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松爽 李松偉 楊惠娟 劉鵬飛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目前的社會需求。本文就目前大學課堂教學現(xiàn)狀進行分析,并提出了幾項大學課堂教學改革方案,僅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教學模式;大學課堂;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17-0100-02
唐代大文學家韓愈說過:“師道,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1]。教育問題一直是社會高度關注的基礎性、思想性的問題,它會影響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長遠發(fā)展,同時也反映了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科技水平和文化素養(yǎng)。大學是教育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培養(yǎng)學生自我認知、獨立思考和適應社會能力的高等學府。因此,我們應始終把為社會培養(yǎng)高水平的人才放在學校工作的首要位置,不斷地反思自身的教育理念,調整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果[2]。不可否認,隨著時代的變化和科技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社會要求,目前的大學課堂教育也存在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需要教育工作者對教學方法進行不斷的調整和創(chuàng)新才能與時俱進,構建適合時代發(fā)展需求的教學模式。因此,筆者將自己在教學模式改革中的一孔之見進行理論總結,以求教廣大的教育理論工作者與實踐工作者[3]。
一、大學課堂教學現(xiàn)狀分析
縱觀大學課堂教學不難發(fā)現(xiàn),雖然教學改革的理念倡導了很多年,但是許多高校的大學課堂教育仍存在諸多問題。
1.教師教育與基礎教育脫節(jié)。目前大多的中國大學課堂教學仍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多數(shù)教師仍采用“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方法,一味地照本宣科,機械的將教學內容和理論灌輸給學生,學生被視為純粹的客體存在,忽略了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這樣一方面造成了課堂氛圍乏味,學生的聽課興趣大打折扣,一些學生選擇在課堂上睡覺、玩手機、看閑書等;另一方面使學生習慣于被動的接受知識,從而降低了學生自主學習和思考的能力[4]。此外,目前高校一些教師致力于自身職稱的升級,而將工作重心更多的放在自己的行政能力、科研成果、職稱評選和項目經費上,教學課件多年不變,將上課當作一種任務,有時甚至找自己的研究生代課,或在課堂上遲到、接電話等,嚴重忽視了大學教育中教書育人的重要性[5]。
2.大學生缺乏自主學習意識?,F(xiàn)行的教學模式中最突出的問題是當前大學生普遍缺乏對于學習的主動性和權力意識[5],具體體現(xiàn)在多數(shù)學生未發(fā)現(xiàn)知識的魅力和自主學習的樂趣,而是樂于被動的接受知識的灌輸,缺乏主動學習的能力。學生將上課看作一種任務或者害怕教師點名扣分,而不是自發(fā)的將其視為積累知識和自我充電的機會。再加上大學課堂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所有的學生圍繞著教師轉,這就導致學生學習的依賴性和隨意性增強,嚴重阻礙了其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升[6]。在課堂上,就算學生對于本節(jié)課非常感興趣,但教學方式就那么兩種,即教師講學生聽和教師問學生答,這樣的學習狀態(tài)和方式是很難有學習成果的[7]。
二、大學課堂教學改革方案
1.創(chuàng)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在權利意識逐漸增強和社會環(huán)境相對自由的當下,建立平等和諧、輕松活潑的師生關系和課堂氛圍有利于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傳統(tǒng)的“師道尊嚴”架子和“老夫子”形象已不能滿足新時代的教學需求,創(chuàng)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互相尊重,多鼓勵、多引導,多與學生溝通交流,能更好的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8]。因此,良好的教學態(tài)度和平等的交流溝通是創(chuàng)造和諧師生關系和良好學習氛圍的基礎,也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前提。
2.激活課堂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學課堂氛圍的營造經常為我們所忽略,原因主要來自許多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9],及時丟棄教師“一言堂”的課堂教學模式,在課堂中與學生積極互動,大膽加入學生講授的環(huán)節(jié),可以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和獨立思辨能力。現(xiàn)在很多大學課堂都加入了學生自主討論講解的環(huán)節(jié),但是如果沒有教師的引導與控制,效果可能并不理想[10]。在課堂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在教學內容不太復雜且相對容易理解的部分,交由學生來自主學習和理解,并通過課程講解的方式與其他學生和教師進行分享和交流,教師在其中扮演聆聽者和引導者的角色。這種課堂教學模式不僅輕松活潑,同時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組織能力、表達能力、應變能力等,而這些能力是在就業(yè)求職中不可或缺的,讓學生掌握主動吸收知識的方法和能力,是課堂教學改革的意義,而不是為了改革而改革[11]。
3.注重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由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根深蒂固的影響,我國一些大學仍遵循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因此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對問題的思考通常會不由自主地遵循教師講解的方向進行思考,創(chuàng)新思維難以產生,我們可以稱之為語言暗示或言語誘導[12]。然而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是教學的核心目的,也是人才培養(yǎng)的重中之重。我們可以適時精簡課堂講解,開展學習小組討論,積極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在討論中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想法,以此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同時,加強實踐教學,增加實訓環(huán)節(jié),學以致用,提高學生動腦、動手及實踐能力。在傳授專業(yè)知識的同時,要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辨析事物的方法,掌握科學的思維方式[13,14]。同時,加強所學課程與社會的聯(lián)系,把學生現(xiàn)在所學和將來可能從事的職業(yè)所需結合起來,培養(yǎng)社會所需的綜合型人才[15]。
三、結語
課堂教學的風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大學的文化精神和特質。傳統(tǒng)的單邊、單向性特征的教學模式已無法適應當今的社會環(huán)境,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育成為今天大學教學的重中之重。亞里士多德曾說過:“思維從問題、驚訝開始。”[3]現(xiàn)代教學理論認為,教學的實質是以完善和發(fā)展學生的心智能力為主。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提升教學質量,培養(yǎng)出一批具有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人才,是大學課堂教學改革迫在眉睫的問題[6]。通過對國外大學課堂教學改革的借鑒并結合我國高等教育的方法和發(fā)展實情提出以下幾點想法:通過多種途徑營造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培育的大學課堂環(huán)境;嚴格教師職責,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并注重教學和實踐的密切結合。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無止境,教然后知困[11]。
參考文獻:
[1]張俊文,李玉琳,宋志偉,陳海波,董長吉.基于培養(yǎng)能力的大學課堂教學改革策略[J].煤炭高等教育,2015,33(01):98-101.
[2]李永安.我國大學課堂教學的改革策略[J].中國高等教育,2013,(05):33-35.
[3]李松林.實行深度教學 推動大學課堂教學改革[J].中國高等教育,2012,(22):36-38.
[4]戚振東.基于創(chuàng)新思想培育的大學課堂教學改革[J].銅陵學院學報,2010,9(01):103-105.
[5]喬秀民.大學課堂教學改革之管見[J].中共太原市委黨校學報,2015,(06):71-73.
[6]王鑒,王明娣.大學課堂教學改革問題:生活世界理論的視角[J].高等教育研究,2013,34(11):77-83.
[7]王世航.課堂教學評價現(xiàn)狀、存在問題和對策研究[J].黑河學院學報,2017,8(01):158-159.
[8]郭娟,薛宏麗,蔣美云.信息化時代大學課堂的教學改革[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7,(10):23-24,54.
[9]李松林.實行深度教學 推動大學課堂教學改革[J].中國高等教育,2012,(22):36-38.
[10]邰付菊,袁祖麗,李家美.淺談大學課堂教學改革[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0,(02):26-27.
[11]田海龍.當前大學課堂教學改革方向探究[J].才智,2016,(17):75.
[12]黨亭軍.大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做些什么——對現(xiàn)行大學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思考與建議[J].當代教育科學,2008,(15):23-24.
[13]劉友紅.大學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探討[J].內江科技,2009,30(09):46,186.
[14]譚春蘭.大學課堂教學改革探討[J].中國市場,2014,(49):202,222.
[15]鐘鳳.大學課堂教學改革簡析[J].文學教育(下),2016,(0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