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
[摘要]目的:探討離子束聯合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凝膠對凹陷性痤瘡瘢痕的治療效果。方法:選擇2017年1月-2017年12月于筆者科室就診的凹陷性痤瘡瘢痕患者62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A組和B組,每組31例。A組患者使用離子束方法進行治療,B組患者在A組基礎上聯合重組牛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凝膠治療,對兩組患者治療效果進行分析。結果:經治療后,兩組患者的ECCA評分與瘢痕基底層深度值均降低,B組患者的降低程度大于A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513、2.657,P<0.05);A組患者的紅斑持續(xù)時間均長于B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377,P<0.05);B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優(yōu)于A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Z=-2.639,P<0.05);兩組患者的各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350、0.738、1.069,P>0.05)。結論:使用離子束聯合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凝膠對凹陷性痤瘡瘢痕患者進行治療,可以提升治療效果,且安全性良好。
[關鍵詞]離子束;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凹陷性痤瘡瘢痕;激光磨削治療;瘢痕評分
[中圖分類號]R619+.6?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8-6455(2019)04-003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ion beam combined with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gel on sunken acne scar. Methods? 62 patients with depressed acne scars from the dermatology department of Zoucheng People'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December 2017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 A and group B, 31 patients in each group. Patients in group A were treated with ion beam therapy, while patients in group B were treated with recombinant bovin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gel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therapeutic effect was analyz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ECCA score and scar basal layer depth of the two groups were decreased, and the decrease degree of group B was greater than that of group A. The data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5.513, 2.657,P<0.05). The duration of erythema in group A was longer than that in group B (t=3.377, P<0.05).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group B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group A,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Z=-2.639,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χ2=0.350、0.738、1.069,P>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ion beam combined with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gel in the treatment of sunken acne scar can improv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treatment.
Key words: ion beam; basic fibroblastgrowth factor; sunken acne scar; laser grinding therapy; scar score
在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下,痤瘡的發(fā)病率在我國人群中呈現出近乎直線上升的趨勢[1]。痤瘡又俗稱為粉刺、青春痘等,青少年人群由于體內激素的影響而成為該病的高發(fā)人群,有研究結果顯示,痤瘡在青少年與青年人群中的發(fā)病率超過80%[2]。痤瘡的主要發(fā)病部位在人體的面部,胸部、背部和頸部等也屬于常見高發(fā)部位。痤瘡的發(fā)病原因至今未明,多種因素均可以導致該疾病的發(fā)生[3]。人體面部痤瘡由于暴露在外,對患者的外貌和心理帶來的影響一般較為嚴重,因此對于面部痤瘡治療方法的研究始終就是醫(yī)學界的課題之一。面部痤瘡可以產生多種類型的皮損表現,比如粉刺、丘疹、膿皰和結節(jié)等,在治愈之后相當比例患者會遺留瘢痕,對于該種痤瘡瘢痕的處理,是目前醫(yī)學美容領域研究的熱點[4-5]。對于痤瘡瘢痕的處理方法較多,主要有藥物治療、外科手術治療與激光治療等。其中激光磨削治療被醫(yī)學界公認為是治療痤瘡瘢痕的金標準。但是在實際工作中發(fā)現,激光磨削治療對于亞洲人的效果相對不佳,因為亞洲人膚色比歐美白種人深,使用激光手段進行磨削,有可能會導致色素沉著,無法祛除,且人體皮膚隨著深度增加對激光刺激的反應程度也逐漸下降,治療效果不是十分理想[6],因此對于新式治療方法的探索從未停止。離子束方法作為一種新式的治療痤瘡瘢痕技術,為該疾病的治療開拓了一個新的方向,并且在近年的實踐過程中獲得了較好的療效[7]。而重組牛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凝膠作為具有促進傷口愈合功能的外用藥,在理論上也可以用于痤瘡瘢痕的治療,但對于兩種方法聯合治療作用效果,目前尚缺乏相關報道。鑒于此,本研究對離子束聯合重組牛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凝膠對凹陷性痤瘡瘢痕的治療效果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于筆者科室就診的凹陷性痤瘡瘢痕患者62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A組和B組,每組31例。其中A組男17例,女14例,平均年齡(22.37±4.11)歲,Fitzpatrick分型中,Ⅲ級21例,Ⅳ級10例,平均病程(3.37±1.49)年;B組中男19例,女12例,平均年齡(23.16±5.03)歲,Fitzpatrick分型中,Ⅲ級18例,Ⅳ級13例,平均病程(3.16±1.31)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過鄒城市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①被診斷為凹陷性痤瘡瘢痕者;②瘢痕較為穩(wěn)定,未出現增生;③接受筆者醫(yī)院給出的治療方案,治療依從性良好,可以提供研究所需要的各類數據(包括照片)者;④皮膚的Fitzpatrick分型為Ⅲ~Ⅳ級。
1.2.2 排除標準:①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婦女;②合并有嚴重疾病,可能影響研究結果者;③對本研究中所使用的藥物或器材有確定或疑似過敏者;④3個月之內對凹陷性瘢痕進行過治療者。
1.3 方法:A組患者使用離子束進行治療。具體操作如下:使用以色列飛頓公司的閃耀離子束治療儀進行治療。首先利用光板測試的方法,根據患者的測試結果設定最為合適的治療參數。一般以患者的皮膚表面出現網狀白色結痂為宜。首先對患處部位進行表面麻醉,采用利多卡因軟膏涂抹的方式進行麻醉,劑量根據患者皮損面積而定,一般在3~5g,之后將藥膏清除并清潔皮膚。根據痤瘡瘢痕的嚴重程度與形態(tài)將治療儀調節(jié)為相應的模式完成治療。主要為滑動模式與定點治療模式兩種。一般在In-motion模式下,功率設定為55~70W,治療2~4遍,在橫、縱與斜3個方向上進行滑動,使輪頭與患者皮膚良好貼合。在定點治療模式下,將功率設定為50~70W,曝光時間為0.2~0.6s,直至患處出現輕度焦黃。注意治療過程中儀器參數的調整要與患者的實際情況相符,每位患者治療次數在2~4次,治療間歇為2個月。
B組患者在A組治療方法基礎上使用重組牛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凝膠。具體如下:在完成離子束治療后,當天開始利用重組牛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凝膠(長春長生基因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對患處涂抹,頻率為2次/d?;颊咴谥委熯^程中均需注意切勿抓、摳與擦洗創(chuàng)面,治療期間防止曬傷,盡量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禁止使用化妝品。
1.4 觀察指標
1.4.1 對比患者治療前后ECCA評分與瘢痕基底層深度值:ECCA評分標準如表1所示,瘢痕基底層深度值則使用掃描顯微鏡進行檢測,每次檢測均連續(xù)測量3次后取算數平均值。
1.4.2 對比治療過程中發(fā)生的不良反應情況及紅斑持續(xù)時間。
1.4.3 對比治療效果:分為治愈、有效和無效。其中治愈的標準為患者的療效指數≥90%,有效的標準為40%≤療效指數<90%,無效的標準為療效指數<40%。療效指數=(治療前-治療后)ECCA評分/治療前ECCA評分×100%。
1.5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結果使用(x?±s)表示,計數資料結果使用例數及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數據比較采用χ2檢驗,兩組計量數據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同組干預前后計量數據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兩組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中的Wilcoxon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ECCA評分與瘢痕基底層深度值:治療前,兩組ECCA評分與瘢痕基底層深度值數據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ECCA評分與瘢痕基底層深度值均降低,與治療前相比,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組間比較中,A組ECCA評分與瘢痕基底層深度值均高于B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紅斑持續(xù)時間比較:A組患者的紅斑持續(xù)時間(19.21±3.62)長于B組(16.21±3.37),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377,P<0.05)。
2.3 治療效果比較:B組患者治療效果優(yōu)于A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Z=-2.639,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對比:在A、B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發(fā)生的不良反應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痤瘡是在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毛囊、皮脂腺所出現的以慢性炎性反應為主要病理機制的皮膚疾病[8]。近年來,我國人群痤瘡的發(fā)病率與嚴重程度呈現逐漸增高的趨勢。盡管該病并不會對生命安全產生威脅,但是對患者的容貌與儀表美觀構成較大影響[9]。痤瘡對皮膚組織的損傷呈多種類型,即使在痤瘡消退之后,相當比例患者仍然會出現紅斑或者色素沉著。如果伴隨出現了膿皰與囊腫等病變,在痤瘡消退后會導致瘢痕的發(fā)生,這種瘢痕可以是萎縮性的,也可以是增生性的。這種皮損的改變對患者外觀構成嚴重影響,而且對患者心理方面也會造成不小的打擊[10]。痤瘡的年發(fā)病率約在3%~4%,但是在已經出現痤瘡的患者中,有超過50%的人會出現色素沉著或者瘢痕的遺留[11]。
痤瘡所致的瘢痕具有若干種形態(tài),對于該病治療方法的研究也成為了醫(yī)學美容界的焦點。在以往多采用激光磨削術進行治療,但對于亞洲人而言,該方法造成的色素沉著比較嚴重,治療效果不是十分滿意[12]。而本研究中所使用的離子束治療方法使以上困難得到了解決。離子束是近些年興起的一種治療方法,其原理是離子單極激發(fā)空氣中氮元素形成離子束,并且將高能量離子束以5~15ms的脈沖波形式發(fā)射到皮膚,其能量可以維持在1~4J。當離子束作用到人體皮膚后,會出現剝脫效應,刺激皮膚創(chuàng)面部位的表皮層再次上皮化,從而達成修復瘢痕的效果。離子束也會產生一定的熱效應,這種熱量可以抵達皮膚的深層,刺激真皮層膠原生長,使皮膚組織重建。而且離子束的使用不會導致表皮組織氣化,對創(chuàng)傷程度較低的皮膚組織尚可保留。在利用離子束干預的情況下,痤瘡創(chuàng)面得到了良好的保護,又降低了感染風險。而且離子束治療技術使用非色基依賴源效應,因此色素沉著與脫失出現的概率很低[13]。
重組牛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凝膠也可以促進上皮細胞修復、間質細胞重生和新生血管的重建,重組牛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凝膠對于皮膚基底膜細胞的保護作用也得到了認可。使用該藥物可促進肉芽組織毛細血管的數量及血流量,改善創(chuàng)面的微循環(huán)[14],使局部的血供和氧供情況得到改善,加快真皮和皮下組織的恢復速度?;A醫(yī)學的研究結果還顯示,重組牛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凝膠可誘導局部自身殺傷性T淋巴細胞吞噬成熟纖維細胞,使瘢痕形成的風險下降[15]。盡管在若干研究之中已經討論了該種藥物輔助治療痤瘡的優(yōu)勢,但是對于瘢痕等的干預效果,目前相關文獻報道結果較少。
本研究中首先采用了隨機化的方法將患者平均分為兩組,保證了兩組患者在非研究因素方面的一致性。然后對兩組患者分別使用了不同的治療方法。經過治療后,兩組病情均改善,ECCA評分與瘢痕基底層深度值均降低,但B組患者降低幅度大于A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結果提示離子束對瘢痕可取得一定的治療效果,另一方面也提示B組使用聯合治療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治療療效。這可能與以下因素相關:首先在使用重組牛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凝膠輔助治療之后,誘導真皮層基底膜細胞再生,通過抑制作用減緩了纖維細胞增生與瘢痕纖維化過程。而且重組牛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凝膠的使用提升了局部皮膚黏膜組織的血液供應,促進凋亡壞死瘢痕細胞的吸收,降低了瘢痕組織的擴大。因此,可以認為B組患者瘢痕基底深度值降低主要與重組牛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凝膠對基底膜細胞和真皮層細胞促進生長的作用有關。另有研究結果顯示,重組牛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凝膠還可以影響上皮細胞生長因子-α與間質細胞分化成熟誘導因子-β的分泌[16],提升痤瘡患者面部皮損的修復,因此在研究結果中也出現了B組患者的紅斑持續(xù)時間更短,此結果也提示重組牛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凝膠對于面部紅斑消退的積極作用。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數據結果較為一致,提示兩種治療方法的安全性級別相當,且未發(fā)生嚴重不良反應,患者均可以耐受。
綜上所述,使用離子束聯合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凝膠對凹陷性痤瘡瘢痕患者進行治療,可以提升治療效果,且安全性良好。
[參考文獻]
[1]顧丹,劉偉,林昭春,等.利用光纖導入組織的5-氨基酮戊酸光動力與常規(guī)光動力治療囊腫、結節(jié)型痤瘡的療效對比研究[J].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2018,15(2):175-177.
[2]馬少吟,龔業(yè)青,萬長蘭,等.點陣CO2激光和點陣鉺激光治療萎縮性痤瘡瘢痕的療效對比[J].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18,29(3):137-140,191.
[3]陳志剛,胡榮膺,伍鳳嵐,等.超脈沖CO2點陣激光與Nd:YAG激光治療痤瘡凹陷性瘢痕的臨床療效[J].中國醫(yī)療美容,2018,8(2):42-46.
[4]石翠萍,鄭錦芬,鄭利雄,等.微等離子束治療萎縮性痤瘡瘢痕臨床療效觀察[J].實用皮膚病學雜志,2018,11(1):16-19.
[5]周晨曦,楊楓,王藝霏,等.595nm脈沖染料激光聯合Nd:YAG1 064nm激光治療玫瑰痤瘡的臨床觀察[J].實用皮膚病學雜志,2018,11(1):38-41.
[6]樊延紅,王懷成,劉丹,等.異維A酸軟膠囊聯合中醫(yī)藥治療中重度痤瘡60例療效觀察[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18,17(1):43-44.
[7]王妍,李永林,何素霞,等.微等離子束技術治療各類穩(wěn)定性瘢痕的臨床研究[J].中華整形外科雜志,2017,33(5):355-358.
[8]俞滿昌,劉秀峰,吳奇,等.微等離子體聯合甘醇酸治療痤瘡表淺性瘢痕的療效觀察[J].實用皮膚病學雜志,2017,10(3):151-153.
[9]郭曉瑞,蔡小健,吳映彤,等.序貫多脈沖強脈沖光聯合膠原貼敷料治療痤瘡后印跡療效分析[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8,27(2):62-65.
[10]汪犇,鄧宇萱,李吉,等.侵入性微針射頻與等離子點陣射頻治療痤瘡凹陷性瘢痕的自身對照研究[J].中華皮膚科雜志,2018,51(2):126-130.
[11]王娟,李青峰,王棽.等.微等離子束技術與鉺激光像束模式治療陳舊性燒傷瘢痕的療效比較[J].中華醫(yī)學美學美容雜志,2013,19(4):267-270.
[12]李曉寧,夏文華,陳翠云,等.復合果酸預防CO2點陣激光治療痤瘡后凹陷性瘢痕術后色素沉著的觀察[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8,9(4):47-49.
[13]李峰.Plasma射頻離子束與CO2點陣激光治療痤瘡瘢痕的臨床療效[J].中國實用醫(yī)刊,2018,45(6):61-65.
[14]陳江花,鄭石勇,莊增根,等.外用重組牛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在壓瘡和燙傷中的應用[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8,16(22):168-169.
[15]余春儀,宋麗娟,黃劍橋,等.重組牛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凝膠治療面部皮膚慢性痤瘡的療效及護理[J].北方藥學,2016,13(1):182.
[16]劉韻,展望,游文健,等.外用bFGF凝膠對CO2點陣激光治療痤瘡瘢痕療效的影響[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8,27(4):54-57.
[收稿日期]2018-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