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永瓊
【摘 要】目的:探究依帕司他聯(lián)合甲鈷胺治療老年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及對患者滿意度評價。方法:選擇我院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間收治的66例老年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隨機將患者分為接受常規(guī)甲鈷胺治療的對照組及接受依帕司他聯(lián)合甲鈷胺治療的觀察組,每組33例患者,觀察對比兩組臨床治療效果及患者對治療的滿意度評價。結果:治療后,兩組患者TSS平均均有下降,且觀察組治療后TS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正中神經及腓總神經感覺支及運動支的傳導速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滿意度(96.97%)顯著高于對照組(81.82%),(x2=3.9952,P=0.0456)。結論:臨床對老年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應用依帕司他聯(lián)合甲鈷胺治療,可有效提高患者神經傳導速度,改善臨床疼痛麻木等癥狀,提升患者對治療的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依帕司他;甲鈷胺;老年2型糖尿病;神經病變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2-3783(2019)03-03-109-01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糖尿病發(fā)病率在我國呈現(xiàn)出顯著增長的趨勢,已超過10%,2型糖尿病作為糖尿病中一種常見類型,其發(fā)病率占到整個糖尿病發(fā)病率的90%,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發(fā)生率較高,為提高其臨床治療效果,現(xiàn)進行本次研究,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間收治的66例老年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隨機將患者分為接受常規(guī)甲鈷胺治療的對照組及接受依帕司他聯(lián)合甲鈷胺治療的觀察組;對照組33例,男21例,女12例,平均年齡68.99±5.12歲;實驗組33例,男19例,女14例,平均年齡68.15±5.64歲;兩組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在對照治療前均給予兩組患者行常規(guī)糖尿病健康護理、飲食指導、適當運動以及胰島素藥物注射治療等基礎治療;
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甲鈷胺治療,主要為口服甲鈷胺(辰欣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1425),每次口服劑量為500μg,每日服用3次;
觀察組接受依帕司他聯(lián)合甲鈷胺治療,其中甲鈷胺口服治療方法同對照組,此外增加依帕司他(揚子江藥業(yè)集團南京海陵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012)口服治療,每次口服劑量50mg,每日服用3次;
兩組患者的治療療程均設定為3個月。
1.3 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臨床治療效果及患者對治療的滿意度評價。①對患者下肢及足部在治療前后的出現(xiàn)麻木、疼痛、異常及灼熱等癥狀出現(xiàn)的的嚴重程度及發(fā)作頻率按照神經病變主覺癥狀評分表(TSS)進行綜合評估,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癥狀越嚴重[1];②利用肌電圖對患者右側正中神經及腓總神經感覺支及運動支的傳導速度進行測定;③給予患者發(fā)放問卷調查表讓患者對治療過程進行滿意度評價,評價指標具體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利用SPSS17.0軟件對本次實驗記錄的數(shù)據(jù)信息進行分析,其中計數(shù)資料檢驗值為x2,表示為%,計量資料檢驗值為t,表示為均值標準差,P<0.05代表其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治療前后TSS評分 治療前,兩組患者TSS評分相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患者TSS平均均有下降,且觀察組治療后TS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下表1:
2.2 對比兩組正中神經及腓總神經感覺支及運動支的傳導速度 治療前,兩組患者正中神經及腓總神經感覺支及運動支的傳導速度相比無顯著差異,治療后,兩組患者正中神經及腓總神經感覺支及運動支的傳導速度均有所提高,且觀察組傳導速度顯著高于對照組,見下表2:
2.3 對比兩組治療滿意度 觀察組患者治療滿意度(96.97%)顯著高于對照組(81.82%),(x2=3.9952,P=0.0456),見下表3:
3 討論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作為糖尿病的一種主要并發(fā)癥,由于其早期發(fā)病時無明顯癥狀,一般不會引起患者的重視,一旦病情惡化,將會威脅到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2]。
甲鈷胺作為一種含鈷活性維生素B12,其中央鈷分子結合甲基結構使其更易進入神經細胞促進核酸及蛋白質的合成及神經細胞的代謝,有利于受損神經的修復;而依帕司他作為一種可改善糖尿病多元醇代謝紊亂的醛糖還原酶抑制劑,同樣有助于神經細胞代謝的改善[3],并且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能夠有效減少患者細胞內的脂質氫過氧化物。
結合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TSS評分有下降,且觀察組治療后TS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正中神經及腓總神經感覺支及運動支的傳導速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滿意度(96.97%)顯著高于對照組(81.82%),(x2=3.9952,P=0.0456)。
綜上,臨床對老年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應用依帕司他聯(lián)合甲鈷胺治療,可有效提高患者神經傳導速度,改善臨床疼痛麻木等癥狀,提升患者對治療的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林飛鴻,伍瑚,呂志云.依帕司他聯(lián)合甲鈷胺治療老年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及對患者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8,13(34):114-115.
[2]侯靜雯,侯志梅,王娜, 等.依帕司他聯(lián)合甲鈷胺治療老年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J].醫(yī)學綜述,2017,23(5):1013-1017.
[3]徐恒敏.依帕司他聯(lián)合甲鈷胺治療老年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效果觀察[J].心血管外科雜志(電子版),2017,6(4):41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