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莉 金恩浩 沈 迪 張阿橋 王 濤 劉 卓
食管癌為臨床較為常見的惡性腫瘤,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人們生活方式與飲食習慣發(fā)生了較大改變,食管癌發(fā)病率逐年升高[1-2]。老年食管癌患者的遠處轉(zhuǎn)移率及惡性程度比較低、體內(nèi)腫瘤生長速度緩慢,并且老年患者合并基礎(chǔ)疾病較多,機體體力、耐受力下降,生理功能衰退導致手術(shù)風險大,老年食管癌臨床主要療法為單純放療[3-4]。三維適形(3DCRT)放療在分布治療劑量與確定腫瘤靶區(qū)方面優(yōu)勢顯著,因此,本文通過分析3DCRT放療對高齡食管癌患者的短期治療效果與長期預后影響,為臨床患者治療提供一些借鑒。
回顧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間在本院接受治療并經(jīng)胃鏡病理與食管X線檢測確診的80例高齡(75歲以上)食管癌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32例,平均年齡(78.4±3.7)歲,臨床分期中24例Ⅰ期、33例Ⅱ期、23例Ⅲ期;5例為未分化癌、3例為腺癌、72例為鱗狀細胞癌;7例為輕度梗阻,47例為中度梗阻,26例為重度梗阻。病變部位中26例在胸下段,45例在胸中段,9例在胸上段與頸段。合并疾病中糖尿病5例,高血壓16例,肺氣腫6例,冠心病13例,慢性支氣管炎21例,6例伴隨脊柱彎曲?;颊逰PS評分都高于60分,沒有遠處轉(zhuǎn)播和鎖骨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首診首治患者,沒有對完成治療有影響的其他疾病。
患者均進行3DCRT放療,選取仰臥位置,兩臂交叉上舉于頭頂,負壓墊固定。進行CT掃描,若患者在治療之前沒有進行過CT增強掃描,行造影劑增強掃描,層距為5 mm,掃描下界膈肌,上界下頜骨下緣。圖像傳輸?shù)絎IMRT計劃系統(tǒng)(由上海拓能醫(yī)療器械公司生產(chǎn)),建立三維模型。勾畫危及器官體積(包含脊髓與雙肺)、大體腫瘤體積(GTV)、計劃靶體積(PTV)與臨床靶區(qū)體積(CTV)。勾畫GTV標準為短徑高于5 mm腫大淋巴結(jié)、食管壁厚度高于0.5 cm,GTV基礎(chǔ)左右、前后向外放0.8 cm,CTV為病變下、上3.0 cm外放,PTV為CTV基礎(chǔ)0.5 cm外放。使用3~5個適形照射野,6MV-X線進行照射。劑量曲線為90%~95%等劑量的曲線包和PTV,同時作為處方劑量,分割照射,56~66 Gy總劑量,每次2.0 Gy,每天1次,每周5次。依據(jù)脊髓、肺與PTV劑量直方圖和每層劑量曲線確定照射方案。視野限制條件為兩肺V20低于25%、心臟V40低于40%、脊髓最大劑量低于45 Gy/6周、兩肺V30低于20%。
①患者治療1個月后使用萬鈞[5]等編寫食管癌放療評價準則對近期治療效果進行評價,共分成病情進展(PD)、病情穩(wěn)定(SD)、部分緩解(PR)及完全緩解(CR),總的有效率為PR患者+CR患者;收集患者臨床資料,對影響患者短期治療效果因素進行分析。②治療12個月以后進行胸部CT、食管鋇餐、腹部B超和胸片檢測,觀察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情況。③對患者電話隨訪,每3個月隨訪1次,對死亡患者數(shù)量和因素詳細記錄,同時計算出患者1年、2年與3年生存率狀況。④觀察患者不良反應出現(xiàn)情況。
治療1個月后CR患者27例,PR患者45例,SD患者5例,PD患者3例,總的有效率為90%。單因素顯示患者進食梗阻程度和病灶長度與短期療效有關(guān)(P<0.05);多因素顯示,影響患者短期療效獨立影響因素為病灶長度(OR=0.173,95%CI=0.782~1.073,P<0.05),詳見表1。
治療12個月以后,80例患者梗阻程度都有改善,梗阻臨床癥狀全部消失有24例;治療前胸背痛12例患者中8例疼痛降低或者消失。
截止2017年10月,死亡患者64例,其中7例為肺部感染引發(fā)呼吸衰竭、31例為淋巴結(jié)及遠處轉(zhuǎn)移、19例為局部復發(fā)、其他因素7例?;颊?年生存率66.25%、2年生存率36.25%、3年生存率20.00%,平均生存時間(21.7±5.3)月。
有45例患者出現(xiàn)1~2級放射性食管炎,35例出現(xiàn)放射性肺炎,外周血白細胞下降33例為Ⅰ度、24例為Ⅱ度。在經(jīng)過糖皮質(zhì)激素、升白細胞和補液等對癥治療后患者均好轉(zhuǎn),對后續(xù)治療無影響,未出現(xiàn)出血及食管穿孔者。
食管癌患者在放療時一般要依據(jù)食管鋇餐來定位,但鋇餐造影對食管管腔以外的腫瘤浸潤深度與大小無法顯示,如果以鋇餐所顯示管腔作為視野中心,則一些患者體內(nèi)腫瘤會被漏照[6-8]。食管癌病灶有偏心性與外侵性生長特征,普通模擬機不能看到病灶全貌,同時照射野中心為X線照射病灶中心,劑量只對中心區(qū)域,患者易出現(xiàn)射野中心劑量高而周邊病灶劑量低的問題,對其治療效果有一定影響[9-12]。
表1 影響患者近期療效單因素分析/例
3DCRT依靠計算機計劃系統(tǒng)和CT掃描來完成,能夠?qū)崿F(xiàn)腫瘤靶區(qū)劑量均勻和形態(tài)適形,在對病灶照射劑量提高同時可減少對周邊正常組織劑量,使患者局部控制率升高,周邊正常組織受到損傷下降[13-14]。在三維適形中處方劑量雖沒有提升,但PTV、CTV及GTV實際受量顯著提升,所以患者局部控制率提高,生存狀況得到改善。本文研究顯示,治療1個月后CR患者27例,PR患者45例,SD患者5例,PD患者3例,總的有效率為90%;患者1年生存率66.25%、2年生存率36.25%、3年生存率20.0%,平均生存時間(21.7±5.3)月,說明3DCRT對高齡食管癌患者近期和遠期效果都比較理想。另外,在本研究中有6例伴隨脊柱彎曲,照射野一般不易控制,常規(guī)放療劑量分布均勻很困難,而本研究顯示此類特殊患者靶區(qū)劑量也可以均勻分布。相關(guān)研究顯示,食管癌患者預后和病灶程度有緊密聯(lián)系,病灶越長,其預后越差、生存期短[15-16],本文研究顯示病灶長度和患者梗阻程度是影響預后因素,和相關(guān)研究一致。另外,在高齡患者治療中除了提升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以外,還需考慮到患者生存質(zhì)量狀況,在放療時強化對癥治療與免疫支持,對并發(fā)癥狀做好及時控制,提升患者放療耐受性,保證治療順利[17-18]?;颊卟涣挤磻话銥棰瘛ⅱ蚨惹椅闯霈F(xiàn)出血及食管穿孔者,說明3DCRT對患者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3DCRT對高齡食管癌患者的短期治療效果理想,可提升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質(zhì)量,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