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小麗
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發(fā)展。學生的視野更為廣闊,知識日漸豐富,思維更為靈活新穎。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以更新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將知識更好地轉化給學生。但往往由于我們對新課程理解不全面和急功近利等多方面的原因,在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了“脫軌”的現(xiàn)象,具體表現(xiàn)在:補充的教學材料隨意性大,教學內容不扎實;片面理解自主學習,教師指導不到位;課堂活躍浮于表面,學習目標未落實等。怎樣防止上述“脫軌”的現(xiàn)象?我覺得在數(shù)學教學中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一、教學內容要開放,切忌隨意補充
數(shù)學新課程要求教學內容要向社會開放,走向生活,從而改變數(shù)學課程孤立、封閉、僵化的弊端。優(yōu)化教學內容,數(shù)學教學要與學生生活,與兒時經(jīng)驗相聯(lián)系,充實、完善現(xiàn)行教材,并對教材進行創(chuàng)造性處理,提高教學效率。然而,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在學習《數(shù)學課程標準》時,出現(xiàn)了不少偏差:有的干脆就不用教材,自成一家。這顯然是不可取的!更為突出的問題是,教師過早過多地補充教學材料,而忽視了課本的基本要求。忽略了面向全體學生,尤其不利于學困生的學習材料。教師在使用教材時,除了全面透徹外,更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創(chuàng)造性處理,創(chuàng)設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情境,并應用到生活中去,體現(xiàn)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這就要求教師積累大量的資料,有著跨越學科界限的豐富知識,才能使教材為我所用,教學時才會得心應手;使教師和學生獲得“雙贏”。
二、自主學習,不可自由學習
自主學習是以人為本的教育觀,是一種高素質、高效率的學習方法。凡是有效地促進學生發(fā)展和學習,都是自主學習。教師是課堂教學的指導者和組織者,在整個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起著決定性作用。在數(shù)學教學進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自主支配時間,做到以人為本。同時,教師應當在學生學習時,進行適時有效指導。在學生最需要指導時,不失時機地給予指導。教師如果放棄指導,學生自主可能異化為自由,導致一節(jié)課看起來熱鬧,實際上十分混亂。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不應是學生單方面的行為,而是發(fā)揮教師和學生雙方面的作用。
例如,學習“等腰三角形的特征”時,教師讓學生試著想辦法找出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學生拿出自己的等腰三角尺,摸一摸邊和角,量一量邊的長度,比一比角的大小,由于學生自主選擇了有價值的切入口進行探索,學習效果顯著。而當教師要學生畫出一個等腰三角形時,有的學生卻畫出了等邊三角形,此時教師應當進行指導,引導學生對等邊三角形的認識和理解。這時學生不僅獲取知識,還發(fā)展了智能。
三、課堂活躍,并不是熱鬧
為了避免課堂上冷清消沉的局面。許多的教師在課堂上都安排了一些活動,如個別表演、游戲等。這樣做一方面避免了教學的枯燥,另一方面緩解了學生學習的疲勞和壓力,是應當提倡的。但往往由于教師安排的活動多且時間長,占去了大量的時間。更重要的是,使學生的心情較難平復下來?;顒佣?,文化知識教學的時間就難以保證,不少課給人的感覺是華而不實。其實有許多的知識,沒有冷靜的思考、刻苦的訓練是掌握不好的。合作學習是促進課堂氣氛活躍的有效形式。教師在組織學生合作學習時要注意兩個問題:1.先獨立思考,后合作學習。2.合作學習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必須恰當選擇,合理應用。不論是采用哪種合作學習的形式,其旨在讓課堂活躍起來、讓學生活動起來,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去,但要注意學習的內容,學習的目標,學習的價值,學習的結果,全面啟發(fā)學生的心智。
四、課堂評價,要正確有度
課堂評價是一節(jié)課必不可少的組成要素,是針對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進行尊重的、隨機的、發(fā)展的評價。適度的評價是數(shù)學課堂教學有效的催化劑。如果在課堂上隨意評價學生,就會產生反效果。新課標指出:“對數(shù)學學習的評價除了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除了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shù)學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與態(tài)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歸根到底,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每一位學生在現(xiàn)有的基礎上謀求進一步的實實在在的發(fā)展。
在新課標實施過程中,數(shù)學課堂上,對于學生的回答,不管是對的或錯的、全面的或片面的,教師都做出肯定的贊許,于是一節(jié)課都浸泡中掌聲、鼓勵聲中。我們應反思一下:無度的表揚激勵有意義和價值嗎?評價應該是在客觀公正的原則上以鼓勵為主。特別是在正確處理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時,教師更不能濫用表揚評價,對于學生的錯誤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引導學生理清解題思路,掌握解題方法,最后才能作出相應的評價。對那些有錯誤但蘊涵創(chuàng)新思維的想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時,應給予鼓勵,這樣才能促使學生不斷進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chuàng)新意識。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當正確、合理的運用教學中的“尺”。始終堅持以學生學習為主,教師指導為輔,有的放矢,適而有度,充分挖掘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實現(xiàn)教師和學生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