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明書
中學語文不僅是一門基礎學科,而且也是一門人文學科。因此,中學語文理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并承擔起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提高民族素質,弘揚人文精神的責任,讓學生在語文的學習中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和感染。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可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在閱讀教學中實施人文教育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一個關鍵,也是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一個關鍵,更是對學生實施人文教育的極佳時機。正因為如此,我們要抓住這個契機,對學生進行人文思想教育,比如我在教學《斑羚飛渡》時是這樣做的。
首先,創(chuàng)設情境,感染學生。讓學生聽課文錄音朗讀“就在這時……一老一小一起墜進深淵”這一部分,并出示課件演示飛渡這一過程。接下來請同學復述第一對斑羚試跳成功的全過程。在進行這一環(huán)節(jié)時,有的同學已經(jīng)受到了感染,特別是講到“一老一小一起墜進深淵時”,臉上的表情變得沉重。
其次,讓學生體會相關的語言,進一步感染學生情緒。具體的做法是:讓學生默讀,并用心體會句子“山澗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橋,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橋墩架設起來的橋”,讓學生明白每一只獲得新生的斑羚,都是以另一只斑羚的身體為跳板完成飛渡的。是這些必死的斑羚組成了新生的橋,所以說是“死亡做的橋墩”。到這時,學生內心充滿了對斑羚的同情與悲憫,我便水到渠成地引出下一步。
最后,進行人文思想教育:在這篇文章中,人充當?shù)氖鞘裁唇巧??對此你有何感受?同時,應該怎樣處理人與動物的和諧生存呢?這樣就自然而然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人文精神,增強他們保護動物,保護環(huán)境的人文意識。同時,我又把課文內容引申到了課外,讓學生講一講平時看到的有關亂砍濫伐、肆意捕殺等破壞環(huán)境的現(xiàn)象,有了剛才的引導與鋪墊,這時學生大有不吐不快之勢,這樣又把對學生的人文教育引進了更深的層次。
二、在作文教學中實施人文教育
作文教學是語文人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葉圣陶先生說:“做好文,先要做好人”,可見作文教學對學生人格培養(yǎng)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作文教學中,如果我們只把最基本的寫作知識傳授給學生,只注重選材立意、謀篇布局等寫作技巧的訓練,而忽視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審美情趣,就不能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也就談不上提高全民素質。所以,在作文中實施人文教育就顯得刻不容緩。那么怎樣對學生的習作進行人文指導呢?
1.深入生活,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國人思想受到了嚴重沖擊,古人留給我們的許多優(yōu)秀傳統(tǒng)、思想漸漸被遺忘,取而代之的是金錢至上觀,而這一觀點也在很大程度上抹殺了人們的人格與尊嚴,混淆了是非與黑白,很不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所以作文課上,我設計了這樣一個話題:有一位打工青年在外國老板制造的罰跪事件中,寧愿被開除也不下跪,請就此事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學生贊揚這位青年有骨氣;有的學生認為不下跪,連飯碗也沒有了,人格和國格又何談起;還有學生認為大丈夫能屈能伸,韓信還受胯下之辱呢。這就需要教師在交流辯論中糾正學生的錯誤認識,告訴學生早在戰(zhàn)國時孟子就告訴我們:“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痹谀纤文┠陼r我們就有了寧死不屈的文天祥,千百年前我們就有了“窮人不食嗟來之食”,近代我們更有了橫眉冷對國民黨手槍的聞一多,無不顯示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優(yōu)良文化傳統(tǒng)的民族,是一個有骨氣的民族,又豈是一個為“五斗米”折腰的民族。在這樣的引導中,讓學生分清美丑、善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并在作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思辨能力。
2.教育學生以感恩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
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加,教育面臨越來越嚴峻的考驗,引起人們越來越多的反思,我們常??吹竭@樣的現(xiàn)象,父母在子女身上傾注了所有的愛,寄托了所有的希望,但子女的表現(xiàn)卻讓我們困惑,他們不認為這是父母給予他們的愛,他們不覺得這種愛是溫馨、是幸福,他們覺得煩,是包袱,是枷鎖。針對這種情況,我特設計了以下話題:“沒有陽光,就沒有日子的溫暖;沒有雨露,就沒有五谷的豐登;沒有水源,就沒有生命;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自己;沒有親情、愛情和友情,就沒有愛的溫暖相伴,同學們,讓我們以感恩的心去領悟和品味命運的饋贈和生命的激情。請以‘感恩為話題作文”。馬上有同學說:“老師,我對這個題目很茫然,找不到它的方向?!苯又渌耐瑢W紛紛響應,我并不著急,而是給他們講述了下面一個故事:有一個殺牛的屠戶,一生不知殺了多少牛,從來都是在手起刀落之間結束了牛的生命??捎幸惶?,一頭快被他殺死的牛卻向他跪下,且眼里流下眼淚,似在乞求他放過自己,屠戶猶豫片刻后仍殺死了它,屠戶剖開牛肚子時,終于明白了為什么牛會那樣做。因為牛肚子里靜靜地躺著已成形的牛犢。講完問學生從中感受到了什么,心靈受到怎樣的震動。學生沉默了,但卻不是因茫然而沉默,而是因“愛”對他們的震撼而沉默。這時,我便因勢利導地讓他們用心回想、感受身邊的人給予他們的愛,并思考應該如何面對這些給予他們愛的人和物,再用文章表述出來。
總之,教育是一個民族的希望,教育的成敗將決定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興衰。在語文教學中加強人文主義教育,不僅可以使學生具有優(yōu)異的科學文化知識,更能讓學生具備健全的人格魅力。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