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維品質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的其中一個重要維度,巧借“繪本”故事,通過感知故事內容、理解故事情節(jié),領會故事內涵,立足故事語用,提升學生思維的準確性、深刻性、批判性及創(chuàng)造性。
【關鍵詞】繪本故事;提升思維
【作者簡介】張海珊,廣東省中山市東鳳鎮(zhèn)永益小學。
“繪本”是文字與圖畫相輔相成的故事書,集鮮明性、生活性、教育性、趣味性為一體,深受學生喜歡。小學英語閱讀主要通過閱讀材料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發(fā)展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在教學中,我們可巧借 “繪本”故事,提升學生思維品質。
一、感知故事內容,提升思維準確性
“繪本”是由形象生動的圖畫與簡單易懂的文字組成,給讀者提供真實的視覺與美感。在閱讀故事前,可根據(jù)“繪本”故事的標題,封面信息等,通過呈現(xiàn)與“繪本”故事相匹配的歌曲、視頻或者以主題游戲、頭腦風暴等方式導入話題,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與推理能力。如“繪本”故事《Wheres my mother?》從文本的表面信息,學生只會對答,“Are you my mother?”,“No, Im not”. 大大地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我們要深挖文本的內在含義,通過看封面信息設疑,讓學生進行思考:
Q1: What animal can you see? A tadpole.
Q2: What else animals do you know?
A fish. A snake. A crocodile. A frog.
Q3: What can they do? Swim
結合學生認知特點與生活經驗,培養(yǎng)學生通過讀圖,預測對話內容,并通過層層深入地給予學生啟發(fā)和點撥,幫助學生了解課文中提及的不同動物、生長環(huán)境等,引導孩子從閱讀材料中尋找特定信息,培養(yǎng)學生看圖、讀文本、獲取信息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并讓其思維變得更深更廣,提升思維準確性。
二 、理解故事情節(jié),提升思維深刻性
閱讀是語言學習的一項重要技能,從文字系統(tǒng)中提取信息的過程,是學生學習語言和感受語言的重要途徑。根據(jù)“繪本”內容設計相應的教學活動,引領學生整體感知語篇,了解文本,掌握故事的情節(jié)細節(jié),獲取具體信息,在整體情境中進行學習語言知識,以任務型的教學策略,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
如“繪本”故事《Wheres my mother?》,在初步感知的基礎上,讓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對故事進行整體感知和把握故事情節(jié),并引導學生通過學會抓住5個W——What、Who、Where、When、Why等關鍵詞語,理解內容。
Q4: Where do they find their mother?
Q5: Whos their mother?
Q6:Why?
引導學生細致觀察圖片,啟迪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學會讀圖獲取重要信息源,感知對話情景,檢測學生的讀圖能力和對文本的理解情況,同時發(fā)展學生分析、對比、判斷的思維能力,提升信息處理能力,發(fā)現(xiàn)文本話語呈現(xiàn)的原理和邏輯性,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提升思維深刻性。
三、領會故事內涵,提升思維批判性
“繪本”故事最能體現(xiàn)人文精神和文化內涵,通過閱讀領會其鮮活、真實、生動的語言,對奠定學生的人文底蘊、構筑學生的“內在精神”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其所蘊涵的哲理和道德寓意能夠使學生在思想情操和道德品質方面受到熏陶,并能夠幫助學生更深刻地了解本國和世界的文化及其差異,拓展視野。
“繪本”故事《The Giving Tree》是一個能激發(fā)學生感恩意識的故事,教學中,通過講解、動作演示、圖片、實物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在解答問題What did the boy want? What did the tree give? 讓學生好地理解The tree loved the boy, and the boy loved the tree, too. 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通過開放式教學任務Imagine and say: What would happen next? 進一步理解樹的給予與感情的變化,領悟對文中隱含之意,激發(fā)學生的感恩情懷,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標題的意義,達到語言綜合運用的同時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提升學生的判斷分析能力,提升思維品質。
四、立足故事語用,提升思維創(chuàng)造性
在語言課堂里,所有思維品質主要通過語言實踐來達成,通過聽、說、讀、寫習得語言,內化運用語言,豐富語言積累,根據(jù)學生的能力發(fā)展需要,我們要通過“繪本”故事,創(chuàng)設一定的語用環(huán)境,立足語用、習言得意,立足文本,活化語用,學以致用,講出精彩。
在閱讀 “繪本”故事中,除了理解內容以外,還要有表達的欲望,通過交流思想,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教學活動設計注重話題視角與功能視角相結合,注重主題思維的激發(fā)與提升,借助“繪本”故事,挖掘并利用其情感因素、思辨內涵,以文載道,借助文本語言的工具性來實現(xiàn)人文性。并結合多元智能理論原則,考慮學生之間的差異,設計多層次的活動任務,如:分角色表演故事、復述故事、續(xù)寫故事、創(chuàng)編故事等,使他們從各個方面得到切實而充分的訓練,讓學生善于展開全面的思維過程,運用自己邏輯思考問題的過程,促成個體深度思考,在發(fā)散與拓展中培養(yǎng)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凝聚思維品質的廣度和深度。
“繪本”故事賦予讀者文字信息、知識情感、生活經驗與文化內涵, “繪本”故事讓學生經歷語言感知、話題體會、信息處理、體驗感受、語言運用、思維啟迪的過程,讓學生在把握文本脈絡、梳理文本信息、獲取和甄別信息中提升判斷、分析、概括、推理能力,彰顯了思維的邏輯性和靈動性;在大膽質疑與自主實踐語用中提升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性思維,點亮了英語“繪本”故事的精彩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