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彩紅 馬鏡雯
【摘 要】目的:對于住院的精神疾病患者,進行藥物治療,做好全面的治療效果的觀察和記錄。方法:選擇2017年1月—2018年12月來我院進行治療的精神疾病患者198例,對患者在2017年1月—2017年12月的服藥情況和治療情況作為對照組,對患者在2018年1月—2018年12月的服藥情況和治療情況為實驗組,進行患者滿意度情況進行調查,綜合計算得到相應的結果。結果: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實驗組中PANSS評分為13.29±9.89,SDSS評分為43.21±12.39,滿意度為45.29%;對照組中PANSS評分為43.71±13.29,SDSS評分為78.19±28.21,滿意度為96.21%。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結論:對住院精神疾病患者進行有效的藥物治療,可以明顯提升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療水平,改善患者的服從性,實現(xiàn)患者及家屬滿意度的提升,因此可以將對住院精神疾病患者藥物治療在臨床上進行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住院;精神疾病患者;藥物治療;臨床;研究
【中圖分類號】 R181.3+2 【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2-3783(2019)03-03-230-02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1月—2018年12月來我院進行治療的精神疾病患者198例,對患者在2017年1月—2017年12月的服藥情況和治療情況作為對照組,對患者在2018年1月—2018年12月的服藥情況和治療情況為實驗組。在198例患者中,男性100例女性98例,年齡19—78歲,平均年齡52.19±2.87歲。對于所有的患者進行全面的病情了解和研究,患者均符合本次實驗要求。在開始實驗前,對所有的患者和家屬進行實驗協(xié)議書的簽訂,確?;颊吆图覍賹τ趯嶒炦^程的全面了解。
1.2 方法 對于對照組的患者,采用一般的藥物治療的方式。對于實驗組患者的研究,采用針對性藥物治療方式。通過分析和研究發(fā)現(xiàn),對于實驗組的患者一般要進行病情的先行分析,由于不同的患者自身的病情不同,所以采用的藥物治療方式不同。一般情況下對于出現(xiàn)情感障礙的精神疾病患者,利用三環(huán)類抗抑郁劑、氯氮平和碳酸鋰進行治療,由于患者的病情不同,所以采用的藥物濃度有一定的差異。對于精神分裂癥引發(fā)的精神疾病患者,使用奮乃靜、利培酮、氯丙嗪、舒必利和氯氮平進行治療。對于由腦器質精神障礙引發(fā)的精神疾病患者,采用奮乃靜、氟哌啶醇、卡馬西平、氯氮平等藥物進行治療,確保獲得較為良好的治療效果。在治療結束后,對于患者的PANSS評分、SDSS評分以及滿意度變化進行對比分析,得出相應的結果。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對本次研究中,所有的數(shù)據(jù)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9.0進行處理,利用X2檢驗。
2 結果
3 討論
到目前為止,我國的精神疾病患者的數(shù)量已經十分龐大,不但由于社會壓力的不斷增加,還有社會運行速度的提升,使得很多自身容易出現(xiàn)過于疲憊的現(xiàn)象。久而久之,就出現(xiàn)了一些相應的精神疾病。精神疾病在臨床上的表現(xiàn)就是行為紊亂,具有一定的思維障礙,而且容易出現(xiàn)妄想和幻覺的癥狀。一般的患者自身的社會活動力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再加上情感精神障礙、癲癇等多種疾病的發(fā)生,使得很多患者在病情容易出現(xiàn)反復的問題。一些患者在進行急性治療后,雖然獲得了較為良好的和治療效果,但是后期的復發(fā)率比較高,再加上沒有后期的規(guī)范治療,導致治療的效果差強人意。
通過對精神疾病的全面分析和研究發(fā)現(xiàn),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找到精神疾病的發(fā)病原因,因此治療的時候無法確保完全根治。再加上精神疾病患者在進行急性治療后,還需要進行長期的服藥,不然容易出現(xiàn)病情的反復,所以會導致患者自身出現(xiàn)功能認知的差異,導致藥物的服從性不斷降低。在本次研究中,實驗組中PANSS評分為13.29±9.89,SDSS評分為43.21±12.39,滿意度為45.29%;對照組中PANSS評分為43.71±13.29,SDSS評分為78.19±28.21,滿意度為96.21%。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因此,對于精神疾病的患者,采用有效的藥物治療,做好全面的藥物管理,可以逐步提升患者的康復效果,確保患者具有較為明顯的服藥依從性,家屬和患者的滿意度也會逐步提升。可以將本次實驗的結果,進行臨床的推廣,確保全面提升我國精神疾病患者的綜合康復速度。
參考文獻
[1]精神疾病患者病恥感與其就醫(yī)行為的關系研究[J].高萍,李麗娜,王成剛.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16(01)
[2]住院精神疾病患者伴發(fā)低鉀血癥的防治[J].蘇亞梅,羅傳琳.中國民康醫(yī)學.2016(01)
[3]行為治療對住院慢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復作用[J].周永明,羅明,劉霞,劉先群,高玉娥.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11(02)
[4]重型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禍影響因素分析[J].譙小偉,邸兆信.國外醫(yī)學(醫(yī)學地理分冊).2016(04)
[5]精神疾病患者家庭環(huán)境及其一級親屬人格特征[J].牛琪惠,楊磊,張力方,李妍,李幼輝.四川精神衛(wèi)生.2016(06)
[6]重型精神疾病患者救助2年隨訪情況分析[J].馬新蓮,王玲花,王彩麗,李艷,趙敏強.兵團醫(yī)學.2016(03)
[7]對中國未來精神疾病患者該如何安全有效管控的思考[J].徐勇軍,于曉紅.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1)
[8]精神疾病患者伴發(fā)橫紋肌溶解癥的常見原因[J].徐斐康,張毅,陳美娟.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