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全芳
摘要:行道樹生長多年之后,隨著根系的生長,尤其是法桐等根系發(fā)達的樹種,對樹池的影響尤其巨大,對景觀效果的也有影響。樹池的美化成了一個新的問題。本文將處理這種老樹池的經驗集合了一下,針對各種情況,將成功的經驗記錄如下,希望能與同行們多多交流,想出更好的辦法。
關鍵詞:行道樹;老樹池;法桐;根系
從事園林行業(yè)多年,一直在一線工作,參與過設計、施工、大樹遷移、病蟲害防治等許多環(huán)節(jié),解決過新建綠地的問題,也設計提升過一些老綠地,基本上只要有工作面空間,這些事情都不是問題。就是一些老綠地的整改提升和大樹古樹的保護之類的工程,工作空間狹小,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的進行施工。最近處理了一些行道樹樹池的問題,將我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辦法拿出來,與大家一起討論一下,供大家參考。
行道樹是指種植在各種道路兩側及分車帶樹木,他的作用很大,可以補充氧氣、凈化空氣、美化城市,減少噪音等。我國出現行道樹的歷史非常悠久,早在秦朝就出現了,史書記載雪松是最早的行道樹。到了近代一條道路不一定有綠化帶,但是必然會有行道樹,尤其是在老城區(qū)范圍,因為種植時間長,往往行道樹都會長的非常大,枝干雄壯,空間感強。一般行道樹的要求都是樹干筆直、分支點高、整齊劃一、樹冠寬大優(yōu)美,行道樹一般要求夏季遮蔭效果極好,具備引導視線的功能,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樹齡要長,不能幾年就換。與此聯系的行道樹的樹池也會產生一系列的狀況。行道樹種植的前幾年樹池空間一般都足夠使用,后來行道樹長大之后就會有一些淺根系的樹種,例如法桐,把現有的樹池撐破,尤其是那種僅僅用樹框石圍合的小樹池,而且影響著周圍的鋪裝硬化,但是行道樹本身正處于壯年期,正是綠化效果最好的時候,不能將樹換掉,可是又害怕淺根系大喬木一旦倒伏產生的負面影響太不好,危險也大。這時盡量要想辦法在保護好行道樹和路面,一般對樹池進行處理,下面介紹一下我處理這種淺根系行道樹老樹池的幾個辦法。
這其中比較突出的是用樹框石圍繞的樹池,有些樹池是很多年之前的老樹池了,尺寸都很小,有的僅僅是60公分見方的,這種樹池很容易被法桐根破壞,樹池周圍的鋪裝硬化也很容易被破壞。對這種樹池我們分兩種情況進行處理,如下:
一、更換樹框石,做成樹池坐凳。
樹框石如果被樹根破壞,直接移除即可,放在那里很不好看,也容易絆倒行人。景觀性和安全性都需要提升。在現有空間富裕的情況下,建議去掉樹框石,換成樹池坐凳。行道樹的樹根也是要處理一下,將那些鼓出地面或者離地面很近的根系去掉一部分,既不能影響行道樹的正常生長,也要留出安置樹池的空間。幾年之后如果不能滿足使用要求,再重新更換樹池坐凳或者修改成別的樣式。在空間狹小的情況下,想這樣施工就得趁修路的時候進行,平時沒有大動鋪裝的機會。樹池坐凳的樣式多變,材質多樣,景觀性實用性都相當強。或者將破舊的樹框石更換成新的更實用更美觀的新型樹框石,這些與施工的空間有關系,得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適合的辦法。
二、加設特型石籠。
樹齡長,施工空間小,樹根露出地面,根系粗壯,不宜切除,這種情況下我參考了很多加固設施的設計,最終,選擇了石籠這一方式。石籠外面的鋼筋網籠是請專門的廠家過來定制,然后里面填滿石塊,邊角處做專門的處理,不能有尖角和銳利的地方,防止傷害到別人。石籠的高度是頂面距離地面40-50公分,地面以下40公分。并做適當的加固設施。石籠頂面高度與座椅的高度相應,可以根據周圍行人的多少決定表面是否安裝面層。石籠也不僅限于方形,可根據實際情況做成六角形,八角形等。石籠也做過分層設計,圍繞樹干起來一定高度,形狀上就像那些有靠背的環(huán)繞樹池。石籠也可以圍繞樹干做的高一點,對植物的架扶也有一定作用。石籠上表面也是可以設計上面層,供行人休憩,我選用了環(huán)保木作為石籠面層。
以上兩種處理辦法是已經驗證過比較可行的樹池處理辦法。與此同時,樹池內裸露土地的景觀性也不好,我們做過一些措施進行美化,現將做過其他一些嘗試也寫出來與大家交流,供大家參考。
三、樹池內種植植物。
我們種過麥冬、小黃楊、小龍柏,小冬青等多種植物。深根系的喬木還好點,能種一些淺根系的地被植物,法桐那種淺根系的喬木樹池內就長不好。樹池內種植的植物若是長勢良好,郁郁蔥蔥還好,若是有所殘缺就非常明顯。養(yǎng)護時一定要精心打理。
四、樹池內擺放大鵝卵石。
粒徑至少要15公分以上,這樣可以遮蓋裸露的地面,而且鵝卵石之間有空隙,不妨礙澆水透氣。這種辦法我們試驗了之后,時間不長鵝卵石就被拿光了。這與人的素質有關,有些區(qū)域很難控制。
五、應用綠色格柵。
有些樹池我們也應用了綠色格柵,景觀效果不錯,使用壽命不算很長,尤其容易折斷變形。預算充足的情況下可以定期更換。這個格柵人可以踩踏,不影響澆水透氣等日常養(yǎng)護??梢栽诰植课恢眠m當設置。
六、樹池用小柵欄圍起來。
這個柵欄一般選用PVC套鋼管材質,高度要求不高于50cm,與植物搭配設置,可以遮擋脫腳的植物,看起來也是整齊有序,景觀效果不錯。
一些情況下,樹池經常與綠化帶或者綠化隔離帶合二為一,也可以做成花壇式的,這種樣式比較好做改動,種植面積比較大,景觀效果也很好。淺根系喬木的樹根凸起也是比較容易裝飾美觀。據實際施工經驗來看,綠化隔離帶的寬度不可以太窄,那種低于2米的綠化隔離帶就容易被行道樹根系破壞掉。同時場地過于狹窄也不容易出效果。
我把自己進行施工的一些經驗寫下來,希望與同行們多多交流,拋磚引玉,請大家各抒己見,多提建議,互相多多學習,想出更多的辦法,將園林綠化事業(yè)做得更好。
(作者單位:昌邑市綠美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