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芝
引言:與數學、語文學科教學相比,初中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歷史要短許多。與其他學科相比,這個起步較晚的學科更加需要在教學的內容與方式上實現創(chuàng)新,以更好地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為此,需要不斷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營造更加快樂、高效的教學氛圍,進而促進預期教學目標的實現。此外,作為信息技術一線教師必須在課堂教學中注意方式方法的創(chuàng)新,提升自身的教學素質,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不斷提升。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按照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在進行課堂教學時需要自覺地將自主合作這種探究性學習模式引入其中,其目的在于彰顯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為此,要求教師結合學習與教學的實際,優(yōu)化教學目標。在教學目標的設置上要體現出三維特性,更需要與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貼近。而且,在目標的寬度上也應該與學生的學習實際能力相貼合。對于課堂教學的方向及學習過程的難點與重點都要心知肚明,這是提升有效性的前提條件。教學目標凸顯三維屬性是科學的、正確的,但是囿于時間與空間的局限,必須在設立目標之初,充分考慮實際操作性、原則性和可行性。如,在對動畫相關知識進行學習時,教師可設定三大目標,一為完成對Ulead GIF Animator的學習,二為掌握有關技能,三為培養(yǎng)制作興趣。這三大目標都應該是依據學生的實際能力設定的,而且是著眼于價值與情感、方法與過程、技能與知識不同維度進行的設計。設計過程凸顯簡單化的特性,既具操作性又具指導性。
學生的認知實際上是存在著一定的差異的,因為這種差異的存在所以在實施過程就必須體現出差異化特征。作為教師必須深入到學生的實際中,對學生的基本情況加以了解,掌握好第一手資料。所制定的教學舉措一定要照顧到學生自身條件的不同,要為學習困難的學生創(chuàng)造更好的學習機會,讓課堂教學資源有目的地向著學困生傾斜。要促進學生形成互助性學習機制,因為教師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這就需要學生對引導教學與輔導教學進行更加廣泛的參與。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幫助,促進學習效果不斷提高。比如在對媒體作品的認識這一內容進行學習時,教師必須通過對多媒體作品加以展示,使學生對組成作品的各種元素進行了解。教師需要先將表格發(fā)下來,由學生根據自己觀看的情況進行填寫。在此基礎上展示程序語言、流程圖、時間線等制作工具。以同質分組規(guī)則對學生進行分組,使學生自己完成多媒體作品的制作,讓學生圍繞一種工具進行討論。在這一過程中所實施的分層教學一定要從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出發(fā),讓學生都有屬于自己的收獲。
按新課程改革的相關要求對合作學習予以強化,在進行初級中學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作為任課教師必須適時將驅動方式引入其中,與教學實際結合起來,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集體任務。所謂驅動方式就是一種集體探索的方式,這是一種以合作為基本特征的方式。此種方式可以將目標任務通過協(xié)作探究,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目標任務。教師針對學生的能力實際,合理地對目標任務進行布設,以促進學生參與操作積極性的有效提升。在這種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生的實踐感知機會相對增多,一些新技術與新方法不斷得到應用,良好的思想作用與團隊精神因此而得到積極培育。如對媒體作品“蘇州園林”進行制作時,以異質分組作為區(qū)分原則,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每一個小組都分別承擔起一定的目標任務。小組內又根據職務或者小組成員的特點進行實際分工,要做到使每位成員都有自己的角色。
初中信息技術學科是一門技術性相當強的學科。作為教師需要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科的學習所付出的精力極為有限,這說明他們對理論學習興趣不是很濃。但是他們對上機操作表現出了強烈的愿望,對這一心理必須予以把握,對實踐教學的內容與形式進行精心設計。讓實踐環(huán)節(jié)成為學生發(fā)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教學實踐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到不同學生的學習起點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實際操作訓練。對于基礎扎實的學生可以讓他們接受難度大一些的訓練內容,對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可以考慮使其從基礎性的內容開始學習。教師要學會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跟蹤,發(fā)現問題及時講解。在學生開始各種形式的實踐過程中予以幫助和扶持,使學生感知的信息更加廣泛。唯有實踐才能讓學生所學到的理論知識得到有效檢驗,只有為學生創(chuàng)造各種條件才使學生獲得實踐機會,就這一點來講,對于全面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科學素質意義非同小可。信息技術學科在初中各門學科的學習中占據最為基礎性的地位,不但對現在的學習具有一定的影響,而且也直接關乎學生未來的發(fā)展。
結束語:初中學習過程中,信息技術是一門十分基礎的學科,同時,信息技術也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學科。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促進初中生信息技能的提高,這應該成為廣大初中教師的一種自覺行為。在提升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方面,起關鍵作用的是一線教師。為此,作為信息課教師必須努力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對學生的個性差異有所尊重,不斷促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促進學生學習自覺性的提升,這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