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吳
(四川師范大學 舞蹈學院,四川 成都 610000)
芭蕾舞之所以能夠被稱為美麗的象征,不僅因為對舞者身體比例要求高,更是對舞者的舞姿要求高,要求舞者在與地心引力對抗的同時,還要將動作的輕盈和靈動表現出來,從而將芭蕾舞的美表現出來,所以芭蕾舞的表演是充滿著美感意識的。
芭蕾舞在培養(yǎng)人形成審美意識過程中有著重要的價值,而芭蕾舞本身也具有重要的審美價值。芭蕾起源于意大利,但是早期的芭蕾舞并沒有如今我們所看到的芭蕾舞這么嚴謹和優(yōu)秀。芭蕾的雛形產生于十五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最初的芭蕾舞只是宮廷貴族們的宴會上表演性的活動之一。隨著芭蕾舞的發(fā)展,受到了法國王室的喜愛,也大大地推動了芭蕾舞在法國的發(fā)展,從而一步一步形成了較為規(guī)范的芭蕾舞體系。
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在浪漫主義思潮的影響下,浪漫芭蕾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此時,許多藝術家通過作品來將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現出來。在浪漫主義時期,芭蕾舞也具有重要的審美價值。在浪漫主義的影響之下,當時的芭蕾舞大部分的題材都是將現實中不存在的美好戀情表現出來,并且以普通民眾作為主人公的設定來吸引觀眾的注意,并且大大地滿足了當時觀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心理。在《仙女》這部舞劇中,女演員瑪麗塔里奧尼將芭蕾最具代表性的一個象征——腳尖舞帶入了大眾的視野。而這一時期的芭蕾舞劇《吉賽爾》憑借著精湛的藝術表現力與唯美哀傷的愛情故事成為了浪漫芭蕾時期具有代表性的一部舞作。
這一時期是芭蕾發(fā)展的鼎盛時期,我們現在所熟知的《天鵝湖》、《睡美人》、《胡桃夾子》等芭蕾舞劇就是古典芭蕾時期的代表作。比如《天鵝湖》之所以能夠成為古典芭蕾舞的經典,主要的特點有三點:第一是《天鵝湖》具有優(yōu)美的旋律,由柴可夫斯基創(chuàng)作的優(yōu)美而華麗的樂曲,成為了芭蕾作品中經久不衰的經典;第二是舞蹈的內容是純美的童話故事,能夠吸引人們的注意,讓觀者回味無窮;最后是《天鵝湖》當中黑天鵝所表演的有著強烈震撼力的32個“揮鞭轉”,是芭蕾舞旋轉技術的巔峰,給予觀眾震撼的感覺。
在西方,藝術家們在進行現代芭蕾舞創(chuàng)作的時候,作者將古典芭蕾舞嚴格而固定的條條框框拋棄,然后采用創(chuàng)新而獨特的形式,形成了新型的現代芭蕾舞風格,現代芭蕾的舞者往往不用足尖了。隨著現代芭蕾舞的誕生,標志著芭蕾舞的又一發(fā)展,不僅是對傳統(tǒng)芭蕾舞的突破,更是一種創(chuàng)新的藝術,對之后的芭蕾舞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芭蕾舞中所表現出來的美感意識其實是一種思維形式,并且是人類獨有的。所謂的美感也就是事物本身存在的美,然后這些美引起了審美主體心中的喜悅之情,從而對實物進行了審美評價,而審美評價的過程則是美感意識形成的過程。而芭蕾舞的美感意識則是指在芭蕾舞的表演過程中,舞者所產生的心理現象。自從芭蕾舞出現之后,經過了長時間的發(fā)展和調整,從而形成了今天的完整體系。其中芭蕾舞最主要的藝術特征包括十個方面,分別是開、繃、直、立、輕、準、穩(wěn)、美、弧、長,這十個審美標準都是評價芭蕾舞的重要標志。而芭蕾舞又是具有一套完整的舞蹈體系,在舞蹈訓練和表演過程中,是具有非常規(guī)范的審美格式和規(guī)律的,所以和其他舞蹈相比,芭蕾舞更注重規(guī)范性和科學性的訓練,從而形成了芭蕾舞獨有的形式美。
美是藝術的基本屬性,舞蹈通過人的肢體動作作為基礎藝術表現形式,舞者的動作是舞蹈的最基本元素,所以和其他藝術相比,舞蹈是具有形式美的特點。芭蕾舞最初形成是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通過長時間的發(fā)展,逐漸形成了獨有的舞蹈技巧,藝術家們還通過各種技巧動作的延伸與發(fā)展,從而創(chuàng)作出更多有關于跳躍、旋轉的舞蹈技巧,形成了芭蕾舞獨有的舞蹈動作。在進行芭蕾舞審美評價的時候,必須要對舞者的“開、繃、直、立”進行嚴格的審美評價,通過這四個方面的審美特征,從而更好地將芭蕾舞中的張力表現出來。在芭蕾舞表演當中,舞者通過自身優(yōu)雅的身姿、輕盈的跳躍以及娉婷的旋轉,將芭蕾舞的舞蹈張力充分地表現出來,就此形成了舞蹈的美感意識,使得芭蕾舞的藝術魅力長久不衰。
在表演過程中,芭蕾舞是具有很強的張力,芭蕾舞中的張力表現對于美感意識的形成有著重要的作用。在芭蕾訓練過程中,舞者要和地心引力進行對抗,努力讓自己的身體形成向上挺拔的狀態(tài),進而將舞蹈的張力表現出來。芭蕾表演時,舞者要有意識地將腿部的線條拉伸,并且以身體作為中心來將舞姿延伸,最大限度地占用舞臺空間,提高舞臺表現的主體性。所以芭蕾舞在訓練過程中,對于舞者的肌肉以及肌肉線條要求非常高,對舞者的動作技巧要求也非常高,這樣才能保證將芭蕾舞的美感以及藝術魅力充分地展現出來。
要在芭蕾舞表演中體現出美感意識,首先要求舞者形成整體的美感意識,舞者通過自身對于舞蹈的理解和分析,結合自己的審美,進而形成整體的美感意識。在芭蕾舞的美感意識體現過程中,舞者不僅要意識到自身審美主體的存在,更是要將審美主體的身份轉換到審美客體的身份。也就是說,芭蕾舞者要通過自身的舞蹈動作,對舞蹈表演進行藝術的凈化,然后形成舞蹈美,更好地滿足觀眾的審美需求,這個就是芭蕾舞美感意識的體現過程。所以,要將芭蕾舞的美感意識充分地體現出來,芭蕾舞者不僅要加強對舞蹈動作的訓練,更要加強對美感意識的訓練,從而通過優(yōu)美精準的舞蹈動作將芭蕾舞的舞蹈靈魂表現出來。所以在訓練當中,舞者要學會如何運用身體的動作來掌握芭蕾舞形式美的特點,加強對整個身體的控制,獲取更強更穩(wěn)的肌肉力量,保證在舞蹈表演當中,身體能夠協(xié)調地運轉,能夠將芭蕾舞的特點完美地展現出來。
芭蕾舞的表演是舞者身心結合的表演,舞者要通過內在的生命力來將外在的舞蹈動作表現出來,并且通過兩者相互融合,將芭蕾舞的藝術美感充分地表現出來。所以要將芭蕾舞的美感意識體現出來,舞者要做好對表演技巧的訓練,加強技巧之間的相互融合,在訓練中,舞者要加強對跳躍、旋轉等動作技巧的掌握,要注重訓練身體的柔韌性和穩(wěn)定性,盡量將舞蹈動作的表現做到身體的極限,提高舞蹈表演的效果。
在進行芭蕾舞表演過程中,舞者始終要將美感意識貫穿整個表演過程,芭蕾舞中的重要特點之一,腿部的外開,是和我們身體的自然狀態(tài)進行對抗的一個過程,不僅要加強訓練,形成肌肉意識,更是芭蕾舞表演審美特征的內容之一。腿部外開,要求舞者的髖關節(jié)、膝關節(jié)和踝關節(jié)都要向外旋轉90度,并且保證腿部的五個位置都要處于外開的狀態(tài),要求舞者將動作表現做到身體的極限。但是在舞蹈動作表演當中,舞者還要保證舞蹈的優(yōu)雅,所以舞者要盡量將身體拉長,四肢向外向遠延伸,提高腿部的比例,在給予人優(yōu)雅感覺的同時,還要將舞蹈的張力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芭蕾舞是具有很強的藝術價值的,作為一名芭蕾舞者,要將舞蹈的藝術充分地表現出來,不僅要加強對舞蹈動作的專業(yè)訓練,更是要具有更高的美感意識,從而更好地規(guī)范舞蹈的動作,使得舞蹈更具有藝術感染力,因此加強對芭蕾舞者的美感意識培養(yǎng)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