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仁 鄭星星
茶山村位于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qū)舉村鄉(xiāng),地處深山烏溪江庫區(qū),山清水秀。村民大多居住在海拔800米的山里,全村有5個自然村,區(qū)域面積16.95平方公里,距衢城60公里左右。
茶山村以茶為名,受海拔高度和烏溪江流域小氣候影響,氣候冷涼,早晚云霧籠罩,平均日照短?,F(xiàn)全村共190戶401人,有耕地151畝(1畝=667平方米,下同),山林24613畝,其中竹林9357畝、板栗380畝、柑橘230畝、茶葉260畝。
54歲的謝愛清見證了村莊的大變化?!霸诖蠹w時,我家有7口人,人多,生活條件差?!敝x愛清說,那個時候,從公社的所在地下東坑口到下東坑村,沒有通公路,只有14排的木橋,大家是挑擔走木橋進山的,生活的艱辛可想而知。一直到了1988年,才建起一條3.7公里的公路,還是砂石路。1995年開通了班車,2006年又進行了水泥硬化,村民出行才真正方便了。
謝愛清1983年應征入伍,1987年退伍回家鄉(xiāng)。2017年5月,他當選為村民主任。在山里,他一邊忙著村里的事情,一邊忙著管理200畝山林。
“村里的高山茶,茶葉柔軟厚實,其味濃郁,香氣純正?!敝x愛清介紹,村民采茶、制茶的工藝還是祖祖輩輩留下來的手工做法。這幾年,隨著高山茶銷路打開,他與妻子加工春茶的毛收入有2萬元;再加上毛竹收入、賣紅豆杉果實的收入,全年收入超過4萬元。如今,他兒子已成家,做電腦維修,每月工資6000多元。兒媳開理發(fā)店,一年有10余萬元收入。全家人辛苦勞動,過上了小康的日子。
“近幾年,村莊變化更大?!敝x愛清說,通過村莊整治和小城鎮(zhèn)建設(shè),村里的“赤膊墻”已經(jīng)粉刷一新,昔日亂搭亂建、亂堆亂放的場景不見了。推行垃圾分類與長效管理,道路干干凈凈,還投入40萬元綠化美化村莊。同時,茶山大橋至角塢自然村,一條長3公里的公路拓寬了。下東坑自然村到茶園自然村原先是一條泥路,也進行了硬化,于今年10月底完工。
“以前,路不通,出行難,現(xiàn)在公路通到了家門口。”48歲的村民羅紅勝說,改革開放讓村民生產(chǎn)、生活發(fā)生了巨變,現(xiàn)在村民家家戶戶用上了洗衣機、電飯鍋、電視機、電腦等,就連寬帶也開通了。特別是近幾年,通過美麗鄉(xiāng)村建設(shè),村莊更美了?!吧嚼锟諝夂?,是天然氧吧,最適合住人。”如今,他在村里種點茶葉,每年賣茶青的收入有3000元,毛竹林年收入幾千元,空閑打零工也有四五千元收入,不愁吃不愁住不愁穿,日子過得美滋滋。
“40年的變化是看得見的?!贝逯毯O楦嬖V記者,因人文、地理、水庫等客觀原因,全村耕地少,但山林資源豐富,盛產(chǎn)毛竹、柑橘、茶葉等農(nóng)產(chǎn)品。近年來,上級部門與村里投入大量資金建設(shè)林區(qū)道路、毛竹豐產(chǎn)林、油茶基地、茶葉基地等,農(nóng)村經(jīng)濟得到較快發(fā)展,農(nóng)戶從中得實惠。
“目前,村里正利用好山好水,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翁海祥介紹,因為地處深山,村里還有一些文化遺產(chǎn)。角塢自然村現(xiàn)有2棟100多年的古民宅,1棟民國年間古祠堂,村里正積極開展古民居修繕,保護原生態(tài)古村落環(huán)境和鄉(xiāng)間民俗,保持原汁原味。為了扮靚家園,村里正在建文化禮堂、停車場,在建3個無障礙公廁,維修3個公廁,并安裝了130盞路燈等,要把茶山村建成一個集旅游、休閑、觀光為一體的小村莊,留住記憶中的鄉(xiāng)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