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蘭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教育方面的發(fā)展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當前教育還面臨著許多問題。而研究性學習可以讓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這種學習方式符合我國教育改革的內(nèi)容。高中化學是一門以抽象思維為主線的學科,它是由概念及命題等內(nèi)容組成的知識體系?;瘜W學科注重以實驗的形式探究新知,還注重要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1.化學研究性學習的闡述 化學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化學教師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與化學有關的專題,主動地獲取化學知識、應用化學知識、解決化學問題的學習活動?;瘜W是自然科學領域內(nèi)的基礎學科,它研究了宏觀物質和微觀世界的聯(lián)系,從物質的結構探究其可能的性質,將復雜的物質按照一定規(guī)律進行歸類,將物質的有利一面更好地應用于社會與生活?;瘜W學科的這些特點使得在化學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尤為重要。
2.漣源市第一中學的化學研究性學習的實施現(xiàn)狀 通過查閱、分析文獻資料,結合本研究對象、目的、內(nèi)容,筆者編制出了一套針對漣源市第一中學高一、高二學生的問卷。本次調(diào)查問卷以匿名的形式,共發(fā)放404份問卷,回收問卷387份,回收率96% ;有效問卷376份,有效率為97%。調(diào)查結果顯示,對化學研究性學習一般了解或基本不知道的有298人(約79%);相當或比較希望開展化學研究性學習的有312人(約83%);希望化學研究性學習的開展頻率為一周一次或一個月一次的有308人(約81%);化學研究性學習能使你大大增加或有所增加對化學的興趣的有325人(約86%);通過研究性學習一定能或應該能改變學習方式或習慣的有319人(約84%);化學研究性學習對解決問題的能力的作用和意義很大或者一般大的有286人(約76%)。調(diào)查結果說明,應試教育使學生的學習喪失學習的主體性,接受了被動的學習方式。這次調(diào)查警醒著教育工作者研究性學習的迫切性。
1.化學研究性學習的特點
(1)實踐性。據(jù)統(tǒng)計,在有效的376份問卷中有256人(即約68%)選擇課題進行研究的依據(jù)是自己興趣和愛好。他們偏向于環(huán)境保護、生活中的化學問題、資源利用、化學實驗(改進)探索與研究等更具實踐性的主題研究。
(2)自主性。一般的化學研究性學習方式有文獻研究、實驗研究和調(diào)查研究等這幾種方式,本次調(diào)查結果顯示其中約有56%(210人)的學生更喜歡實驗研究,這說明學生更加傾向于自主性更強的實驗研究。
(3)開放性?;瘜W研究性學習的內(nèi)容是根據(jù)學生在學習中或現(xiàn)實生活中與化學有關的問題進行組織,圍繞問題搜集材料,通過不同的組織形式、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展開研究,允許學生根據(jù)各自的能力和所掌握的資料以各自的思維方式采取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得出不同的結論,不追求唯一化和標準化。
(4)合作性。化學研究性學習從資料的查閱、整理、分析,到研究性主題的確定和探究,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而且也有很多方面可能考慮不周,所以化學研究性學習宜選擇合作性強的小組合作形式或者個人研究班級討論的形式。
2.開展化學研究性學習可能存在的問題
(1)耗費時間太長。由于化學研究性的學習要求學生查閱資料、收集資料、接觸社會、發(fā)現(xiàn)生活、試劑制備和實驗探究,而且本校的軟硬件設施的條件有限,開展一次化學研究性學習會耗費較長的時間。
(2)開展化學研究性學習的難度大。一方面,很多學生對資料整理和分析以及實驗探究時,都不夠深入細致,只是單純地將資料拼湊起來或者重復別人的方案;另一方面,還有部分學生家長認為研究性學習會浪費學生的學習時間,他們會代勞學生收集和分析資料。這些情況沒有充分的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性,也剝削了學生的親身實踐的權力。
(3)全面的評價體系難以建立。本校的化學教師較少,班級較多,所以教師的工作量非常大,學校的實驗設備也較為簡陋,要組織學生進行化學研究性學習也較難實現(xiàn)。如果要想建立全面的評價體系需要教師較多的時間,無可避免研究性學習的評價體系與現(xiàn)行的應試教育的評價體系一定存在某些矛盾,這也為研究性學習建立全面的評價體系提供了一定的難度。
(4)對開展化學研究性學習不夠重視。由于新課程教育改革還未徹底、全面地實施,還有絕大多數(shù)的地區(qū)還處于一種過分重視應試教育成績的情況,這使得許多學生、家長甚至部分教師都沒有認識到研究性學習對學生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我們首先要對化學研究性學習方式有正確的認識,需要不斷地探討和創(chuàng)新,轉變教育教學理念,完善管理機制,改善辦學條件。最終找到適應于教學目標和教學資源又適合學生特點的教學策略,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讓學生學會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