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琴平
(江蘇省生產(chǎn)力促進中心,江蘇南京 210042)
近年來,隨著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研設施與儀器數(shù)量、價值快速增長,利用率和共享水平不高的問題逐漸凸顯,科研設施與儀器重復建設和購置,閑置浪費現(xiàn)象比較嚴重,專業(yè)化服務能力有待提高,科研設施與儀器對科技創(chuàng)新的服務和支撐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發(fā)揮。激勵機制是促進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設施與儀器開放共享管理水平及運行效益的一個重要因素。本文以高校、科研院所為研究對象,重點圍繞政策環(huán)境、收入分配調(diào)整、考核綜合評價、人員心態(tài)激勵等方面,從資金、人員、分配、考評等維度進行調(diào)查研究,旨在反映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設施與儀器開放服務激勵機制現(xiàn)狀,分析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問題,為科研設施與儀器開放共享工作的持續(xù)推進提供對策建議。
2014年發(fā)布的《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chuàng)新體系建設的意見》提出,要統(tǒng)一網(wǎng)絡平臺化管理科研設施與儀器,按其功能分類,實施對社會開放;需要建立促進科研設施與儀器開放的評價體系、引導機制、激勵機制和獎懲辦法等。其中,引導機制和激勵機制,是充分釋放服務潛能、提高設備利用效率的重要抓手。根據(jù)科技部的相關要求,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設施與儀器開放服務引導激勵機制主要包括3個方面:一是采取有償服務,對外開放設備的單位可按一定收費標準收取服務費。二是嚴格管控購置新儀器設備的條件,鼓勵各單位盡量利用現(xiàn)有設施開展科研工作。三是建立補助機制,只對各單位科研設施與儀器中開放效果好、用戶評價高的設備進行補助[1]。
北京市提出,科研單位提供設施與儀器對外開放服務,其服務收入視為技術服務收入或科研合同項目收入,允許服務費以不低于70%的比例用于對科研人員的績效獎勵[2]。廣東省針對中小微企業(yè)的現(xiàn)實需求,把30萬元以上的科研儀器也納入開放范圍[3]。上海市在獎勵評估、用戶補貼層面積極推動大型儀器資源共享服務,完善科技創(chuàng)新券申請使用相關政策[4]。江蘇省規(guī)定,科研單位提供設施與儀器對外開放服務,按照成本補償原則、非盈利原則,收取一定的耗材費、水電費、服務費,并在國內(nèi)率先對高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進行系統(tǒng)設計,首次將高校實驗技術系列設置到正高層級[5]。浙江省各市科技局設立創(chuàng)新券制度,發(fā)放額為1億元,有設備需求的企業(yè)憑券到省內(nèi)各科研單位使用其設備,科研單位再憑券從各市科技局兌現(xiàn)[6]。湖北省探索并制定了開放共享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對科研儀器設備開放共享進行雙向補貼[7]。甘肅省設立科研設施與儀器開放共享服務后補助專項經(jīng)費[8]。本文擬對高校、科研院所科研設施與儀器開放共享機制進行初步探討。
2015年1月,國務院印發(fā)《關于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部署通過深化改革和制度創(chuàng)新,加快推進科研設施與儀器向社會開放,進一步提高科技資源利用效率。目前,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設施與儀器開放服務尚存在以下3個方面的現(xiàn)實問題。
一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設施與儀器開放服務收入分配制度仍不健全。雖然越來越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科研設施和儀器對外開放共享工作,也制定了相應的開放共享制度,但專門針對“開放服務收費與分配”制定制度的單位仍在少數(shù)。
二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設施儀器開放服務對外收費困難。有的單位科研設施與儀器分布在各學院(部門),沒有集中管理,無法制定統(tǒng)一的收費標準,也沒有專門的管理服務人員負責收費;有的單位科研設施與儀器數(shù)量較少,僅靠服務收費難以維持儀器運行和人員成本;還有很多單位沒有統(tǒng)一的對外服務部門和資質,不能為服務單位開具“分析測試費”發(fā)票。
三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設施儀器開放服務收益分配優(yōu)勢還未顯現(xiàn)。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設施儀器開放服務獎懲措施不到位、收益分配缺失。相近專業(yè)、技術、行業(yè)領域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競爭關系,對自身有限資源的保護造成了優(yōu)質實驗室資源的浪費。有些單位雖然制定了收入分配制度,但在執(zhí)行過程中具體分配到各機組時,由于科研設施與儀器的種類繁多,存在工作量、分配難以量化的問題。
一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不同特性導致科研設施與儀器考核指標框架與比例設計存在困難。高校的科研設施與儀器集中在課題組以及教授、專家的手中,主要用于科研活動,不直接產(chǎn)生收益,效益主要體現(xiàn)在人才培養(yǎng)、科研成果等方面。
二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設施儀器開放考核評價落實比較困難。服務水平和條件保障指標難于量化,功能利用率指標存在“一刀切”等問題。崗位的不同特性造成服務水平、對象、對社會的貢獻都各不相同,若利用同一指標進行比較,有失偏頗??冃Э己穗y以量化,公平性難以體現(xiàn)。此外,大型儀器的科研成果、服務水平、經(jīng)濟效益等,都不是某單臺套的儀器或機組獨立取得的,往往是某個科室甚至整個單位的儀器群整體努力的結果。因此,以單臺套機組作為評價對象,評價結果與實際情況有所偏差。
三是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設施與儀器開放服務積極性調(diào)動存在困難。缺乏以實驗室技術人員考核評價體系和職稱評定體系為核心的考核評價機制。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實驗技術人員專業(yè)知識要求高,學歷要求和教師類似,但晉升通道卻不如教師崗位靈活,需要年限和文章、項目等,削減了實驗技術人員的積極性。
一是高校和科研院所實驗室技術管理人才結構并不合理。高校和科研院所實驗技術人員的準入門檻普遍要求較高。實際上,對于重復性的日常管理,技術要求不高的崗位其實可適當降低門檻,以免造成人才的浪費。
二是高校和科研院所實驗室技術隊伍的崗位配置有待優(yōu)化。大部分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設施與儀器分散于各院系、部門或各課題組,如果設置專職的管理人員易出現(xiàn)工作量不飽滿的情況,如果采用兼職人員管理則會出現(xiàn)較大的人員流動,從而導致大型儀器設備管理和共享服務質量下降。
三是高校和科研院所實驗室技術隊伍的人才培養(yǎng)機制還有待建立和完善。高校和科研院所針對實驗室技術人員多元化、高層次的培訓和交流相對缺乏。
針對科研設施與儀器開放服務的激勵機制而言,激勵對象包括服務供方即科研設備資源富裕的高校院所,以及服務需方即科研設備資源匱乏的大專院校、社會企業(yè)和個體。筆者將研究探討科研設施與儀器開放服務的提供方,即高校和科研院所內(nèi)部開放服務典型的激勵機制。
目前,國內(nèi)部分高校,通過設立開放測試基金制度,刺激需求,如表1所示。這是科研設備開放共享邁向市場化的第一步。
設立開放測試基金,可以促進跨單位、跨學科的科研合作,提高貴重儀器設備的利用率與完好率,實現(xiàn)資源共享、專管共用和對外開放,還將支持具有實際應用價值或理論意義但缺少儀器設備和經(jīng)費來源的科研項目研究。
維修維護基金是為參與社會開放的科研設備保持運行狀態(tài)提供的資金支持,同時也支持其必要的升級改造。一般重點支持開放率較高、運行時間較長的科研儀器、設備和機組。維修維護基金是刺激供給的基金,一般由儀器設備所在單位申報。
各科研院所及高校需要完善設備使用收費制度,通過合理收費,用于科研儀器和設備的維護、改造,從而壓縮維修維護基金的使用金額。
服務是有成本的。因此,在科研設備開放服務中,適當收費,符合經(jīng)濟規(guī)律,符合管理需要。
服務收費需要以成本核算為依據(jù),成本補償為目的,各科研院所及高校必須規(guī)范儀器設備制定服務收入管理制度,明確各單位及其職能部門的權、責、利,進而明確收入依據(jù)。
各單位儀器設備開放服務收入原則應基本一致,即不以盈利為目的,以成本核算為依據(jù),合理補償科研儀器設備在提供服務過程中的一切費用,包括機組人員勞務費等。
效益分配作為薪酬結構的一種補充,是提高科研設施與儀器使用效益、加強收入分配宏觀管理的重要手段。高校和科研院所對所科研設施與儀器開放服務有償使用所得的共享收益,可以用于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儀器擁有單位用于設立科研設施與儀器開放共享基金或維修維護基金(基金可用于儀器的維護、保養(yǎng)、升級改造與人員培訓);二是儀器使用部門用于儀器使用所消耗的材料費、水電運行費、人員勞務費等日常管理支出;三是單位或部門用于科研設施與儀器開放共享的機組/人員獎勵。
目前,高校和科研院所對科研設施與儀器開放共享服務的收費和支出均實行統(tǒng)一管理、??顚S?。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效益分配方案需根據(jù)單位自身情況而確定。
根據(jù)《關于加強高等學??蒲谢A設施和科研儀器開放共享的指導意見》,要建立分類考核評價辦法,即對于通用科研設備、設施、儀器,重點評價用戶使用率、用戶評價、有效服務機時、服務質量,以及成果產(chǎn)出、水平與貢獻。對于專用科研設施與儀器,重點評價是否有效使用、是否有效組織了高水平專業(yè)團隊以及成果產(chǎn)出、水平與貢獻如何??萍疾繉⒍ㄆ趯蒲性O施與儀器的運行情況、管理單位開放制度的合理性、開放程度、服務質量、服務收費和開放效果進行評價考核。評價考核結果向社會公布,并作為科研設施與儀器更新的重要依據(jù)。
評價考核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nèi)容:科研設施與儀器的運行情況、開放共享的信息系統(tǒng)建設情況,以及開放制度建設情況、開放程度、服務質量、服務收費和開放效果等。重慶市為調(diào)動和激勵大型科學儀器資源共享平臺加盟單位、儀器機組的積極性,出臺了《重慶市大型科學儀器資源共享考評激勵辦法》,對儀器加盟單位的獎勵有章可循。
根據(jù)教育部要求,構建用戶參與的績效評價體系,探索開放共享后補助機制和校內(nèi)調(diào)配制度,把科研設施與儀器開放共享效果與儀器新購和維護的資源投入掛鉤,并根據(jù)開放效果和用戶評價,對提供開放共享服務的單位和技術人員給予績效獎勵,調(diào)動科研設施與儀器開放共享積極性。
表1 部分高校開放測試基金制度要點
作為科研儀器設備的管理單位,各高校需要制定考核評價制度和管理辦法。如設立“設備效益獎”或專項獎勵基金,用于獎勵對科研設施與儀器開放效果好、服務效率高的人員。
各地在實驗室技術人員崗位晉升渠道上開展創(chuàng)新突破,充分調(diào)動服務技術人員積極性,由“要我干”轉變?yōu)椤拔乙伞薄?梢詫⒏咝嶒灱夹g系列設置到正高層級,明確正高級實驗師職責,突破深層次制約儀器開放共享工作的瓶頸。出臺實驗室工程技術關鍵崗位聘任辦法等,鼓勵分級聘任,給予實驗技術人員充分的信任尊重。
清華大學針對校內(nèi)外測試需求,在制度、人力、資金、技術等方面建立長效的運行機制和體系,使得學校大型儀器開放服務能夠健康持續(xù)發(fā)展。清華大學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實踐,很好地驗證了本文提出的激勵機制。
一是設立分析測試基金和維修基金。1986年,清華大學設立分析測試基金(20萬元/年),資助非本儀器機組的教師使用大型儀器。開放基金設立一年多時間,就有21個系的377個項目使用,受到廣泛的歡迎。隨后,學校設立了大型儀器設備維修基金(60萬元/年),對大型儀器設備機組給予支持。1999年清華大學將大型儀器分析測試基金和維修基金合并,設立了實驗室開放基金,學校劃撥??钭鳛閷嶒炇议_放基金,基金總額為600萬元/年[9]。清華大學通過設立實驗室開放基金,資助學校教師使用基金管理系統(tǒng)內(nèi)的儀器設備,調(diào)動教師(使用方)和機組(擁有方)雙方的積極性,促進儀器設備的開放共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對學校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yǎng)提供了有力支撐。
二是堅持非盈利有償服務機制。清華大學在綜合考慮大型儀器日常運行與維修維護、人員聘用及激勵、儀器維保及實驗室保險、儀器大修和技術改造、儀器折舊等費用情況,制定了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大型儀器開放服務收費標準,頒布了《清華大學儀器設備開放共享服務收費管理辦法(試行)》[10],立足校內(nèi)需求,加強對外服務,堅持收費標準的合理性和程序規(guī)范性,得到校內(nèi)外廣泛認同。收費服務機制使得公共條件平臺在聘用實驗技術人員時有較大自主空間,形成自我制約機制,可以根據(jù)實際需求和服務收入情況靈活調(diào)整,容易自發(fā)形成實驗技術隊伍的梯隊結構。
三是建立收入分配機制。平臺的持續(xù)運行需要穩(wěn)定的投入,如儀器日常運行消耗和維修保養(yǎng)、合同制人員費用等;平臺持續(xù)建設的人員隊伍激勵需要有直接的經(jīng)濟手段,而多勞多得是基本原則。清華大學對于大型儀器開放服務收入,考慮平臺、技術隊伍、學校/院系三方面的利益,適當留存維修經(jīng)費后,進行合理分配。清華大學面對當前國內(nèi)學校普遍缺乏大型儀器運行經(jīng)費的現(xiàn)狀,建立大型儀器開放服務收入分配機制,堅持有償服務,用服務收入維持平臺的可持續(xù)運行,適度結存維修經(jīng)費以應對儀器大修是很有必要的[10]。
四是實行開放共享績效考核與激勵政策。學校制定《清華大學大型儀器設備使用效益評價辦法》并頒布實施,綜合考慮平臺服務量、影響力、貢獻度等因素開展效益評價[11],有利于全面了解學校大型儀器設備的使用狀況;通過開展儀器設備效益評價和獎勵、實施公共平臺年度報告制度、開展實驗室評估等具體措施,實行以多勞多得為基礎、兩獎拉動(實驗技術成果獎和實驗技術人員獎)、基金助推(實驗室創(chuàng)新基金)的激勵政策,按崗位和工作業(yè)績發(fā)放工資待遇,有利于調(diào)動實驗技術人員工作積極性,有力地推動了學校大型儀器設備的開放共享,提高了大型儀器使用效率。
五是建立實驗技術人員晉升通道。實驗室工作內(nèi)容繁雜,實驗技術人員的結構類型與層次豐富,對技術人員的要求差別很大。學校把實驗技術人員選聘、評價和晉升、辭退的權利下放給院系[10],讓與技術人員利益相關方做裁判員,選聘技術人員、評價技術人員,從而決定其收入,甚至決定其晉升和退出。學校非常關注實驗技術隊伍的建設,開展技術人員培訓和選派進修,組織技術人員開展分析測試研究、提高專業(yè)服務水平,獎勵優(yōu)秀技術人員等,使得技術隊伍始終保持活力,人員結構層次合理。
清華大學儀器設備資源豐富,開放共享歷史早、共享意識強,采取集中資源、統(tǒng)籌建設,政策引導、資金支持,專業(yè)服務、評價激勵等方式積極推動大型儀器開放共享,是對高校儀器設備共享的有益探索,采取的大型儀器開放服務激勵措施和方式方法值得借鑒和推廣。
本文以高校、科研院所為研究對象,重點分析了政策環(huán)境、收入分配、考核評價、人員激勵等方面,從資金、人員、分配、考評等因素,反映了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設施與儀器開放服務現(xiàn)狀,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問題?,F(xiàn)為科研設施與儀器開放共享工作的持續(xù)推進,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深化對高校和科研院所儀器設備開放共享激勵制度的研究,堅持問題導向,逐一研究制定解決方案。如針對評價“一刀切”問題,開展分類評價,對科研設施與儀器分類管理與評價。對于“工具型”的科研設施與儀器,如電子計算機等,年有效機時定額可定得相對高些;對“服務型”科研設施與儀器,如分析類儀器,年有效機時定額可按一般標準制定;而對“高技術型”的科研設施與儀器,由于使用面較窄,年有效機時定額可比前兩者低些。如針對收費問題,設立合理的共享價格體系,確保開放大型儀器維修、耗材、人員成本,同時也要防止價格設置過低而導致國有資產(chǎn)流失。
國家和地方有關部門要盡快建立獎懲機制,對開放效果好、用戶評價高的管理單位進行獎勵,對于不按規(guī)定如實上報科研設施與儀器數(shù)據(jù)、不按規(guī)定公開開放與利用信息、開放效果差、使用效率低的管理單位,應予以通報,限期整改,并采取停止管理單位新購儀器設備、在申報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項目時不準購置儀器設備等方式予以約束。高校和科研院所本身需要根據(jù)自身情況,不斷完善科研設施與儀器開放服務激勵機制。從設計實驗技術人員的崗位職責出發(fā),圍繞科研設施與儀器開放共享,采取物質與精神相結合、個人與團體相結合等方式,建立獎勵為主、懲戒為輔運行機制。
目前,在我國高校和科研院所中,具有“實驗技術人員”這一職稱評定制度的單位,不超過50%,設置正高級職稱的則更少,尤其是一些省屬高?;緵]有正高職稱通道,導致實驗技術人員缺乏發(fā)展空間,挫傷工作積極性。因此,評價內(nèi)容應強調(diào)實驗室技術人員為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的意識、工作量和貢獻度、注重其在實驗技術崗位上所作出的業(yè)績和貢獻以及在同行中的影響力和實驗技能水平。此外,各級單位應調(diào)整分配制度,適當增加實驗技術人員收入,使實驗技術人員能夠安心工作,舒心工作。
一方面,面向全省高校院所,建議設立“共享服務獎”,開展儀器設備共享服務典型案例的挖掘、獎勵、宣傳和推廣,開展形式多樣的儀器共享活動,在全社會不斷強化共享導向。另一方面,面向各地企業(yè)、園區(qū)及科研工作者,調(diào)動他們向高校院所尋求共享服務的積極性,采取發(fā)放科技創(chuàng)新券等方式,進一步擴大需求方市場規(guī)模。此外,倡導標注所使用的儀器設備的信息及其來源,讓客戶知道所獲得數(shù)據(jù)的設備性能等,以確保所獲得結論的可信度及可復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