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迎春
1. 夯實學生的書面表達基礎能力
英語寫作是英語學習的重要“輸出”環(huán)節(jié),在當前的教學中,達成輸出的前提是要進行強有力的“輸入”。盡管書面表達需要有創(chuàng)新的成分,扎實的運用詞語,充滿變化的完成教學任務,但是在此之前,需要充分地掌握詞語、句子等。扎實的英語書面表達基礎,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構建:
在詞匯的輸入中,不僅要告訴學生如何去積累記憶,更要告訴學生如何去運用詞匯。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幫助并及時提示學生去積累,在閱讀過程中,遇到某處詞匯運用好的地方,找到那些閃光的詞語,先引導學生去欣賞,進而積累內化,逐漸成為自己自覺的、內涵的知識。在積累學習之后,可以在隔段時間為學生創(chuàng)造運用的機會,提示學生進行知識的運用與學習。在句子的輸入中,在日常閱讀教學中,學生會遇到大量的句子,這些句子都是學生日后書面表達的資源“金庫”,需要進行內化的學習與積累。在基礎知識的建設上,也要有所完善。書面表達需要書寫正確、結構清晰、表達準確、連貫、意義明確等,這些要求,也需要教師能夠關注到對學生知識的優(yōu)化,如借助于改錯練習,為學生進行基本語法的糾正,能夠幫助學生進行練習。針對當前基礎知識發(fā)展,需要關注到對學生單詞寫作、詞語匱乏、漢語式表達等進行逐一糾正,這不是一個單純地被動輸入過程,而是一個有意識的輸出過程,只有對每一個細節(jié)精準把握,才能切實地達成書面表達的需求。
2. 循序漸進重視英語寫作訓練
書面表達工作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需要為學生設定培養(yǎng)目標,制定成長規(guī)劃,逐漸引導學生達成英語寫作訓練,最終實現現代教學工作的發(fā)展,而是實現英語寫作訓練,為學生找到逐漸成長的關鍵所在,這些都是當前教學發(fā)展的關鍵。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發(fā)展:
一是借助教材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教材中的選文相對基礎,但也有足夠的相當嚴謹的科學性,此時需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課文內容,體驗其中的結構邏輯、語言構建等,找到語言中的內在邏輯,全面達成現代教學工作的發(fā)展,逐漸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運用和把握的語感,從基礎上為學生建設基礎的英語學習興趣,達成教學的發(fā)展。二是,學習基礎的行文結構,逐漸找到屬于自己的行文特點。在書面表達過程中,很多都有明顯的形式模版,此時需要引導學生進行模仿,逐漸建立起屬于自己的基礎模式。模版的出現,能夠幫助學生建立基礎的知識,最終實現教學工作的發(fā)展。很多知識都是語言簡練、結構明晰的,此時進行充分地模仿,能夠為學生帶來足夠的啟發(fā),達成教學的全面發(fā)展,為學生的成長奠定扎實的基礎。三是教學生一些基礎的技巧方式。行文需要邏輯,結合一篇文章需要照顧到其中的邏輯性,而在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對文章結構的把握能力,能夠全面幫助學生在組織知識的時候有所發(fā)展,帶來更多的可能性。如運用first、second、third等這樣結合,全面達成教學的發(fā)展;還有after all、at the first等,這些詞語,作為轉折以及發(fā)展做出整理,幫助學生自主地達成組織結構的完善。四是,加強寫作的反思環(huán)節(jié),既然是一種循序漸進的能力的培養(yǎng),既要讓學生從開始的詞語堆積逐漸過渡到發(fā)展有邏輯的學習,也要讓學生跳出自己的作文,從一個更為宏觀的角度去觀察與發(fā)現其中應有的內容。在寫作練習到一定程度,不妨帶學生再次自主修改反思自己的作文,找到其中的邏輯性,進行進一步地優(yōu)化發(fā)展,將書面表達上升到一定新的層次。
3. 審題立意提高學生的寫作技巧
審題立意,是真正進入書面表達時需要掌握并找到技巧發(fā)展的環(huán)節(jié)。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幫助學生去完成審題,以及面對話題的處理能力與技巧。
其一,扎實審題,明確立意。審題不應是單純地英譯漢,事實上,英語寫作練習題目出現的詞匯往往都是基礎且簡單的,并不會造成過多的閱讀壓力,但是這也并不意味著學生的審題就停留在將英語翻譯出來即可,而是要透過這些詞匯,找到其中的人稱、時態(tài)、對話題的內涵進行進一步思考,多角度去分析題目,找到適合自己寫作的方向。其二,在分析題目之后,要嘗試羅列提綱,并且找到適應的詞匯。最后,在文章基本架構已成之后,可以做進一步的潤色優(yōu)化,找到邏輯關聯(lián)詞語,進行邏輯的清晰化處理。
4. 利用書面表達促進聽說讀能力
書面表達實際上能夠對聽說讀能力進行反觀,而達到這種反觀,也需要一種有意識的引導。書面表達能夠促進聽說讀能力,如在聽說方面,本身是給學生進行書面表達積累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當優(yōu)化書面表達學習環(huán)節(jié)中,也能反過來指導學生在聽、說、讀過程中有意識地進行積累,使得英語學習變得更為有目標性,內化為學生自主的意識。另一方面,書面表達的發(fā)展,本身要求逐漸養(yǎng)成內在的邏輯性,去掌握英語國家的語言結構和情感內涵。在這個過程中,利用書面表達,也能促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在拘泥于句子與詞匯的翻譯,而是開始逐漸關注到閱讀文章的內在邏輯。輸出反過來也是引導學生輸入更具邏輯性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5. 結論
在教學過程中,借助豐富的語言學科平臺,為學生的成長奠定扎實的基礎,給學生帶來更多的可能性,找到教學發(fā)展的推動點,實現輸入與輸出的和諧。
(作者單位:山東青島市西海岸新區(qū)辛安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