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群旦
西藏山南加查縣人民醫(yī)院 西藏加查 856400
西藏地處青藏高原,是藏族聚居地,其人文地理環(huán)境(如高原缺氧)生活習俗(如飲酒、飲酥油茶)等與其他民族聚居地差異較大。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膽結石的患病率也在不斷的增加,成為臨床和農牧區(qū)常見慢性病之一。隨著近年來西藏全民免費健康體檢政策的進一步落實,膽囊結石就診患者可能會明顯增加。膽囊結石作為一種常見疾病,結石能夠刺激膽囊黏膜,引起炎癥,若結石嵌頓于膽囊頸部或者膽囊管,則容易造成繼發(fā)感染,嚴重影響人民的生活質量;同時膽囊結石反復慢性炎癥的刺激可誘發(fā)膽囊癌的發(fā)生。伴隨著腹腔鏡技術水平的提高,在膽囊結石臨床治療中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也得到了廣泛的運用。本研究就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膽囊結石的效果進行探討分析。
選自2016年1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的膽囊結石的患者50例,按手術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25例,對照組行經腹膽囊切除術,觀察組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全部患者均經腹部B超確診。對照組男6例,女19例,年齡18~63歲,平均年齡39.5歲;病程1~6年;觀察組男5例,女20例,年齡26~63歲,平均年齡44.5歲,病程1~8年。排除:膽囊結石合并有膽管結石,患者既往有慢性疼痛病史,患者心肺功能差不能耐受手術。兩組一般資料具有一定的可比性(P>0.05)。
1.2.1 觀察組:
予以全身麻醉,構建二氧化碳氣腹,采取4孔法實施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指導病人保持仰臥位,于臍下做切口,插入Trocar(10mm),放置腹腔鏡;于劍突下做切口,插入Trocar(10mm),將該切口當做主操作孔;于右側肋緣下鎖骨中線位置和腋前線平臍位置分別做切口,分別插入Trocar(5mm),當做輔助操作孔。利用分離鉗和電凝鉤處理膽囊三角,分離出膽囊管和膽囊動脈,保護好肝總管以及膽總管。明確膽囊管和膽囊動脈之間的關系、膽總管和肝總管之間的關系,待確認以后,先將膽囊動脈切斷,而后處理膽囊管,利用鈦夾夾閉膽囊管殘端,接著根據病人實際情況,采取順逆結合法切除膽囊,且于劍突下操作孔將膽囊取出。根據病人具體情況留置引流管,無異常后關閉氣腹,縫合切口。
1.2.2 對照組:
病人采取開腹切除術治療,取全身麻醉或者硬膜外麻醉,麻醉顯效后,于右側肋緣下做長度為9cm左右的切口,逐層切開腹壁,尋找膽囊三角區(qū),顯露膽囊動脈及膽囊管,分別予以結扎,基于手術情況確定是否需留置引流管,最后縫合切口。
記錄兩組病人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時間以及術后疼痛評分情況,進行比較。應用視覺模擬評分對兩組患者術后1天內疼痛情況實施評價,分數越高表示疼痛越嚴重
所有數據均輸入至統計學軟件(SPSS17.0)實施處理分析,用均數 ±標準差()表示各組計量資料,同時以t進行對比檢驗;用%表示各組技術資料,以X2比較檢驗,結果顯示P<0.05,說明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手術指標對比
表2 兩組術后疼痛進行評分
在膽結石的臨床治療中常用手術有開腹膽囊切除術與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臨床實踐與報道研究均表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相對于開腹膽囊切除術而言,所產生的創(chuàng)傷明顯要小,手術視野更為開闊,能夠更為徹底地清除結石。本研究結果顯示,腹腔鏡組患者手術時間、術后疼痛評分法、術中出血量以及平均住院時間均比開腹組好,組間指標對比,P均<0.05。
總而言之,應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來治療膽結石,具有顯著優(yōu)勢,創(chuàng)傷小且術后恢復快,使用價值和推廣價值均比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