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金平
引言:新課程背景下,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的重構,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顯得至關重要。教師摒棄了應試教育觀念,挖掘了學生的內在潛能,對整體教學效果的優(yōu)化和教學質量的提高來說是大有助益的。學生成為課堂的小主人,在閱讀中感悟生活,體味人生,拿起筆來進行創(chuàng)造,未來,就有可能成為高素質、全能型的棟梁之才,不斷的增強主體優(yōu)勢,做有理想且優(yōu)秀的人。對此,筆者特意闡述了幾點不同的看法。
培養(yǎng)小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提高語文閱讀的教學質量,都要以學生濃厚興趣的激發(fā)為前提。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選擇適合學生、能被學生充分接受的授課方式,引用一些趣味元素,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讓學生時刻保持內心興趣,才更利于有效教學計劃的實施[1]。比如,考慮小學生對于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的特點,在教學《秋天的圖畫》一課時,我這樣構建了教學模式,簡化了教學步驟。首先,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展示圖片問學生:“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秋天嗎?”“秋姑娘一路歡歌的來到了我們眼前,果園里的果子都成熟了,田野一片豐收的景色,這樣的圖畫美麗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讀《秋天的圖畫》吧!”…其次,初讀課文,認讀生字,并從學生所熟悉的生活進入,加強課內外的聯系,引導他們接受新的事物,給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奠定下好的基礎。再次,小組內讀,說說自己的感受,同桌之間互相評價,進一步的優(yōu)化閱讀效果。過程中教師發(fā)揮作用,幫助學生尋找相關資料,有了課堂拓展新知的機會,學生就會很快的投身于知識的海洋中。最后,舉辦“頌秋天”的作品展,鼓勵學生與小伙伴一起畫秋天,用落葉做書簽,充分展示了才能,更在實踐體驗中培養(yǎng)了核心素養(yǎng),整體教學都將變得盡如人意。
朗讀是閱讀的重要方式,情感豐富的朗讀教學,可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通常情況下,教師泛讀后帶領學生表達情感,加深學生感悟,提高教學質量,再拓展想象的空間,給予他們朗讀的機會和認知的條件,這樣的授課才是有效的授課[2]。比如,學習《白楊》這篇課文時,學生可先閱讀課文,認識一遍生僻字后,再帶著情緒選擇性朗讀。整體感知課題,了解白楊生活的環(huán)境;細細品味文章,體會到白楊的生命力頑強。激情朗讀出父親所說的話,進而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實現核心素養(yǎng)的不斷發(fā)展。自由朗讀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閱讀教學富有活力,學生思維就很活躍。這是一個契機,我們緊抓住它,語文教育能夠迎來一個絢麗美好的明天。
有了質疑才有思考,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帶領學生閱讀中感悟,通過質疑、拓展、研究,尋找到最合適學生的閱讀方式。釋疑過程中,學生思維自然是異?;钴S的,提升了他們的文化品位,培養(yǎng)了他們的科學態(tài)度[3]。比如,講授《將相和》一課,教師出示課題后不妨讓學生大膽的質疑:從“和”到“不和”經歷了什么?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藺相如并不僅僅靠一張嘴,他是很有能耐的?廉頗是怎樣對大家說的?藺相如真是廉頗說的那樣嗎?緊抓契機,生生之間相互交流,每個句子反復的誦讀,從人物性格、言行舉止、內在品質上做出具體的分析,重點闡述“以和為貴”的道理。學生做了課堂的小主人,發(fā)揮著主體的作用,越會質疑,越容易思考,充分開闊了想象的空間,極有利于其核心素養(yǎng)的強化培養(yǎng)。我們不能說這種質疑的方式一定是最好的方式,但是會比一味灌輸的效果好很多,給予了學生閱讀體驗的機會,語文教學工作順勢走向了更大的成功。
結語:總而言之,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理解學生、想方設法引導他們全面的發(fā)展,健康的成長。在閱讀教學時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值得教師付出更多的努力,通過教學模式重構以及有效策略實施,學生感受到閱讀的實際樂趣,就會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再去完善教學方案,幫助他們積極的思考,大膽的創(chuàng)新,學生成為高素質、全能型的棟梁之才將會更加的指日可待。在今后的實踐中,我們教師仍需研究閱讀教學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從新的角度引用新穎材料,有助于基礎教育現代化進程的持續(xù)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