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英,談莉莉
(德陽市人民醫(yī)院,四川 德陽 618000)
目前臨床常見的腦血管疾病是腦梗塞,具有致殘率、發(fā)病率與致死率均高的特點,主要發(fā)病機制是血栓或腦部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對機體動脈管腔造成阻礙,導致患者局部組織發(fā)生壞死情況,患者往往表現(xiàn)為肢體麻木、偏癱或溝通不清等臨床癥狀,早期若不能采取對癥的治療措施,則極易影響其生活質量,因此早期對患者采取護理對策是很重要的[1]。為分析個性化護理對腦梗塞患者吞咽障礙的臨床護理效果,報道如下。
取2016 年10 月-2018 年11 月我院收治的腦梗塞患者70 例,研究組(n=35):男20 例,女15例,年齡51-68 歲,平均年齡(60.04±2.28)歲;病程1-5 個月,平均病程(3.25±1.13)個月;對照組(n=35):男21 例,女14 例,年齡50-69 歲,平均年齡(60.12±2.34)歲;病程1-6 個月,平均病程(3.38±1.24)個月。各資料無差異(P>0.05),可比。
納入標準:兩組經(jīng)MRI 或CT 檢查確診,均符合腦梗塞的診斷標準[2];患者表現(xiàn)為吞咽障礙、飲水嗆咳、舌肌運動困難與軟腭等臨床癥狀;均知情;患者或家屬對《知情同意書》簽字;研究符合倫理委員會的要求。
排除標準:嚴重內分泌系統(tǒng)、肝病或腎病患者;認知功能障礙;合并心肝腎功能障礙;免疫系統(tǒng)疾病;血液系統(tǒng)疾病;嚴重精神異常;依從性差。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給予患者常規(guī)吞咽基礎訓練,包含屏氣發(fā)聲、喉部抬高運動、舌部肌肉鍛煉與發(fā)音鍛煉等,實時監(jiān)測患者各生命體征,發(fā)生異常及時告知醫(yī)師處理,給予其常規(guī)飲食指導或健康宣教等措施。研究組以對照組為基點實施個性化護理,(1)心理指導:病情康復期間需主動與患者交流溝通,定期向其講解吞咽障礙的知識,鼓勵患者勇敢表達自身不良感受,改善心理應激反應,同時協(xié)助其進食期間保持足夠耐心,鼓勵患者主動進食,提高依從性[3]。(2)防誤吸或窒息護理:病情康復期間需密切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囑咐其保持良好的睡眠與休息,患者進食期間需為其營造和諧安靜的周圍環(huán)境,盡量避免與周圍人群溝通,飲水時給予患者半杯水,避免水量過多保持低頭飲水造成誤吸的危險性增加[4]。(3)進食護理:進食期間需囑咐患者充分咀嚼后再下咽,每次喂食量不能超過規(guī)定飲食量,將其進食速度與進食量均控制在合理范圍,同時在患者的床旁合理放置吸引裝置,若發(fā)生嗆咳、誤吸或嘔吐情況需及時清理嘔吐物與分泌物,避免其發(fā)生吸入性肺炎或窒息等情況[5]。(4)健康宣教:實時監(jiān)測患者病情,根據(jù)其年齡、文化程度與既往病史給予患者對癥的健康教育,詳細向其講解疾病誘因、治療流程與注意事項等,提高家屬參與度,告知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嚴格遵循護理流程,保持充足的休息時間加強免疫力與抵抗力,囑咐其盡量保持自主進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吞咽功能評分:參考標準吞咽功能評分量表(SSA)[7]評估兩組患者吞咽功能,吞咽水5-6mL,連續(xù)吞咽3 次,該項分值與治療效果呈負相關。
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參考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量表,分值與治療效果呈負相關。
生活質量評分:參考SF-36 生活質量量表[8],測定兩組生理機能、情感狀態(tài)、生活活力與軀體疼痛評分,分值與治療效果呈正相關。
臨床護理效果:顯效:偏癱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吞咽功能完全恢復正常;好轉:偏癱等臨床癥狀有所改善,吞咽功能基本恢復正常;無效:與上述標準不符且病情惡化,有效率(顯效率+好轉率)與治療效果呈正相關。
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正態(tài)分布數(shù)據(jù)(吞咽功能、神經(jīng)功能缺損與生活質量評分)-t 檢驗,非正態(tài)分布數(shù)據(jù)(臨床護理效果)-卡方檢驗,平均數(shù)±標準差形式表示數(shù)據(jù)分布趨勢,P<0.05,具統(tǒng)計學差異。
護理前兩組吞咽功能與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無差異,P>0.05;護理后研究組較對照組的吞咽功能與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低,P<0.05(具統(tǒng)計學差異),見表1。
表1 兩組吞咽功能與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對比
表1 兩組吞咽功能與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對比
研究組(n=35) 39.02±2.43 20.46±5.17 36.52±4.47 17.25±2.43對照組(n=35) 38.85±2.41 25.53±4.18 36.69±4.51 24.58±3.62 t 0.2938 4.5115 0.1583 9.9461 P 0.7698 0.0000 0.8746 0.0000
研究組較對照組生理機能、情感狀態(tài)、生活活力與軀體疼痛評分均高,P<0.05(具統(tǒng)計學差異),見表2。
表2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表2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研究組(n=35) 56.43±6.38 57.28±6.15 62.39±7.41 48.36±5.25對照組(n=35) 43.29±5.05 50.63±6.47 55.27±6.24 43.27±5.13 t 9.5538 4.4072 4.3481 4.1024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1
研究組較對照組的護理有效率高,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有效率對比[(n),%]
腦梗塞屬于臨床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其具有較高的發(fā)生率、致殘率與致死率,該疾病患者極易發(fā)生吞咽障礙,主要誘導因素是腦干或雙側大腦皮質損傷極易導致機體發(fā)生假性球麻痹,臨床表現(xiàn)為食物誤吸或飲食嗆咳等癥狀,早期若不能采取對癥的治療措施,則影響其生活質量,病情嚴重者極易發(fā)生誤吸造成患者發(fā)生吸入性肺炎,直接危及生命健康,因此切實采取對癥的護理干預是很重要的,改善其吞咽障礙癥狀,對改善患者預后效果具有積極重要的意義。
有研究報道[9],個性化護理能提高腦梗塞患者的臨床療效,根據(jù)患者臨床癥狀與性格特征采取針對性的心理干預措施,受呼吸困難或進食困難等因素影響,導致患者極易發(fā)生焦慮緊張等情緒,其發(fā)生畏食或拒食等現(xiàn)象造成營養(yǎng)攝入不足,對病情康復產(chǎn)生直接影響,因此主動與患者保持良好的交流溝通,將以往治療成功的案例詳細告知其與家屬,改善心理應激反應,確?;颊弑3稚硇挠鋹?,同時病情康復期間需密切觀察其各生命體征,囑咐患者保持良好的休息與睡眠,避免因疲勞發(fā)生窒息或誤吸現(xiàn)象。其次,定期協(xié)助患者完成進食,保持其將食物充分咀嚼后再下咽,將進食速度與進食量控制在合理范圍,同時在患者的床旁常規(guī)放置吸引裝置,便于患者發(fā)生嗆咳、嘔吐或誤吸現(xiàn)象時能及時清理,避免其發(fā)生吸入性肺炎或窒息等情況,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促進病情康復。
孔玉娟,馮美琴等研究中明確指出[10],個性化護理能有效改善腦梗塞患者的預后效果,促進其吞咽功能早期恢復,顯著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改善其生活質量,促進病情康復,降低患者的窒息率吸入性肺炎發(fā)生率,促進其病情早期恢復正常,具有較高的安全性與時效性。
在本次研究中,護理前兩組吞咽功能與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無差異,P>0.05;護理后研究組較對照組的吞咽功能與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低,研究組較對照組生理機能、情感狀態(tài)、生活活力與軀體疼痛評分均高,研究組臨床有效率(97.14%)高于對照組(82.85%),P<0.05(具統(tǒng)計學差異)。由此可證:對腦梗塞患者采用個性化護理能促進其吞咽功能與神經(jīng)功能早期恢復正常,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顯著提高臨床治療效果,促進其病情早期康復,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