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真真
摘要:“新公共管理”的興起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在全球化、信息化到來的背景下,新公共管理模式受到歡迎。在新公共管理背景下我國不少學者分別提出各種新型政府,在信息時代,新公共管理模式對我國政府的行政改革有一定的啟示。文章從新公共管理理論視域下行政改革的理論困境出發(fā),提出對行政改革的簡要思考。
關鍵詞:公共管理;行政改革;對策
一、新公共管理理論
新公共管理理論產(chǎn)生于西方發(fā)達國家,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可以指代發(fā)生在西方國家行政領域的一項改革運動,也可以指代替代傳統(tǒng)行政管理的一種新型的公共管理模式。新公共管理理論的誕生是有一定的社會背景,是社會進步和經(jīng)濟發(fā)展的必然產(chǎn)物。不同國家和地區(qū)對于新公共管理理論有著不同的理解,總結而言,都包含以下三個方面的主要內容:
(一)正確認識政府行政管理職能
在傳統(tǒng)公共管理模式基礎上,新公共管理意識到政府對自身的職能定位有不斷擴張的趨勢,直接造成政府部門臃腫龐大。新公共管理理論主張政府在行政管理中的職責是制定合理政策,是把握前進方向的舵手,不應該關注政策的具體執(zhí)行。只有正確定位,才能提高決策效率。
(二)重塑政群關系
服務型政府是新公共管理理論的核心理念,市場為導向,以群眾為服務客戶,政府行政的業(yè)務是追求公眾滿意度,以客戶滿意和市場需求為導向的。換言之,新公共管理理論將政府看成是私營企業(yè),負有對社會的責任,而不是凌駕于社會之上的權威官僚機構。服務型政府的服務目標就是為顧客提供高效率的公共服務,具有較強的公益性質。
(三)引入市場競爭機制
政府部門之所以能夠在公共領域一家獨大,是行政體制給予其在某些公共部門的壟斷地位,新公共管理認為在公共部門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是提高政府管理效率的法寶之一。首先在政府政務中強調實施績效目標,對組織和個人分別制定明晰的績效目標責任制;其次注重公共服務成效,也就是將顧客的滿意度作為公共服務的成果評價標準;最后積極借鑒私營企業(yè)的組織管理經(jīng)驗,如人力資源管理、績效管理等。
二、新公共管理視域下行政改革的理論困境
(一)新公共管理視閾下的泛市場化困境
新公共管理理論極力推崇企業(yè)化的政府,市場化的管理。在我國市場經(jīng)濟體制真正實施還沒有多長的歷史,我國政府是在計劃經(jīng)濟的背景下成長起來的,在轉型為市場經(jīng)濟體制后一直在不斷的調整和適應。根據(jù)我國的經(jīng)濟情況,國家雖不是萬能的,但是在市場經(jīng)濟體制發(fā)展不成熟的時候,政府這支看得見的手就完全消失,交由市場這支看不見的手,在改革進程上有點操之過急。泛市場化的主張沒有充分考慮到國情和政府的公益性質,在某些民生領域,如果交由市場來掌控,就無法保證底層民眾的需求。市場是以效益為發(fā)展目標的,而市場效益越好并不能保證民眾的生活更有保障,相反,在貧富差距和社會階層的流動性方面會產(chǎn)生更多的爭議。因此,結合當前的行政管理現(xiàn)狀,新公共理論中的泛市場化是行政改革面臨的最大困境。
(二)新公共管理視閾下的政府和社會關系困境
新公共管理的主要內容之一是重塑政群關系,在政府的職能定位上突出服務性,也就是打造企業(yè)型政府。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顧客滿意度為績效標準,轉變政府與民眾之間的政群關系,將政府定位于私營企業(yè),而民眾是其服務對象。民眾對政府的滿意度確實是衡量政府運作的重要指標之一,但是政府作為國家發(fā)展的引航者,不可能向私營企業(yè)一樣,以顧客是上帝的宗旨去發(fā)展。民眾在長久以來的“領導型”政府的帶領下,其民主意識和國家意識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培養(yǎng),如果奉行顧客至上,則會導致政群關系的破裂,造成更為緊張的政群對立。
三、新公共管理理論視域下行政改革的路徑
(一)轉變管理理念,樹立“新公共”意識
結合我國的基本國情,新公共理論視域下“新公共”給予了我們一個新的改革視角,傳統(tǒng)的公共領域幾乎都是由政府壟斷性的提供,而“新公共”則認為公共服務也可以由市場提供。轉變政府的管理理念,將“新公共”概念引入行政領域,部分公共服務可放開市場供給,保留部分核心公共服務項目由政府供給。政府主導,市場參與的公共服務領域是“新公共理論,,在中國的地域特色,是考慮當前的具體情況,轉變政府壟斷性的權威地位進行的行政改革路徑。
(二)調整政府、社會和市場關系,提高民眾滿意度
政群關系是相輔相成的,在新公共理論的政群關系中存在過于極端的市場化。對于我國的行政改革可進行適當借鑒,構建中國特色化的政群關系。一方面,政府可以適當放權,培育社會力量,增強社會自治力,尤其是在農(nóng)村地區(qū);另一方面,積極向服務型政府轉變,強化政府工作者的服務意識,提高民眾的滿意度。政府、社會和市場三者之間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行政改革的方向就是構建三者和諧共處、相互促進的良好關系,改變以往黨政不分、政企不分和政事不分的尷尬局面。
(三)合理借鑒企業(yè)經(jīng)驗,提高公共管理效率
在行政管理方面,新公共理論提倡的向私營企業(yè)取經(jīng)的理念是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公共管理和私營企業(yè)管理在管理層面上是具有共通之處的。私營企業(yè)在管理手段、管理方法方面是緊跟社會的,尤其是績效評估和監(jiān)督機制。在具體的取經(jīng)過程中可以進行先試點后推廣的方式,在人事管理、績效管理和監(jiān)督管理方面進行制度借鑒,方法模仿。試點后再進行全方位的推廣,并結合自身公共管理特點進行改良,以期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公共管理模式。
參考文獻
[1]王琨.事業(yè)單位行政管理改革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的研究[J].現(xiàn)代商業(yè),2018(01):167-173.
[2]王亞旗.公共管理視角下事業(yè)單位行政管理的改革方向研究[J].科技經(jīng)濟導刊,2018(08):243.
[3]王萍萍.事業(yè)單位行政管理改革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改進措施[J].行政事業(yè)資產(chǎn)與財務,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