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海燕
2014年南通市提出課堂教學改革三點基本要求,即限時講授、合作學習、踴躍展示。所謂“限時講授”,指教師在課堂上的講授不能超過學生活動時間的一半,留出更多的是時間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交流。那么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如何實現“限時講授”呢?
一、更新觀念,實現課堂角色大轉變
實施新課改,教師由傳統的傳授者,由課堂的主導者、控制者,朝著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這個方向轉變,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組織小組學習、合作探究等方式,將課堂時間還給學生,多給學生機會,讓他們大膽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互相取長補短,集思廣益,使課堂成為“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學習天地。“雪融化了是什么?”標準答案是“水”,可是到了孩子的眼中,是那美麗的“春天”。故事雖然老套,可是卻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深思:只有營造出民主平等、和諧自主的課堂氛圍,徹底摒棄以往那種灌輸式、一問一答式等單調乏味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大膽地表現出好奇心、挑戰(zhàn)心、想象力、動手能力,才會使學生的思想無拘無束,創(chuàng)新靈感凸顯。
二、聚焦課堂,實現課堂主控權大交移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是新課改的主陣地,同時是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的主陣地。作為教師,唯有聚焦課堂,通過組織、引導學生品詞析句、朗讀感悟、合作探究、討論思辨,從而在學習中感知,在朗讀中品悟,在討論中明晰,在思辨中升華。
1.緊扣課題,激發(fā)興趣
課文題目是一篇文章內容的高度凝練與概括。新課伊始,在預習的基礎上,通過引導學生品味題目中的關鍵詞語,或以質疑的方式開啟課文的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例如學習《山谷中的謎底》時,教者引導學生結合預習扣題提問:“謎”和“謎底”的含義是什么?山谷中的“謎”是什么?“謎底”又是怎樣的?這個“謎底”揭示了怎樣的道理?
再如教學《花瓣飄香》時,疏通字詞、初讀課文后,教師以“課文為什么以‘花瓣飄香為題”組織討論,孩子們帶著問題再次閱讀課文。有的從課文的內容出發(fā),認為課文講述一個小女孩摘花瓣送給生病的媽媽的感人故事,從那美麗的花瓣,折射出小女孩的美好心靈。有的同學認為:課文中有許多描寫小姑娘和花瓣的語句,如“有個小女孩俯在花前,在花叢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帶露水的花瓣,雙手捧著,然后飛快地穿過田野,跑遠了。”這句話寫出了小姑娘小心翼翼、怕露水滾落的樣子,而“飛快”則是因為小姑娘怕風把花瓣吹走,急著跑去把花瓣送給媽媽,怕露水干了,怕香味會散掉。一片小小的花瓣包含了小女孩對媽媽的一份真情;一片小小的花瓣,滿溢著濃濃的愛,傳遞著深深的情。聯系課文內容,品味精美詞句,孩子們的思維得到觸發(fā),更感受到小女孩的那顆美麗的童心與愛心。
2.咬文嚼字,品詞析句
課文中許多精美詞句,含義深邃,極富美感,需要我們反復誦讀,反復品味,才能體會其中深意。例如課文《師恩難忘》字里行間流露出對老師的尊敬和愛戴之情。細細品味,濃濃的師生情躍然紙上 ?!斑@些故事有如春雨點點,滋潤著我?!绷⒖套屛覀兟撓氲蕉鸥Φ拿洌骸半S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我們就像一棵棵幼苗,期盼著春雨的降臨。這句話一方面把田老師講的故事比喻成“春雨”,另一方面又把我們比喻成茁壯成長的幼苗,突出了田老師的故事對我們的成長所產生的巨大影響,同時也照應了后文:“談起往事,我深深感謝老師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學的種子?!彼哪陙恚锢蠋熃o大家講了許許多多的故事,滋潤著孩子的心田,在潛移默化中,激發(fā)了作者對文學的向往。這“文學的種子”實際上就是指田老師給我們講的那些故事,并且隨著學生的成長在我們的心中生根、發(fā)芽、長葉、開花,結出了累累碩果。
3.突破難點,爭論思辨
對于課文的重點和難點部分,往往是老師們需要下大功夫花大時間的地方,教師適當地放手,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討論探究,甚至組織辯論的形式,讓學生自己從課文中尋找答案,從積累中尋找依據,從爭論中收獲體驗,從辯論中明悟道理。如在教學《愛因斯坦和小女孩》時,教師組織“愛因斯坦是不是最偉大的人”小辯論,孩子們紛紛閱讀書籍,搜索網絡,尋找自己的理論依據:
甲方:我覺得愛因斯坦不能算是最偉大的人,因為他年紀那么大了,胡子頭發(fā)亂七八糟,還不會照料自己,衣服又肥又長,居然還穿著拖鞋。
乙方:我覺得愛因斯坦是最偉大的人,因為他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科學研究、思考問題。
甲方:老師曾經說過:“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一個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怎么能是最偉大的人呢?
乙方:愛因斯坦是一個惜時如金的人,他幾乎分分秒秒都用來探索自然奧秘。年輕時的他推著兒子的小車在街頭邊走邊思考問題,差點被馬車撞了;在橋頭等一位學生時,掏出紙進行計算,雨水淋濕了他的衣服也沒有覺察……你說,他哪來時間和精力去打理自己的生活瑣事?
乙方:愛因斯坦是那么平易近人,虛心接受別人的批評,并善于向別人學習,后來他不是按照小女孩的建議把自己和工作室收拾得整整齊齊嗎?他的相對論對世界科學史做出了巨大貢獻;他的物質粒子可以轉變?yōu)榫薮竽芰康睦碚?,已由原子彈、氫彈的威力得到確證。1921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被確認為整個人類歷史上的科學巨人。這一切難道不說明他是最偉大的人嗎?
甲方同學心悅誠服。這樣的結論比老師簡簡單單地用一句話“因為愛因斯坦發(fā)明了相對論……所以他是最偉大的人”效果好得多,不僅爭出了結論,更重要的是孩子收獲了一種理念:“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wèi)你說話的權利?!?/p>
三、結語
實現小學語文課堂的“限時講授”,不僅僅是形式上的課堂主控權的交移,更多的是教學理念帶來的巨大變化,教師要將課堂上大部分的時間留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為學生創(chuàng)造輕松、自由的學習時間與空間,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提高思維能力,發(fā)展語文核心素養(yǎng),這樣才能讓閱讀教學才能走向本真。
【作者單位:海安市城東鎮(zhèn)南屏小學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