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嬌霞
(福州市晉安區(qū)醫(yī)院,福建 福州350014)
糖尿病、高血壓是臨床中常見的慢性病,患者心腦血管環(huán)境、功能發(fā)生改變,發(fā)生心腦血管意外的幾率也會升高。腦梗死是慢性病患者常見的腦血管意外,搶救不及時會直接引發(fā)死亡,且多數(shù)患者在搶救成功后會殘留后遺癥,患者肢體功能受限或出現(xiàn)口眼歪斜、語言不利表現(xiàn),因此,患者后續(xù)護理管理十分重要[1]。本次研究以70 例糖尿病、高血壓合并腦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對糖尿病、高血壓合并腦梗死患者的護理干預方式以及干預效果進行分析。
以70 例糖尿病、高血壓合并腦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本次抽樣調(diào)查時間為2018 年3 月至2019 年3 月。對照組患者年齡平均(67.3±4.2)歲,男性患者17 例,女性18 例,患者糖尿病病程平均(1.5±0.4)年,高血壓病程平均(4.3±0.6)年,腦梗死病程平均(2.1±0.2)d;研究組者年齡平均(67.6±4.4)歲,男性患者17 例,女性18 例,患者糖尿病病程平均(1.4±0.3)年,高血壓病程平均(4.5±0.5)年,腦梗死病程平均(2.3±0.2)d?;颊呔咸悄虿 ⒏哐獕汉喜⒛X梗死診斷;患者無其他合并疾??;患者無臟器功能衰竭表現(xiàn);患者無認知障礙;患者知情且同意參與調(diào)查。
1.2.1 對照組 患者予以常規(guī)用藥指導、血壓監(jiān)測、病情管理,為患者提供簡單的健康指導,同時遵醫(yī)囑予以患者護理管理。
1.2.2 研究組 同時予以綜合護理管理。對患者開展詳細的健康指導,讓患者了解疾病疾病相關知識,包括疾病誘發(fā)因素、影響因素、治療方式以及治療過程中注意事項等。
心理護理:對患者情緒變化進行評估,了解患者情緒起伏因素,予以患者針對性疏導和管理,幫組患者消除不良情緒。護理人員可為患者講解治療成功案例,多鼓勵、安慰患者,提升患者治療信心。叮囑患者家屬多鼓勵、陪伴患者,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提升患者心理舒適度。
環(huán)境護理:為患者提供舒適的休息環(huán)境,按時對病室進行消毒、消毒,保持室內(nèi)空氣清新,室內(nèi)物品污染后要立刻進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保證室內(nèi)溫度在22℃左右,濕度在50.0%左右,在患者休息時為患者拉好床簾,保持光線柔和,夜間休息時將監(jiān)護儀器背對患者,避免光污染[2]。護理人員盡量在日間患者清醒時進行護理操作,操作時保持動作輕柔,減少噪聲,避免影響患者休息。
飲食管理:高血壓、糖尿病合并腦梗死患者的飲食要遵循糖尿病、高血壓飲食原則,低脂低鹽低糖飲食,減少淀粉類、糖類食物的攝入,例如米飯、饅頭、土豆等,可多食粗糧、綠色食物,采取少食多餐方式進食,減少辛辣刺激食物攝入,保證患者營養(yǎng)充足。
用藥指導: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均會引發(fā)多種并發(fā)癥,也會導致患者心腦血管病變,因此要加強患者用藥指導,結(jié)合患者病情、臨床表現(xiàn)選擇藥物治療,對藥物治療原則進行講解,讓患者明確藥物治療的目的和意義。對患者用藥時間、用藥方式以及用藥量進行指導,必要時可將其制作成卡片分發(fā)給患者,或為患者提供藥盒,將患者每日需要服用的藥物分裝,并設置鬧鐘提醒患者服藥[3]。服藥治療過程中要密切監(jiān)視患者血壓、血糖變化,并及時對藥物劑量進行調(diào)整。
康復指導:患者搶救成功后予以康復指導,早期良肢位擺放,當患者生命體征穩(wěn)定后予以被動訓練,從健側(cè)肢體開始,而后進行患側(cè)肢體,從小關節(jié)開始活動,每次30min,而后讓患者進行主動運動。當患者肌力到達Ⅱ、Ⅲ級時可讓患者開展平衡訓練,以有支撐坐立到無支撐坐立再到有支撐站立、無支撐站立,根據(jù)患者具體表現(xiàn)和能力制定運動計劃和強度。當患者能夠運動、行走后再行精細功能訓練。
安全管理:腦梗死患者肢體功能活動受限,患者甚至會出現(xiàn)視力下降、口齒不利、肌力下降表現(xiàn),因此患者發(fā)生跌倒、墜床的幾率也會升高。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風險進行評估,高風險患者予以設置安全防護措施,例如在床邊放置安全欄、保持地面干燥等,風險高者要安排專人陪護[4]。
對患者護理后血壓水平(舒張壓、收縮壓)進行統(tǒng)計,對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情況進行評估,記錄患者住院時間。采用NIHSS 量表對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情況進行評估。
血壓評估:患者舒張壓低于90mmHg、舒張壓低于130mmHg 視為血壓正常。
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估:量表總分42 分,分數(shù)越高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越嚴重。
文中數(shù)據(jù)采用SPSS18.0 軟件處理,t、卡方視為檢驗指標,P<0.05 視為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
研究組患者護理后舒張壓水平為(82.3±4.7)mmHg、收縮壓水平為(128.5±5.8)mmHg,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研究組患者護理后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為(23.7±2.8)分,對照組為(28.6±2.5)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研究組患者住院時間平均(9.4±2.1)d,對照組患者住院時間平均為(12.1±1.8)d,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41,P<0.05)。
糖尿病、高血壓在老年人群中的發(fā)病率要高于青壯年,此類患者心腦血管病變顯著,因此容易引發(fā)腦梗死,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對于患者來說,高血壓會增加疾病的嚴重程度,患者致殘、致死率升高。且本病的發(fā)生與患者飲食、運動、作息規(guī)律均有關系,因此,在護理管理中要針對上述內(nèi)容予以干預。
常規(guī)護理管理無法為患者提供系統(tǒng)的管理,僅能夠為患者提供疾病、治療等常規(guī)管理。綜合護理管理能夠以患者為中心,與患者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全面評估患者病情,為患者系統(tǒng)針對性的心理、飲食、用藥、運動等方面的管理,積極引導患者正確面對治療[5]。研究組患者護理后舒張壓水平為(82.3±4.7)mmol/L、收縮壓水平為(128.5±5.8)mmol/L,患者血壓改善程度更高,其神經(jīng)功能缺損改善程度更高,證明綜合護理管理能夠促進患者病情改善。且研究組患者住院時間更短,證明患者康復速度更快。
表1 血壓水平比較(±s)
表1 血壓水平比較(±s)
組別研究組對照組t 值P 值例數(shù)(n)35 35舒張壓(mmHg) 收縮壓(mmHg)護理前96.7±5.4 95.8±5.7 1.05>0.05護理后82.3±4.7 87.9±5.1 5.87<0.05護理前143.6±7.9 144.2±7.3 0.94>0.05護理后128.5±5.8 136.2±7.1 7.94<0.05
表2 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s)
表2 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s)
組別研究組對照組t 值P 值例數(shù)(n)35 35護理前32.7±1.9 32.3±2.1 0.54>0.05護理后23.7±2.8 28.6±2.5 4.81<0.05 t 值7.79 6.23 P 值<0.05<0.05
總的來說,綜合護理管理應用在糖尿病、高血壓合并腦梗死患者中的干預效果更為理想,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