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涵
摘要:自在獨行是人生淡然的智慧,也是指引我們堅定前行的明燈。自在獨行有著多元的含義,文學歷史上也不乏自在獨行的典型人物,通過對這些典型人物的分析,闡述自在獨行的內(nèi)涵,讓自在獨行成為人生的信仰與選擇。
關鍵詞:自在獨行:陶淵明:莊周:信仰
有人說人生漫漫,紅塵滾滾,我們總在奢望更遠的目標,希望企及更高的夢想。目標與夢想都是要有的,而我們要做的是如何讓目標的實現(xiàn)與夢想的綻放更坦然,更有意義。這就需要自在獨行的智慧。自在獨行不是盲目地孤身前往,不是不撞南墻不回頭的執(zhí)拗;自在獨行,是一份智慧,是淡然的心態(tài),是堅定的信仰和不緊不慢的步伐。越過的山,趟過的河,我們可以心滿意足地回頭眺望,思考,回味旅途的意義和人生的價值。自在獨行,保持內(nèi)心的淡然,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自在獨行,乃是最豁達的一種態(tài)度。人生若夢,為歡幾何?總將目光注視于別人,僅僅依據(jù)他所看起來的那樣去判定他人生活,反而給自己徒增煩惱。別人的生活軌跡不一定就是我們模仿的范例,別人的活法也許在你這里根本行不通。不參與別人的生活,努力創(chuàng)造自己的生活才是生命的真諦。而生活中,我們總是讓眼前的浮云蒙蔽了眼睛,讓蠢蠢欲動的物欲需求蠱惑著自己疲憊前行。而走完一段路程,我們才發(fā)現(xiàn),這樣的人生并沒有特殊的意義,我們也失去了屬于自己的色彩。
周公夢蝶的故事傳誦千年,當我們把目光定格在他篇篇精彩的書卷上,我們也應該反思,曾幾何時,我們忽略了他的內(nèi)心世界。他一生窮困潦倒,40年來寄居于街頭,守著那小小的攤位了此一生。也許在世人眼里,他看起來是那么無助,那么窮困潦倒,那么不堪一擊。但是他卻在詩歌海洋中盡情徜徉,擷一粒貝殼,串成他那細膩柔軟的情韻。眾位詩人與他進行研討,那開懷于心的神態(tài),怎能讓人聯(lián)想到過著世人看來的苦難生活呢?他將苦難化成詩,將饑渴化為創(chuàng)作的動力,像個快樂的孩子,追逐著那顆明亮的星。憑的是什么?是自在獨行的智慧,不在乎別人的看法,只忠實于原始樸素的內(nèi)心,讓自在獨行的那盞明燈,指引著自己堅定前行。他做到了,但是可以想象,他忍受了世人多少的嘲諷與不解,對于世人的嘲諷與不解,他用自在獨行的智慧讓自己坦然,讓自己始終忠于自己的內(nèi)心。
古人云:“學問之天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學問之道,永遠不要和他人去比較,即使他們看起來或滿腹經(jīng)綸,或才疏學淺,只是在于自己是否熟讀靜思,內(nèi)化于心?;貧w個體的價值,如果人云亦云,這個世界將會缺少多少精彩。如果人人盡按自己所想去生活,那么這樣的世界豈不可笑?人類,本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或俯仰生姿,或踽踽獨行,那都是人們選擇面對世界的姿態(tài)。以自己之見揣度他人,實在不妥。先賢的智慧早已看透,“人生最大的敵人便是自己?!敝挥凶约翰胖勒鎸嵉淖约?,比他人有關的自己,便不是那個最真實的自己。
托爾斯泰清楚自己生來便是為了解放奴隸而活,他放棄富足的生活,與奴隸們一同學習、一同勞作。他深知奴隸的苦難,優(yōu)握的生活不能帶給他人認為財富所帶來的快樂;尊貴的身份不能帶給他人認為身份帶來的滿足。在俄羅斯那片大曠野上,一個笨拙的身影依舊清晰。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古長亭邊送黃昏,他堅定地揮了揮手,與昨日的官場道別,轉(zhuǎn)身迎接新的旅程。從他的自傳中我們看到他對官場的厭倦,不認為這是人生最飽腹的理想歸宿,相反在他眼中,進入官場就像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人生有多少三十年的時光值得你揮霍,把握當下,自在獨行,忠于內(nèi)心,做回自己。向往自由的內(nèi)心終于掙脫官場的牢籠,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才是最終的歸宿,內(nèi)心期盼的烏托邦,一個人前行,自由自在地翱翔在無邊的天空中,那一朵白云,那一片藍天,都刻下了他自在獨行的痕跡。于是我們看到更多吟詠田園的詩歌。當官場中失去了一個平庸的人,而文學的殿堂中卻留下了他陶淵明的美名。
忠于內(nèi)心,自在獨行的人還有很多。沈復與妻,眾人皆渭其清苦,但他們卻苦中作樂、幸福美滿;屈原剛直,眾人皆渭其不知變通,但屈原誓死不忘的是他對楚國憂慮的心;眾人皆謂屠呦呦獲獎榮耀,但又有誰知其背后心酸。人生重在經(jīng)歷,重在感悟,重在堅守最初的夢想。也許在獨行的路上,我們會承受不理解的嘲諷或者謾罵,隨他去,我們才是自己生命的主宰者,我們不需要別人的冷眼旁觀與指手畫腳,我們需要的是自己掌舵去創(chuàng)造自己的生命價值。人生在世,貴在自在獨行。我們應當為自己而活,永遠不要去羨慕別人的生活,即使那個人看起來快樂富足;永遠不要去評價別人是否還是痛苦,即使那個人看起來孤獨無依。
“自在獨行”也是一種淡泊功利的心態(tài)。在自在獨行的路上,我們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認識當前的形勢,自覺做好人生的規(guī)劃。盲目眼紅別人的生活,一味崇拜,羨慕追隨,難免會“憤世嫉俗”。而當憤世嫉俗蒙蔽了我們的眼睛,我們就會物欲心理膨脹,當虛榮心與野心沖擊我們最初的夢想和純潔的靈魂,我們就無法感到滿足,也無法堅定信仰,自在獨行地走下去。因此我們需要加深對生活的認同。不在意別人的財富積累,不羨慕他人的成績,享受獨行的過程,遵從自己的內(nèi)心,看庭前花開花落,看天空云卷云舒。發(fā)現(xiàn)躲藏在日?,嵤轮械拿篮?,享受一份專屬的自在。同時,也不放縱寵溺自己無所作為,虛度光陰,即使漫步依然需得前行。有計劃,有張弛,有寄托,有信仰,一步一步,踏實而堅定。這是自在獨行的要求,也是我們保持內(nèi)心淡然,無畏前行的助推力。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中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曾經(jīng)寫道:“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憶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弊栽讵毿?,獨守這份人生的智慧,堅守內(nèi)心,忠于并踐行著人生美好的理想。生而為人,便不負使命,走在自己的康莊大路上,縱使別人的道路平坦高闊,我們依然敢于自在獨行,去描繪自己生命的獨有美麗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