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大利亞南部山林里,生活著一種黑野貓,它們十分喜歡食用木鼠,但因為木鼠體積小,而且數(shù)量少,平時喜歡待在樹洞里,樹洞口黑野貓也鉆不進去,因此,捕捉木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捕鼠雖然不易,但黑野貓還是有辦法。它們會到野外拾來一種木鼠最愛吃的野豆,然后悄悄地放在木鼠的洞口,很容易想到,這其實是黑野貓在釣鼠,當木鼠出來吃豆時,它們會迅速撲上去把木鼠抓到。然而,這樣的過程人們從來沒有看見過,現(xiàn)實情況卻是,黑野貓會一天一天消瘦,一個星期甚至十天也等不到一只木鼠。
那么,木鼠真沒有被黑野貓吃掉嗎?事實上,經(jīng)過一番等待之后,木鼠總會被這只黑野貓吃掉。原來,經(jīng)過長期的進化,木鼠已經(jīng)對黑野貓產(chǎn)生了高度的警惕,特別是對黑野貓身上的氣味有天然的敏感,黑野貓守在洞口等它出來那是不可能的。令人奇怪的是,雖然等不到木鼠,黑野貓還是每天不停地奔波,找到更多的豆子供給木鼠,而木鼠趁著黑野貓離開時,跑到洞口把豆子吃掉,然后再迅速鉆進洞里。由于木鼠的消化吸收功能特別好,且被黑野貓困在洞里,沒過幾日,它們便胖了起來,不久后,它總會在黑野貓離開、它出來吃豆的時候卡在洞口,結(jié)果成了黑野貓的美味。
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木鼠天性再厲害,也敵不過黑野貓的巧妙設(shè)計。由此看來,黑野貓歷經(jīng)消瘦,最終成功捕食。其實這正是黑野貓的智慧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