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利利
《我爸爸》《我媽媽》《爺爺一定有辦法》《神奇校車》……這些都是兒童耳熟能詳的繪本,深受兒童的喜愛。每每課間,總能看到學生三五成群圍坐在一起,津津有味地探討著,時而低聲交流,時而相視一笑。繪本之所以能走進學生的內心,就得益于它精美的圖畫和生動有趣的故事,看似小小的繪本卻隱藏著大大的智慧。
一、閱讀繪本,激發(fā)興趣
莎士比亞說:“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才可以得益?!焙芏嗉议L和老師都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可孩子就是不愿意閱讀,令他們一籌莫展。對此,不妨嘗試讓孩子從繪本閱讀開始,引導孩子漸漸喜歡上閱讀。繪本是用圖畫講故事的書,通常有簡練生動的語言和精致優(yōu)美的繪畫,能一下子把孩子吸引住,讓他們投入到閱讀中,享受閱讀的快樂,走上閱讀之路。
《爺爺一定有辦法》講述了一個充滿智慧的老爺爺用巧思把孫子蓋的破毯子變成外套、背心、領帶、手帕、紐扣……它原本是一個流傳已久的民間故事,作者用重復而富有節(jié)奏的文字來敘述,既溫馨又朗朗上口。
在教學繪本《爺爺一定有辦法》之前,筆者一直擔心低年級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然而事實恰恰相反,孩子的小腦袋個個伸得直直的,原因就在于這是他們感興趣的故事。在導入新課的過程,筆者讓學生結合封面說出自己的疑問。而這些疑問,也正是懸念。在這些懸念的刺激下,學生很期待繼續(xù)閱讀。當學生讀到毯子變成外套時,他們就開始猜測之后又會變成什么。每一位學生都有有趣的想象,如變成背包、裙子等。孩子思維的發(fā)散超乎筆者的想象。伴隨著重復的句式“翻過來,又翻過去,用剪刀咯吱咯吱地剪,又用針飛快地縫進縫出……”學生在第二遍重復時,學著書中爺爺的樣子做起了“縫進縫出”的動作,課堂的氣氛頓時更加活躍,充滿了笑聲。繪本讓小讀者輕松愉快地閱讀。教師在語文課堂引入繪本閱讀,改變了傳統(tǒng)語文教學沉悶的狀態(tài),學生也會開始關注繪本閱讀,并逐漸走向文本閱讀。
二、演繹繪本,快樂成長
許多繪本的故事情節(jié)比較有趣,教師可以利用這點,將其改編成繪本劇,讓學生進行表演。這樣,孩子就更深刻地理解了故事,走進了故事,并且寓教于樂,讓孩子潛移默化地愛上閱讀。
《母雞蘿絲去散步》是十分經典的繪本,它非常典型地反映了繪本“圖文共生”的特點。在這一繪本里,文字講述的故事平淡無奇,而用圖畫呈現的故事卻妙趣橫生,令人忍俊不禁。畫面中母雞蘿絲從頭至尾表情如一,她耷拉著眼皮,踱著方步,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教師將該繪本改編成繪本劇,學生模仿蘿絲的形態(tài)像模像樣,引得師生捧腹大笑;而狐貍則極盡狡黠之態(tài),一些男生在表演狐貍時,那種壞壞的眼神,可以說是神來之筆。
為了生動地再現故事,筆者采取了“同桌合作,再現場景”的形式,讓學生在挑選自己認為最有趣的場景進行表演,比如想象狐貍和母雞的動作,想象狐貍的心理活動,并且用內心獨白的方式表現出來。學生積極性高漲,熱烈地討論如何表演。筆者給學生提出幾點建議:動作神態(tài)要表演到位、角色的內心獨白添加要合理、自己配的音樂效果要合適(如:狐貍踩到釘耙時的聲音、狐貍被面粉撲的時候發(fā)出的聲音)。學生就像放飛的小鳥,紛紛使出看家本領表演;學生評價得也頭頭是道:“我覺得他的表演非?;??!薄拔矣X得她長大以后可以當演員。”……“演”繪本的過程,不僅是深化閱讀體驗的過程,也是兒童在閱讀基礎上再加工創(chuàng)造的過程。
三、創(chuàng)編繪本,豐富想象
繪本的閱讀離不開想象,《我爸爸》通過簡單樸實的語言和精心設計的排比句式,用孩子的口吻和眼光描繪了一位既強壯又溫柔的爸爸。爸爸不僅樣樣事情都在行,給孩子十足的安全感,還溫暖得像太陽一樣:“我爸爸什么都不怕,連壞蛋大野狼都不怕?!薄拔野职殖缘孟耨R一樣多,游得像魚一樣快?!本褪沁@樣一個真實的爸爸撼動孩子的心靈,描繪了孩子對父親的熱愛和崇拜。正是這樣一個普通的爸爸,貼近學生的生活,因此能使他們在閱讀時產生情感共鳴,并讓他們感受到被愛和學會愛他人。
在上完這一課時,很多孩子回家就把故事講給自己的爸爸媽媽聽,一些愛好畫畫的學生還自創(chuàng)了一些新版《我爸爸》作品,如:我的爸爸有一雙神奇的雙手,能做出各種美味的食物;我的爸爸什么都不怕,連鬼都不怕;我的爸爸是魔術師,能從鼻子里冒煙……筆者在班上還舉行了一次作品展,讓孩子互相交流學習。之后我們班還推出了新版《我媽媽》系列、新版《蚯蚓的日記》系列、新版《小豬變形記》系列等作品。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孩子們讀的繪本多了以后,畫面和語言的積累就更厚實了,思想和情感也更活躍、豐富了。毫不夸張地說,繪本就像百科全書,孩子們在看繪本的過程中能學會觀察、思考、感受,增長認知和經驗,并能開啟深入閱讀之門。(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西善花苑小學)
責任編輯:萬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