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偉偉
[摘? ?要] 建模是研究系統(tǒng)的重要手段和前提。用模型描述因果關系或相互關系的過程都屬于建模。在地理解題中應用理論建模是在紙上做出建模的理論圖形,實現(xiàn)復雜地理問題的簡單化、直觀化、可視化。理論建??梢宰鳛榻忸}的一種工具和模板,實現(xiàn)試題歸類,提高解題的準確性。
[關鍵詞]理論建模;地理;解題
[中圖分類號]? ? G633.55?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19)07-0095-02
教育部為2019年高考地理試題定調(diào):注重創(chuàng)新試題設計,構(gòu)建問題情境,突出學科所獨具的思維和分析方法。高考地理試題將更加注重反映人地協(xié)調(diào)觀、綜合思維和區(qū)域認知的價值取向,將地理學思想方法自然、貼切地融入素材。最近幾年高考對考生的識圖能力、邏輯思維、地理學科思維方式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將復雜的地理圖表簡單化、直觀化,將獨特的地理思維與試題有機結(jié)合在一起顯得十分重要。通過理論建??梢詭椭鷮W生提高解題的準確性。本文通過對有關等值線圖、新舊一天、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試題進行理論建模,展示理論建模在解題中的作用。
一、含等值線圖題目的理論建模
降雪初始日期等值線數(shù)值等于實際降雪初始日期與同一年度9月1日之間的日數(shù),數(shù)值越大,初始日期越遲;降雪終止日期等值線數(shù)值等于同一年度8月31日與實際降雪終止日期之間的日數(shù),數(shù)值越大,終止日期越早。降雪初始日至降雪終止日為雪季。下圖示意1962—2012年青海省平均降雪初始、終止日期等值線的空間分布。讀圖完成第1題。
1.圖中青海省四地中,雪期最長的是(? ?)
A.五道梁B.冷湖C.貴德D.格爾木
【理論建?!拷笛┏跏既掌诘戎稻€數(shù)值等于實際降雪初始日期與同一年度9月1日之間的日數(shù),數(shù)值越大,初始日期越遲。題目中的描述通過理論建模可以很直觀看到MA即為降雪初始日期等值線的數(shù)值。
降雪終止日期等值線數(shù)值等于同一年度8月31日與實際降雪終止日期之間的日數(shù),數(shù)值越大,終止日期越早。通過理論建??梢灾庇^看到BM即為降雪終止日期等值線的數(shù)值。則ANB即為題目中描述的雪期,A為降雪初始日期,B為降雪終止日期。通過理論建??梢詼蚀_選出第1題答案:A。
等壓線、等溫線、等高線經(jīng)常在地理試題中出現(xiàn),可以說等值線無處不在,無處不考,且等值線的考查靈活多變,圖形復雜,學生難以找到有效的解題方法與技巧。通過理論建??梢宰審碗s的圖形和煩瑣的文字描述簡單化、直觀化、可視化,提高學生做題的準確性。
二、關于“新舊一天”問題的理論建模
【2018年海南卷】圖3示意海南島的位置。讀圖完成第2題。
2.1月1日,當??谡鐣r,地球上進入新年的區(qū)域面積與地球總面積的比例(? ? ? )
A.等于1/2
B.多于1/2少于2/3
C.等于2/3
D.多于2/3
【理論建?!亢??10°E大致為12:00,可以計算0:00對應的經(jīng)度大致為70°W。根據(jù)理論建模,新一天跨越的經(jīng)度為250°。答案為D。
關于“新舊一天”知識的考查,是自然地理中的難點。很多學生容易將0:00對應的經(jīng)線寫成0°經(jīng)線。通過理論建??杀苊獯祟愬e誤的出現(xiàn),且形象、生動、直觀、易懂。
三、有關自然地理環(huán)境問題的理論建模
伊犁河是亞洲中部的一條國際河流,全長1236 km,流域面積 15.1 萬 km2,是巴爾喀什湖的主要補給水源。雅馬渡以上為上游,雅馬渡至哈薩克斯坦的伊犁村(卡普恰蓋)為中游,伊犁村至巴爾喀什湖為下游。在伊犁村以上,河道蜿蜒曲折,穿流在多沼澤與湖泊的寬河谷中。自伊犁村以下,進入卡普恰蓋峽谷,水流清澈。伊犁河上游水資源最為豐富,干支流均有汛期,且干流汛期較長,流量相對平穩(wěn),歷史上未出現(xiàn)大范圍的嚴重洪澇災害。
問題:說明巴爾喀什湖對周邊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理論建模】運用地理環(huán)境整體性的原理分析,某一要素的改變會影響到其他要素,因此要從大氣圈、生物圈、巖石圈、水圈之間的相互制約、相互影響來作答。
答案:1.增加空氣濕度,減小溫差,增強調(diào)節(jié)局部氣候能力。(大氣圈)
2.保護區(qū)域生物多樣性。(生物圈)
3.減緩區(qū)域土地荒漠化進程。(巖石圈)
有關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試題,通過理論建模,學生可將答案寫得更完整、更全面,避免某個地理要素寫多個要點而有的地理要素不寫要點,提高主觀題的得分率。
理論建模在地理解題中的應用廣泛、實用,能提高解題速度和準確率,只有通過運用獨特的地理思維持續(xù)探究,將復雜的地理問題簡單化、模塊化,才能在靈活多變的創(chuàng)新試題的考查中穩(wěn)操勝券。
(責任編輯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