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艷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深化的過程中,英語作為高中學段的基礎部分,重要性不言而喻。也正是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層出不窮,一時間教育行業(yè)花團錦簇,百家爭鳴,多樣的教學模式在實施和應用中收到了可喜的效果,也暴露出了一些教學問題。簡單分析當前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現狀問題,并提出一些應對的策略,意在拋磚引玉。
關鍵詞: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現狀問題;應對策略
雖然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進行得如火如荼,在教學思想和方法上都作出了必要的革新與要求,但是由于應試教育理念的長期禁錮,想要在這段時間內轉變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他們面臨著“高考”大關,更是視“分數如生命”。在教學中,教師經常會為了讓學生憑借高分走進理想的大學而“顧此失彼”,相比較于遵循課改理念來說,往往教師會選擇花費更多的時間來提升學生的英語成績。這也就導致了當前的教學現狀及問題。
一、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現狀及問題
1.教學觀念滯后
雖說新課程改革實施了也有些年頭了,很多教師也在課改理念的影響下,不斷學習并逐步改善自己的教學思想和方法,步入改革的行列,相比較于傳統“一言堂”的教學來說,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性。但是,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多數教師都存在“穿新鞋,走舊路”的現象,嘴上高喊課改口號,實踐教學中仍沿用傳統教學方法,并沒有將課改理念落到實處。在高中英語課堂上,主要表現為仍然以教師的講解、翻譯為主,學生被動接受,教學方法的使用中也很少涉及新課改中提出的合作、探究和自主型的學習模式。
2.教師能力不足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是教材知識的主要傳授者,作為重要的知識傳遞媒介,其知識涵養(yǎng)的深淺,教學技能的高低都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以及學生的學習質量。再加上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對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當前這種信息爆炸的時代,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多、速度快,很多時候,學生知道的內容甚至比教師都要多。如果教師還一直埋頭在自己的學科內容內,不深入學習或者挖掘其他的教學資源,只是按著大綱照本宣科,駕馭教材的能力會逐漸降低,教學的質量也會走下坡路。
3.教學設備匱乏
“聽、說、讀、寫”是語言教學的四要素,尤其是對于英語和語文這樣的學科來說,每一項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就英語教學來說,聽力差可以說是大部分學生的通病,一方面,在中國,學生缺乏說英語的環(huán)境,很少聽到別人說英語,也很少與他人進行英語對話,口語表達得不到鍛煉;另一方面,部分偏遠的學校因為經濟條件的制約,教室缺乏聽力設備,學生進行聽力訓練的機會少,尤其是在應試中,很容易在聽力模塊失分,從而影響成績。
4.學生興趣的缺失
興趣是學生自主進行學習活動的內在驅動力,學生對英語產生興趣,學習質量也就高。相對于漢語來說,英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在學習的過程中,一旦學生感覺到學習吃力,就會在心理上產生畏懼,一遇到困難就退縮,學習態(tài)度就會變得消極,喪失學習興趣,直接影響學習效率。
二、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應對策略
1.更新教學觀念
思想是行為的先導,在教學的工程中,教師只有樹立了正確的教學觀念,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做出正確的選擇,才能應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教學行為,有效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就新課程改革中提出的小組合作學習來說,在教學中,教師要秉持“以生為本”的核心教育理念,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可以參與其中,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與幫助。同時,合作學習給學生帶來的許多好處,不僅加了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而且還提升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能力,自主學習和互助學習能力也得到提升。
2.提高教學能力
教師是英語教學的重要實施者,其教學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了教學質量的高低以及學生學習效果的好壞。所以,想要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必須要不斷學習,積極參與學校省市組織的各種培訓活動,有意識地提升自己的知識儲備和教學技能。在學校生活中,教師也應常與其他教師交流、學習,時刻為自己充電。
3.完善教學設備
聽力作為學生高考中的一個拿分項目,無論是注重升學率的學校,還是注重分數的教師和家長,都應該重視學生聽力的提升。同時,聽力是對學生英語實踐能力的有效考查,學校要根據自己的財務情況,完善教學設備,盡量讓每一個班都有多媒體播放設備,在校園內增設英語廣播,這樣既能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又能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
4.激發(fā)學習興趣
高中階段的學生,由于面臨著高考大關,學習可以說是他們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占據了一天中大多數時間,如果教學本身再是枯燥、機械的,學生缺乏學習興趣,那么學習就是一件不能再苦的差事了。同時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想法設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引入游戲,生活情境等。
參考文獻:
[1]李月燕.淺談高中英語教學的問題及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6(11).
[2]丁艷玲.高中英語聽力教學的現狀和對策[J].考試周刊,2017(4).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