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詔群 梁曉媚 梁子喬 聶淑珍
廣東省肇慶市高要區(qū)人民醫(yī)院整形激光美容科,廣東肇慶 526040
急診外傷中,因面部暴露在外,所以頜面部外傷占比例較高[1]。外傷的類型可以分為銳器傷、鈍器傷、摔傷及咬傷。因其部位與結構較特殊,且損傷部位會影響頜面部生理功能及面部美觀,導致臨床治療存在較大的難度。再加上目前多數(shù)患者對頜面部外傷處理要求都比較高,這就要求我們整形外科醫(yī)師有較嫻熟的整形美容技術。如果患者的傷口處理不當,就會使患者的面部留下明顯的瘢痕或者某些器官移位等不良影響[2]。目前急診修復頜面部外傷的目的是修整頜面部畸形,恢復頜面部正常生理功能,盡量保持創(chuàng)傷前面貌,減少對患者生活與工作的影響,過程中應在確保患者呼吸順暢的前提下,以先重后輕的原則,盡快進行軟組織創(chuàng)傷與骨折的處理,同時加強對患者的生命體征的監(jiān)測,以確保綜合治療的療效。我科自2009年9月~2018年3月共收治頜面部外傷患者48例,全部進行精細的美容整形外科縫合技術修復,取得較好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2009年9月~2018年3月,我們收治的頜面部外傷患者48例,其中男20例,女28例。年齡4個月~56歲,車禍傷12例(25%),鈍器傷23例(47.9%),摔傷 10例(20.8%),其他 3例(6.2%)。其中面部受傷的部位主要集中于額部、眉部、鼻部、眼周、唇部、頰部及下頜等主要部位。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均為24例,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應用普通縫合技術。觀察組應用整形外科縫合技術,具體處理方法如下。(1)術前準備:患者情況評估,進行常規(guī)檢查如:血壓、心律等。首先,仔細觀察患者傷口情況,是否有頭暈、頭痛或者身體其他基礎疾病。如果有出血較多并伴有休克癥狀的患者應及時補液治療,如出血較多應先及時輸血治療[3]。確定患者生命體征平穩(wěn)后開始進行面部修復治療。(2)麻醉:術前成人一般采用2%利多卡因加適量鹽酸腎上腺素行局部浸潤麻醉或者神經(jīng)阻滯麻醉,兒童需要較長時間進行精細創(chuàng)傷修復的嚴重創(chuàng)傷者一般采用全身麻醉,老年人麻醉劑量酌情減半[4]。(3)清創(chuàng):麻醉滿意后,以碘伏消毒傷口周圍,0.9%氯化鈉注射液反復沖洗傷口,仔細探查傷口及創(chuàng)面內(nèi)的失活組織、碎片及血凝塊,清除傷口內(nèi)的異物,如:玻璃、泥沙、筆芯等[5]。在傷口周圍鋪無菌單,防止感染。如果傷口伴有出血,先結扎或者電凝止血。盡量保留重要的神經(jīng)、血管及連體組織的碎片。根據(jù)傷口情況酌情修剪,不規(guī)則傷口在1mm范圍內(nèi)精細修整,盡量保留皮膚組織減少張力,形成新鮮創(chuàng)面,減少瘢痕的形成。清洗傷口時間盡量爭取在8h之內(nèi),保證外傷軟組織功能可以盡早恢復[6]。(4)單純無張力損傷修復:清創(chuàng)后,對于沒有張力的傷口,采用分層縫合的方式閉合死腔,嚴格對位,及時修復好斷裂的韌帶、肌肉組織、皮下脂肪等,最后用7-0可吸收美容縫合線間斷縫合皮膚組織[7]。較深的傷口,清創(chuàng)后用掛齒刮出新鮮傷口。必要時,放置引流條,引流量減少后,拔除引流條。(5)張力性損傷修復:對于面部損傷缺口較大的患者,首先采用鄰近皮瓣移位或帶蒂旋轉(zhuǎn)皮瓣修復,精細縫合后對傷口進行打包加壓包扎。對面部缺口比較大的患者,可以采用耳后、下頜、上臂、腹部、大腿內(nèi)側等游離皮瓣或皮片移植。移植注意皮瓣或皮片的血供,盡量爭取一期修復創(chuàng)面,閉合傷口。對于嚴重創(chuàng)面缺損者,可以考慮一期復合組織帶蒂植皮,二期斷蒂手術治療[8]。最后進行傷口打包加壓包扎。(6)術后護理:術后傷口采用重組牛堿性成纖維生長因子外用溶液促表皮修復,涂薄層紅霉素軟膏;包扎、固定,隔日換藥[9]。換藥后傷口無特殊可暴露,傷口采用美容蛋白線,可無須拆線,可減少針角反應[9]。術后一周后可配合醫(yī)用瘢痕貼減輕瘢痕增生形成。
比較兩組患者的術后24h疼痛指數(shù)、出血指數(shù)、瘢痕長度、水腫天數(shù)、恢復時間以及切口感染率、傷口裂開率、瘢痕增生率以及患者滿意度,其中患者滿意度采取問卷調(diào)查的方式獲得,問卷調(diào)查表信效度檢驗值為0.89,滿分100分,>90分視為滿意,70~90分視為一般,<70分視為不滿意,患者滿意度=(滿意+一般)/總例數(shù)×100%[10]。
觀察組的術后24h疼痛指數(shù)、出血指數(shù)、瘢痕長度、水腫天數(shù)、恢復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比較(±s)
組別 n 術后24h疼痛指數(shù) 出血指數(shù) 瘢痕長度 水腫天數(shù) 恢復時間觀察組 24 1.21±0.35 2.89±0.65 1.37±0.15 3.25±0.56 5.62±1.13對照組 24 3.65±0.91 6.13±1.16 4.52±0.44 7.81±1.06 7.59±1.57 t 3.653 4.176 4.802 7.115 5.022 P 0.014 0.035 0.041 0.013 0.017
觀察組的切口感染率、傷口裂開率、瘢痕增生率均低于對照組,且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與患者滿意度比較[n(%)]
現(xiàn)代生活中,因頜面部暴露在外,常因各種原因引起外傷形成。目前我國的醫(yī)療系統(tǒng)中,常常是以救治生命安全,單純僅僅是處理好傷口。對頜面部外傷修復后的瘢痕考慮欠佳,頜面部器官的畸形及瘢痕對患者術后的生活、社交帶來較多不良影響,嚴重影響患者的心理健康,降低生活質(zhì)量。不恰當?shù)蘑衿谔幚恚€會對Ⅱ期的手術修復帶來較大的影響,會使得本來簡單的手術復雜化,增加治療時間的同時也會加重患者的經(jīng)濟和精神負擔。造成這種情況的有以下原因:(1)急診外科的醫(yī)生常常只重視搶救生命及傷口處理,對術后留下的瘢痕甚至面部器官畸形考慮欠佳。(2)面部縫合時采用粗針粗線,術后針角反應明顯??p合時沒有按照整形美容外科原則,順皮紋方向減少張力。分層縫合不精細,導致表皮張力過大,術后瘢痕明顯[11]。瘢痕攣縮還可能導致面部器官的畸形。(3)術后護理欠佳,沒有有效預防瘢痕攣縮和增生的辦法。急診縫合不僅僅是要閉合創(chuàng)面,還需要考慮術后疼痛、出血指數(shù)、瘢痕長度以及并發(fā)癥等對患者的影響,同時需要Ⅱ期手術修復的,還應積極為其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12]。
口腔頜面部的修復,首先是以搶救生命為先[13]。因整形美容外科縫合技術要求耗時長,操作精細,所以必須確保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穩(wěn)定的前提下才能進行。在患者生命體征不穩(wěn)定或者病情不確定的情況下,先對頜面部的傷口進行消毒,沖洗后包扎,待病情穩(wěn)定后再進行面部缺損的修復。原則上,創(chuàng)面的修復需要在8~12h內(nèi)進行[14]。清創(chuàng)縫合是外科醫(yī)生的基本技能。對于頜面部外傷,首先需要徹底清除血塊和異物。用苯扎溴銨溶液、0.9%氯化鈉溶液反復徹底沖洗傷口,去除異物;用75%酒精消毒[15]。對于壞死的組織需要適當修剪,盡量保留面部正常的皮膚組織[16]。修剪時,要注意保護面部的神經(jīng)、血管。對于有活力的組織如:零星的皮瓣或者皮片盡量予以保留。原則上,盡量在傷后8h內(nèi)完成清創(chuàng)縫合,對于24h后修復者,可以采用慶大霉素連續(xù)濕敷創(chuàng)面,制造新鮮創(chuàng)面以保持濕潤狀態(tài)[17]。
整形外科縫合技術需注意以下幾點:(1)縫合時按照皮紋方向縫合。(2)采用精細減張分層縫合技術減少表皮張力。(3)面積缺損較大時,采用皮瓣或皮片移植,選擇的供皮區(qū)應考慮就近原則[18]。盡所能保留每一塊可以保留的組織。(4)表皮縫合采用6-0,7-0美容蛋白線縫合,針距<2mm,可以減少后期的針角反應[19]。術后傷口加壓包扎,可以減少皮下積血的形成,減少組織的水腫。予以重組牛堿性成纖維生長因子外用溶液促傷口愈合,術后1周始可以采用醫(yī)用瘢痕貼抑制瘢痕的增生。
本組24例頜面部外傷患者,經(jīng)整形外科縫合技術處理,術后均Ⅰ期愈合,隨訪發(fā)現(xiàn)絕大部分患者創(chuàng)面愈合后瘢痕不明顯,無明顯瘢痕增生,達到滿意的美容效果。對比普通縫合技術的應用效果,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術后24h疼痛指數(shù)、出血指數(shù)、瘢痕長度、水腫天數(shù)、恢復時間、切口感染率、傷口裂開率、疤痕增生率以及患者滿意度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分析原因,主要在于整形外科縫合技術的操作精細,切口較小,因此可降低切口感染率與裂開率,縫合時按照整形美容外科原則,順皮紋方向減少了張力,因此術后疼痛較為輕微,出血量較少,且瘢痕較小,因此能夠獲得較為理想的美容效果。由此說明,整形外科縫合技術在頜面部急診外傷修復中的應用效果顯著,能夠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具有術后疼痛輕微、出血指數(shù)低、瘢痕短、并發(fā)癥少、恢復快等優(yōu)勢。
綜上所述,整形外科縫合技術在修復頜面部急診外傷中的療效確切,患者滿意度高,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