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銀想
課堂導入是整個教學過程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一個精彩的導入能夠激發(fā)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并積極主動的融入和參與到課堂中來,對于完成教學任務起到了積極的推動效果。因此,在初中政治的導入設計中,教師應當基于學生的個體特點和教學任務,選擇科學合適的方法開展課程導入,從而最大程度的激發(fā)和點燃學生興趣。
由于政治課程的理論性較強,知識點相對枯燥,而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將重點放在了教材內(nèi)容的講授中,并強調(diào)學生以背誦、記憶為主,使得課程十分沉悶。師生間往往是教師在講、學生在聽,缺乏必要得互動,有些學生甚至走神、睡覺情況十分常見。教材內(nèi)容的狹窄性,而教師往往局限于教材,并未拓展相關知識點,導致學生真正所能學到的東西有限,不利于政治知識的有效積累,難以建議合理的知識架構。另外,以往的政治課程教學,教師過于重視學生成績,忽略了其他技能的培養(yǎng),使得教學環(huán)節(jié)甚是沉悶,不利于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的發(fā)揮。
1.設置懸念導入 懸念導入法指的是教師將一寫未解答的問題引入課堂中,向懸疑電影一樣,在課程開始時吊足學生的胃口,為解答這一問題,學生們會產(chǎn)生一種求知欲望,從而集中注意力學習接下來的課程內(nèi)容[1]。在課程開始時使用懸念導入法,教師需注意把握好課程節(jié)奏,避免時間拖得過長,學生失去興趣,另外還需科學選擇導入案例,其關鍵在于“疑”、“懸”,這種懸念需要激發(fā)興趣,從而實現(xiàn)啟發(fā)思維的效果。
2.辯論法導入 在課堂中開展小型的辯論,是激發(fā)全體學生參與性的最有效方式[2],例如在學習《法律與道德》一課時,教師可實現(xiàn)將學生分為兩組,一組的論點為“法律比道德重要”,另一組則是反方,認為“道德與法律更重要”,并基于此開始辯論。教師需控制好辯論時間和話語方向,在適當?shù)臅r候叫停,并做出適當?shù)慕Y論,并對學生們說:在學習完本節(jié)課后,你是否還會堅持你的論點呢?然后開始講課。這種辯論導入方式,既強化了課程的重難點內(nèi)容,還能夠最大限度的吸引學生注意,并以辯論的形式鍛煉了邏輯思維和口才表達,有著重要作用。
3.時政熱點導入 時事政治作為初中政治課程的重要組成,是學生們了解國家和國際大事件的重要途徑,時事政治主要是近期發(fā)生的新聞事件,包含近期國際政策與國際關系等重要內(nèi)容,其重要性不容小覷[3]。教師可在課程導入環(huán)節(jié),向?qū)W生們講述時事熱點,并將這一熱點同課程內(nèi)容有機銜接起來,從而引起學生的聽課興趣,引導他們在課本中尋找答案。值得注意的是,教師需要預先性做好熱點事件的準備,避免喧賓奪主,使其起到導入的效果,并不對其進行深入探討。例如在學習《國際組織》一課中,教師可向?qū)W生們講述“英國脫歐”的故事引出歐盟的相關知識點,講述今年9月份“金磚國家領導人會議”在廈門舉行的事件,引出金磚國家相關知識點。又如在學習《與誠信同行》一課中,教師可向?qū)W生們播放“誠信”相關視頻,然后列舉近期發(fā)生的“不誠信”事件,如“海底撈后廚?±事件、餓了么供餐館不衛(wèi)生的事件,并借此引入課程內(nèi)容,使學生能夠在參與課堂的通知,逐步建立一種正確的是非觀念。
4.多媒體導入法 在對某一問題進行學習與討論的時候,教師可充分運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們提供更為豐富的信息資源,多媒體本身具備的直觀性、生動性特點,對于調(diào)動學生的聽課積極性有著重要作用。多媒體授課包含圖片、聲音、文字等,能夠調(diào)動學生的全部感官,進而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層次。同時,多媒體依托于互聯(lián)網(wǎng),可拓展課程內(nèi)容,使課程不再預先于教材中,對于開拓學生的眼光和思維都十分重要。例如在學習《公民的國家觀念》一課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來播放《我愛你中國》、《五星紅旗》等歌曲,同時在多媒體中播放國家的相關視頻(如近期的《全面深化改革紀錄片》、《建國大業(yè)》等),在視頻中所展示的富強國家,能夠大大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進而營造了一種濃厚的課堂分為,使得學習積極性明顯增強。
5.生活實際的導入 由于初中政治本身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密切,而生活實踐又是知識點來源的主要途徑,因此,教師在課程導入環(huán)節(jié)中,可充分利用生活小知識、生活案例等,開展課程導入,從而讓學生產(chǎn)生一種共鳴。例如在學習《消費者權益》一課中,教師可在課程開始前向?qū)W生們了解一下他們的購物習慣,了解在網(wǎng)購、實體購物的過程中是否發(fā)生過一些“有趣”的事情,并向?qū)W生們講述自己在超市購買到過期產(chǎn)品,而或賠償500元的事情。這種生活實例的導入,與學生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更加凸顯本節(jié)課知識點的價值,因為它與生活如此貼近。引導學生參與到課程中,學會作為一個消費者,如何運用法律的力量,維護自身權益,不僅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還能夠提高政治知識的實效性。
又如在《笑對生活》一課的學習中,教師可使用多媒體展示一些自然災害,并在視頻播放過程中講解:車禍、地震和火災,都是人生中常見的、也無法避免的災害,災害一旦發(fā)生,就會導致巨大的傷害。那么各位同學們,你在生活中有沒有遇到什么挫折呢,你是怎樣應對的?然后由同學講述,并控制好時間。這種與生活實際貼近的案例,能夠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一種生活化情境,更有利于理解課程知識點。
結語:在初中政治課程中,盡管課程導入環(huán)節(jié)僅占課堂時間的一小部分,但其重要性卻不容小覷,關系到課堂的整體教學效果,一個恰當?shù)?、科學的導入方法,能夠有效的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并推動和活躍課堂的氛圍,對于教學任務的完成有著重要推動作用,同時還有效的提升了課程本身的應用價值與藝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