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俊剛
隨著新課程的進一步實施,古詩詞曲在初中語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古詩詞曲的鑒賞也成為全國各地初中語文學業(yè)水平考試青睞的經典題型,這些都決定了古詩詞曲的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初中語文新課標要求學生對古詩詞曲的要求是:“有意識地誦讀古代詩詞,在理解、積累、感悟和運用中,培養(yǎng)審美品位和審美情趣。”
而初中語文古詞詞曲題材多樣,表達的思想內容也異彩紛呈。如何“既授人以魚,又授之以漁”?這是困惑許多初中教師的一個難題。那么,怎么教會學生鑒賞古詩詞曲呢?一般說來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走近作家,了解背景
詩歌之所以能打動無數讀者,在于它真實地傳達詩人內心的熾熱情感。而要把握古詩詞曲的美妙意境從而體會詩人內心的情感,就要首先要走進詩人的心靈世界,去了解詩歌的寫作背景。教師應采用多種方式,深入介紹詩歌作家作品、寫作時間、地點、目的、緣由……讓學生沉浸在教師營造的美妙情境中,達對“先聞其聲,先見其形,先悟其情”的效果。
二、反復誦讀,感悟大意
我國是詩歌的國度,從《詩經》《楚辭》到唐詩宋詞再到現(xiàn)代詩歌,源遠流長。古代就有“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等說法,可見吟誦是叩開詩歌理解門扉的一把金鑰匙 ,培養(yǎng)學生學習詩歌的第一步就是反復吟誦詩歌,在反復吟誦中達到感悟大意的目標。
在初中古詩詞曲中教學現(xiàn)代中,要讓學生感悟大意,教師就要遵循“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理念,通過有效指導,讓學生有的放矢地去開展多種形式的吟誦。首先,要引導學生讀準字音、節(jié)奏,讓其初感音韻美;其次,要引導學生根據內容處理好重音、語速等,讓其初味情感美;最后,要引導學生依據情感讀出語氣,讓其初悟意境美。
三、點評詞語,明確意義
點評名句中關鍵詞語在古詩詞曲中的意義和作用,要求教師引導學生明確詞語的表達作用和情感傾向。如,“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從煉詞煉字的角度鑒賞:“千”寫出重巒疊嶂,“長”寫出狼煙的堅毅、勁拔,“孤”寫出邊塞荒涼,“閉”寫出戒備森嚴。四個字不僅準確刻畫出邊地傍晚雄渾壯麗的景象,而且傳達出詩人的真摯感受,把孤寂的情懷巧妙地寄寓廣闊的大自然背景中。
四、分析名句,把握用意
從修辭手法著手,可以更好地理解賞析名句。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用向東流的一江春水把抽象的愁形象化,運用設問、比喻的修辭方法,表現(xiàn)憂愁的深重。
要讓學生能達到把握名句用意,教師就要在平時長期的教學中歸納總結常見的表達方法。主要包括: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夸張、對比、對偶、比興等)、藝術手法(托物言志、動靜結合、虛實相間、襯托渲染、由小見大等)、表達方式(記敘、議論、抒情、說明、描寫)、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間接抒情)。指導學生賞析時,要準確指出詩句中運用的表達方法,然后結合語句和詞語做具體分析,指出該種表達方法表現(xiàn)了怎樣的主要內容,抒發(fā)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五、感知意象,領悟意境
古詩詞曲往往憑借物象來描繪圖境、抒發(fā)感情,表達主題。而其中用來描繪圖景抒發(fā)感情、表達主題的物象就稱為意象,物象構成的圖境、滲透出的情感就稱為意境。
詩歌中的意象包括“物”和“人”兩類。古詩詞曲常常借助蟲魚鳥獸、樹木花草等自然界的“物”,建構意象,表達情感。
六、概括內容,體悟情感
要讓學生充分體悟詩歌中的思想感情,首先應引導學生歸納詩句的主要內容,根據描繪的物象特點,結合作家的風格(浪漫、現(xiàn)實、豪放、婉約、慷慨激昂、沉郁頓挫……)來推測詩人的態(tài)度與情感。
七、品析語言,理解主題
詩歌的語言簡潔凝練,品析其凝練的語言也是初中語文古詩詞曲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教授學生品味語言可從三個角度進行:從詞語角度分析,注意賞析用詞的準確、精當、凝練、形象;從語句角度分析,注意分析句式特點;從修辭角度分析,注意分析修辭手法如何說明主題,如何強化感情宣泄。
八、探究虛實,領略藝術
古詩詞的藝術魅力常通過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等表達方法得以突顯。分析時,要分清詩人在詩中釆取怎樣的方法來表現(xiàn)其魅力,是實寫來舒展美感,還是虛寫來引起作者與讀者的情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