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躍華
作為一個擁有著從未斷絕的歷史文明的文化古國,歷史教育一直是教育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對話教學作為一種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需求為出發(fā)點的教學模式被引入高中歷史教學體系中,其形成的平等有序的對話環(huán)境,為學生營造置身其中的歷史學習氛圍,能較好地改善現(xiàn)有問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進學生對歷史的了解,有利于構建高效有序的高中歷史課堂。
歷史對話教學模式主要是指改變傳統(tǒng)的教師“一言堂”課堂模式,突出學生課堂主體地位,以授課內容為基礎展開平等對話。教師可提出問題作為引入,學生之間進行充分的交流,教師再根據學生討論的深度廣度,有所側重地再對課堂內容進行總結歸納,激發(fā)學生思考。學生可以置身于具體歷史事件之中,切身體會歷史的魅力,提高學生自主探究和獨立思考能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綜合史學素養(yǎng)。
一方面,受應試教育影響,歷史教育一直陷入了一種灌輸生硬知識,逼迫學生死記硬背的教學誤區(qū)。這不僅不利于歷史文明的延續(xù),更損害了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磨滅了學生讀史學史的興趣,缺乏對學生運用多元史觀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從教學硬件設施來看,教學配套設施尚不完備。要構建對話教學模式需要一定的技術支持,在歷史課堂中也需要多媒體等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輔助。但是因為有些學校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問題,不利于對話教學模式的推行和發(fā)展。
1.創(chuàng)設輕松舒適的平等對話環(huán)境 對話教學即是以課堂對話為核心教學內容,需要學生能夠暢所欲言,深入思考后各抒己見,這需要教師營造平等真誠的對話環(huán)境,避免學生在課堂上只是一味地被填充生硬的觀點,而不是受到啟發(fā)而收獲自己的思考。教師要在課下主動關心學生,和學生培養(yǎng)平等友善的關系,形成平等、民主、真誠的對話氛圍。
2.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對話場景 現(xiàn)代信息技術有利于創(chuàng)設平等真誠的對話情境,更能通過多媒體設備還原歷史場景,讓學生切身體會當時的歷史環(huán)境,給學生帶來多感官的體驗。比如在講解“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引導學生“看圖討論”。選取《南京條約》、《資政新篇》、《辛丑條約》等相關文件等圖片,以文本為線索,串起中國近代反史半壁江山。教師可以針對這一主題,層層深入巧妙設計問題。這三個文件分別代表著什么事件?這三個文件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嗎?通過圖片引入與設問,展開課堂討論,可有效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思考,把握歷史事件之間的聯(lián)系,對歷史事件形成完整的觀念,避免把事件孤立來看。過互相交流、互相提問,師生交流等方式,展開對話,進行深入思考。
3.合理選擇對話方式及內容 教師要仔細地備課,規(guī)劃好教學內容和討論方向,把控課堂對話節(jié)奏。比如在“宋明理學”一課中,教師不僅需要在對話中讓學生了解其出現(xiàn)的背景,歷史原因,還要進行進一步的延伸和擴展,分析宋明理學在當時特定歷史時期的地位作用以及對后世的影響??山M織學生對宋明理學到底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展開課堂辯論,在言語交鋒中深化理解,有助于學生深入思考,調動學生課堂對話的積極性。教師再根據對話情況做出點評和總結,在適當的時候啟發(fā)學生。
4.打造動態(tài)互動多態(tài)生成課堂 歷史課堂是一個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對于課堂生成內容,教師要以專業(yè)知識為依托,對生成性問題進行針對性捕捉并靈活解決。比如在對袁世凱展開評價時,可能有部分學生會受課外材料影響認為他是亂世梟雄,功大于過。對于這種超乎課本的非預設性的突發(fā)狀況,教師首先要鼓勵學生的批判精神,不要先急著用自己的歷史知識來進行反駁,鼓勵學生再查閱更多的資料,與學生課后探討,形成更為客觀的歷史評價。對于學生提出的質疑點等生成性問題,教師要靈活調整課堂策略,不必拘泥于固有備課思路要靈活把握課堂節(jié)奏。
結束語:總的來看,對話教學是一種適應新時代歷史教學的高效教學模式,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有利于打造多元個性的課堂,提高學生課堂參與感和參與積極性。這能夠加深學生對歷史內涵的了解認知,培養(yǎng)歷史學科思維。教師也能在創(chuàng)設對話情境中更好地把握教學節(jié)奏,根據實際情況不斷革新方法,構建高效有序的高中歷史對話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