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琴,張照霞
(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yī)院神經外科,廣東 珠海 519000)
吞咽障礙是高血壓腦出血的常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會直接影響到患者對水、營養(yǎng)等的攝取吸收,容易誘發(fā)嗆咳、肺部感染、營養(yǎng)不良等[1]。早期篩查評估患者的吞咽功能,并早期發(fā)現吞咽障礙給予康復護理,能有效促進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復,促進患者康復。我院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采用早期吞咽障礙篩查和康復護理,報道如下。
選擇2015 年6 月-2017 年6 月我院神經外科收治的88 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均為基底節(jié)區(qū)出血,全部患者均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排除合并精神疾病、交流障礙的患者。隨機將患者分成兩組,對照組患者44 例,男31 例,女13 例,年齡在44-72 歲,平均(60.5±4.8)歲;出血量為43-78mL,平均(61.1±9.5)mL。觀察組患者44 例,男28 例,女16 例,年齡在45-73 歲,平均(60.9±5.1)歲;出血量為45-82mL,平均(61.8±9.2)mL。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之間差異不明顯,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圍術期護理干預,主要措施為常規(guī)的術前準備、術后基礎護理、健康宣教、并發(fā)癥護理,對于術后出現吞咽障礙的患者給予常規(guī)康復護理。觀察組患者則給予早期吞咽障礙篩查和康復護理,主要措施為:(1)早期篩查。術后患者意識清醒且可以配合醫(yī)護人員接受評估時立即開展吞咽障礙的篩查,分成兩種方法:①間接吞咽測試?;颊哂枰远俗?,至少取60°坐位,護理人員觀察患者是否可以保持15min 的注意力;患者能否咳嗽或是清嗓子2 次;吞咽口水是否成功;有無流口水;示范患者發(fā)A 和O 音,觀察發(fā)音時是否正常。共5 項,每項完成則計1 分,若中途無法完成則停止,表明存在一定的吞咽障礙。②直接吞咽測試。對于完成間接吞咽測試的患者,繼續(xù)開始直接吞咽測試,依如下順序進行食物的吞咽:首先是糊狀食物(讓患者吞咽糊狀食物的1/2,觀察患者能否吞咽、延遲吞咽、不自主咳嗽、流口水、聲音改變這5 個方面;每個方面完成計1 分,若患者順利完成則計5 分,繼續(xù)進行液體食物的評測);其次是液體食物,選擇3mL、5mL、10mL、20mL、50mL 的飲水讓患者飲用,若全部完成則進入到固體食物的評測。最后是固體食物,取小片面包讓患者在10s 內吞咽,測試3-5 次,觀察患者的吞咽情況。(2)康復護理。對于經篩查存在吞咽障礙的患者,立即開始康復護理,主要包括:①shaker 運動。在每日進餐前讓患者平臥,活動頸部使下巴靠近前胸,眼睛則向下看直到看到腳尖,重復30 次或是1min 后休息1min,再開展1 次。指導患者根據自身的身體狀況確定活動的速度。②吞咽活動度訓練。護理人員將勺子置于患者唇部上下左右部位,要求患者伸舌舔勺,并做咀嚼動作,鍛煉舌肌、咀嚼肌功能;示范指導患者做鼓腮、吹氣、笑、吮吸手指的動作,每次20min,每日1-2 次。③舌肌運動。示范患者將舌伸出,用門牙輕輕咬住舌并用力吞口水,在吞咽時保持舌處于雙唇之間,不得縮回口腔。④咽部刺激訓練。使用冰凍的棉棒蘸取水或是食醋刺激患者的軟腭、舌根、咽后壁,做吞咽動作,每次5-10min,每日2-3 次。⑤口腔清潔護理。保持患者口唇的濕潤,在每次進食后清理口腔和牙齒周圍的食物殘渣,使用漱口水清潔口腔;定期進行咽拭子培養(yǎng),觀察口腔有無感染、潰瘍等,及時對癥處理。
綜合間接吞咽測試和直接吞咽測試評分,總分20 分,得分為20 分的無吞咽障礙,15-19 分為輕度吞咽障礙,10-14 分為中度吞咽障礙,0-9 分為重度吞咽障礙。對比兩組有吞咽功能障礙患者護理前、護理4 周時的吞咽功能評分以及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使用SPSS 16.0 軟件進行計數/計量資料的χ2/t檢驗,等級資料對比行Ridit 檢驗,P<0.05 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見表1 可知,觀察組患者的吞咽障礙發(fā)生率77.27% 與對照組患者75.0% 之間差異不明顯,χ2=0.063,P>0.05;而在吞咽障礙的發(fā)生嚴重程度上,觀察組患者明顯更為輕微,以輕度患者為主,而對照組患者則以中重度吞咽障礙為主,P<0.05。
兩組出現吞咽障礙的患者中,護理前、護理4周時,觀察組的吞咽功能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表2 兩組發(fā)生吞咽障礙患者護理前后的吞咽功能評定對比
在發(fā)生吞咽障礙的患者中,觀察組的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率5.88%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24.24%,P<0.05。
表3 兩組患者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
吞咽障礙是神經系統(tǒng)疾病的常見并發(fā)癥,如:腦卒中、帕金森病等,患者極容易并發(fā)吞咽障礙。在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中,術后的吞咽障礙會直接影響到患者的生理狀態(tài)和心理狀態(tài),影響到患者術后康復[2-3]。而吞咽障礙雖然危害大、發(fā)生率高,但是目前臨床上對其認識還不足,很多科室不重視對吞咽障礙的早期評測篩查,不利于早期干預吞咽障礙,不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復。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行早期的吞咽障礙篩查,通過間接和直接的測試來評測,可以在患者床邊進行,患者清醒后即可開始,評測簡單、實用,且預測效率高,尤其適用于神經外科患者中[4]。過去臨床上常用的洼田飲水試驗評測吞咽功能方法上,單純以吞咽時間和嗆咳作為評測指標,較為粗糙;而本研究中的間接、直接吞咽試驗則涵蓋了構音檢查、自主咳嗽、飲水、吞糊試驗等,可以更加清楚、全面、客觀的反應出患者的吞咽功能,讓患者、家屬等對于吞咽障礙程度一目了然,有利于患者主動配合醫(yī)護人員的檢查和康復護理。通過早期篩查及早發(fā)現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礙征兆,從而早期開展康復護理,通過多種吞咽功能康復訓練來預防肌群廢用性萎縮的發(fā)生,恢復吞咽反射的靈活度,預防誤吸、嗆咳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及早恢復患者的吞咽功能[5-11]。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的吞咽功能發(fā)生率差異不大,但觀察組患者的吞咽功能更輕微,指出及早的篩查有助于臨床醫(yī)師早期發(fā)現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礙狀況,及早發(fā)現吞咽障礙的癥狀。同時通過早期的康復護理促使患者吞咽功能恢復,避免吞咽障礙引起的肺炎、嗆咳、窒息等并發(fā)癥發(fā)生,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表1 兩組患者吞咽障礙發(fā)生情況
綜上所述,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術后早期營養(yǎng)吞咽障礙篩查和康復護理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價值,有助于早期發(fā)現并干預吞咽障礙,促進患者吞咽功能恢復,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