eucalyptus clones
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的12月分別對試驗林進行每木調查,胸徑采用哈爾濱市光學儀器廠生產的測樹鋼圍尺進行測量,樹高采用Vertex La?ser 5激光超聲波測高測距儀(瑞典)進行測量。
單株材積計算采用廣西林業(yè)勘測設計院研制的桉樹二元立木材積公式[6],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使用軟件SPSS 18.0。
單株材積計算公式:V=C0×D[C1-C2(D+H)]×H[C3+C4(D+H)],其中,C0=0.000 109 154 15,C1=1.878 923 7,C2=0.00569185503,C3=0.65259805,C4=0.0078473507。
15個無性系胸徑生長量在2.5、3.5、4.5年生時均達極顯著差異(表2)。2.5年生時,整體平均胸徑為10.0 cm,高于總體平均水平的無性系有6個,其中高于CK(11.2 cm)的無性系有2個,分別為8號無性系(11.8 cm)、11號無性系(11.4 cm)。3.5年生時,整體平均胸徑為11.5 cm,高于總體水平的無性系有7個,其中高于CK(12.7 cm)的無性系有2個,分別為8號無性系(13.9 cm)、11號無性系(12.8 cm)。4.5年生時,整體平均胸徑為13.1 cm,高于總體平均水平的無性系有7個,其中高于CK(15.0 cm)的無性系有2個,分別為14號無性系(16.0 cm)、8號無性系(15.9 cm)。
表2 15個桉樹無性系胸徑生長比較Tab.2 Comparison of DBH for 15 Eucalyptus clones
15個無性系樹高生長量在2.5、3.5、4.5年生時均達極顯著差異(表3)。2.5年生時,整體平均樹高為12.1 m,高于總體平均水平的無性系有9個,其中高于CK(13.2 m)的無性系有5個,分別為11號無性系(14.2 m)、8號無性系(13.6 m)、7號無性系(13.4 m)、13號無性系(13.4 m)和6號無性系(13.3 m)。3.5年生時,整體平均樹高為15.6 m,高于總體平均水平的無性系有8個,其中高于CK(16.9 m)的無性系有4個,分別為8號無性系(18.7 m)、11號無性系(18.5 m)、7號無性系(18.2 m)和3號無性系(18.1 m)。4.5年生時,整體平均樹高為16.8 m,高于總體平均水平的無性系有8個,其中高于CK(17.9 m)的無性系有6個,分別為11號無性系(19.7 m)、3號無性系(19.4 m)、7號無性系(19.1 m)、8號無性系(18.6 m)、14號無性系(18.3 m)和6號無性系(18.2 m)。
表3 15個桉樹無性系樹高生長比較Tab.3 Comparison of tree height for 15 Eucalyptus clones
分析比較桉樹無性系單株材積生長量(表4),15個無性系單株材積生長量在2.5、3.5、4.5年生時均達極顯著差異。2.5年生時,整體平均單株材積為0.051 6 m3,高于總體平均水平的無性系有6個,其中高于CK(0.065 1 m3)的無性系有2個,分別為8號無性系(0.073 2 m3)、11號無性系(0.073 1 m3)。3.5年生時,整體平均單株材積為0.084 9 m3,高于總體平均水平的無性系有8個,其中高于CK(0.103 5 m3)的無性系有3個,分別為8號無性系(0.136 3 m3)、11號無性系(0.117 2 m3)和6號無性系(0.106 5 m3)。4.5年生時,整體平均單株材積為0.117 4 m3,高于總體平均水平的無性系有7個,其中高于CK(0.149 3 m3)的無性系有3個,分別為14號無性系 (0.175 5 m3)、8號無性系 (0.174 8 m3)和11號無性系(0.151 7 m3)。
表4 15個桉樹無性系材積生長比較Tab.4 Comparison of individual volume for 15 Eucalyptus clones
運用Q型聚類分析方法[7]對15個無性系以4.5年生時胸徑、樹高和單株材積為指標進行聚類(表5)。15個無性系被分成3類,其中6號、8號和14號無性系與CK聚為一類,為速生類型,可選擇為該試驗點的優(yōu)良無性系。
表5 15個桉樹無性系聚類分析Tab.5 Cluster analysis of 15 Eucalyptus clones
15個無性系生長性狀的差異在2.5、3.5、4.5年生時均達極顯著水平,無性系間選擇潛力大,通過無性系對比試驗可選育出適合本地區(qū)的優(yōu)良無性系[8]。
除12號無性系受到病蟲害影響生長緩慢,其他無性系在南寧地區(qū)均能正常生長。4.5年生時,整體平均胸徑為13.1 cm,整體平均樹高為16.8 m,整體平均單株材積為0.117 4 m3。綜合考慮生長性狀篩選出6號、8號和14號無性系為優(yōu)良無性系,3個優(yōu)良無性系的生長量均達到甚至高于CK。
區(qū)域試驗可降低無性系造林風險[9],本研究篩選出的3個優(yōu)良無性系仍需通過多點中試,才能為其推廣應用提供科學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