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添明
故事教學是小學英語課堂的一種重要課型和教學手段,能讓英語學習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學生在故事中關注的是語言的意義,而非語言結構,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和表達能力。然而,教材中的一部分故事未能對相應的知識點發(fā)揮最大輔助作用,而課外的繪本故事難以與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相匹配,因此我以Lets talk版塊為切入點,進行了“定制故事”的教學嘗試。
一、解讀文本,甄選故事,挖掘文化價值
甄選故事藍本是“定制故事”的關鍵,教師首先要考慮故事的內容是否與教學內容相關聯(lián),學生的語言能力是否達到理解的要求,因此必須先做好文本分析,選擇合適的故事,這是創(chuàng)編小故事的首要任務。
人教版PEP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Lets talk,教材對話如下:
Zhang Peng: Look at the kites!
Amy: Wow, so beautiful!
Zhang Peng: How many kites do you see?
Amy: 1, 2 ... I see 12.
本單元的課題為“How many?”主要圍繞目標語學習數字11-20,單元對話內容涉及動物、玩具、文具等,如能把上一單元學習的水果設計進去,就會對前面所學的名詞進行一次全面的復現(xiàn),起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結合文本分析,我以《饑餓的毛毛蟲》為藍本,設計如下故事主線:Day One——毛毛蟲very hungry——驚現(xiàn)big apples——細數11 apples ——Yummy!接下來,Day Two對應12 bananas,Day Three對應13 cookies,如此類推,到最后Day Eleven毛毛蟲變成了beautiful butterfly!在時間表述上采用Day One這種形式,符合三年級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水平,避免了the first day這種復雜表述,并且復現(xiàn)了數字1-10,自然地引出對應的新詞匯數字11-20。
這本繪本生動有趣,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既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又能吸引他們關注故事情節(jié)、模仿故事角色、樂于參與表演。毛毛蟲天天堅持覓食,使自己不斷強大,最后蛻變成美麗的蝴蝶,這啟發(fā)學生認識“奮斗是幸福的,只有奮斗的人生才稱得上幸福的人生”。
二、基于核心素養(yǎng)設計活動,“定制故事”
“定制故事”強調教學內容與故事情節(jié)相結合,有利于學生通過模仿、練習、表演故事來提高運用目標語言的能力。因此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最近發(fā)展區(qū),把握好故事內容的取舍與延續(xù)。
人教版PEP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B部分Lets talk,介紹如何圍繞故事情節(jié)續(xù)編故事。此對話主要圍繞“清潔教室”開展話輪。對話的目標語“Lets…”在三年級上冊Unit 5 “Lets eat”課題中出現(xiàn)過,還在“Lets play.”等指令語中出現(xiàn),學生基本熟悉,因此本課新目標語設定為:Let me clean ... Let me help you.
我甄選了童話故事《灰姑娘》為對話藍本,選取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做家務”部分,改編后故事為:Cinderella的后媽和兩個女兒虐待灰姑娘,每天要她做很多家務,灰姑娘按照后媽的要求做完家務后,兩個姐姐故意把家里搞得一團糟,她們一次又一次地讓灰姑娘做家務。后來仙女姐姐把魔術棒交給灰姑娘,灰姑娘把魔術棒一揮,兩個姐姐就乖乖地和灰姑娘一起干家務了。(教學流程如下頁圖)
三、“定制故事”實施教學,落實核心素養(yǎng)
選定了故事,創(chuàng)編好故事對白,就要利用故事情節(jié)所創(chuàng)設的語境,讓每一位學生參與對話教學的活動中,讓他們在故事的語境中感知、理解和運用知識。人教版PEP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A部分Lets talk,Mike說:“Id like some juice, please.”媽媽回答:“Here you are. Have some bread, too.”結合教材內容,我創(chuàng)編了故事“Sad Mike and Happy Mike”. Mike非常喜歡吃雪糕,媽媽建議他兼顧吃健康食品,他就是不聽,一段時間后他變成了一個胖子,他感到非常難過。后來,Mike在媽媽的指導下,主動要求均衡搭配飲食,終于變回健康、快樂的Mike。
Step 1 Pre-reading
談話導入,鋪墊故事。我利用精美的美食圖片引導學生用“I like ...”說一說自己喜歡的食品,并引出新詞juice, bread, eggs.
Step 2 While-reading
(1)呈現(xiàn)故事,初步感知對話
(On Sunday)
Mike: Good morning, mum.
Mum: Good morning, Mike.
Mike: Id like some ice cream.
Mum: Here you are.
Mike: Thank you.
(Monday, Tuesday的對話內容為重復上文。)
教師演故事,用夸張的表情和突出“please”和“No”的表達語氣,學生模仿。
(On Wednesday)
Mike: Id like some ice cream.
Mum: No! Have some bread/ milk/ juice.
Mike: No. Id like some ice cream, please.
Mum: Here you are.
Mike: Thank you.
(Thursday, Friday的對話內容大致相同,略。)
(2)巧設懸念,閱讀故事
Mike漸漸地變成了fat boy,他感到很懊惱。我提出問題:Why is Mike sad? How to be happy?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故事,根據圖片提示,驗證自己猜測的答案。
(Next Sunday)
Mike: Id like some bread/ eggs/ juice/ milk, please.
Mum: Here you are.
(Next Monday, Tuesday, Wednesday對話內容大致相同,略。)
(3)故事留白,啟發(fā)思維
教師設置對話留白,讓學生填補故事對話,兩人一組模擬對話,其他同學聽對話獲取信息,并加以復述。
(Next Thursday)
Mike:Id like some_____,please.
Mum: Here you are. Have some____,too.
Mike:Thank you.
Step 3 Post-reading
(1)創(chuàng)編對話,創(chuàng)新思維
在讀后環(huán)節(jié),我安排學生小組合作制定飲食方案,再根據方案進行創(chuàng)編對話,然后分組展示,我適時進行咨詢和評價。有了前幾個步驟的語言學習支架幫助,學生可以順利進行真實的語言交流運用,發(fā)展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性思維和合作精神。
(2)小結故事,分享感悟
我提出問題:“Is Mike happy now? Why?”學生說出自己的觀點。結尾出示點題的Chant:Mike is fat, he is sad. Mike is healthy, he is happy. 學生跟著節(jié)拍一起誦讀。
以上定制故事,以教材中的人物、插圖等為素材,反復呈現(xiàn)目標語,逐層深入,吸引學生進行探究、體驗,使學生在故事教學中獲取知識,培養(yǎng)了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學生圍繞sad, happy 這兩種情緒展開思考、討論、辨析,發(fā)展思維品質。通過模仿Mike的任性行為,獲得情感體驗和飲食文化的滲透,培養(yǎng)均衡飲食的好習慣,體現(xiàn)了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理念。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