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正陽
(重慶市革命傷殘軍人康復醫(yī)院中醫(yī)科,重慶 401520)
我科用越婢湯合麻黃附子細辛湯加減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痰熱郁肺型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30例,均為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科診治患者,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標準,中醫(yī)辨證分型為痰熱郁肺型,均處于急性發(fā)作期,病程2~7天。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15例,男8例,女7例;年齡40~81歲,平均(63.6±5.1)歲。對照組15例,男7例,女8例;年齡40~81歲,平均(61.8±5.2)歲。兩組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西醫(yī)診斷標準:①起病緩慢,常晨間咳嗽、排痰明顯,痰液多為白色黏液或漿液泡沫性痰。②氣短或呼吸困難,急性加重時出現(xiàn)喘息和胸悶。③胸廓為桶狀胸,肺部叩診為過清音,心濁音界縮小,肺下界和肝濁音界下降。④吸入支氣管擴張劑后FEV1/FVC<70%。⑤慢阻肺早期胸片無異常變化,CT檢查可見慢阻肺小氣道病變的表現(xiàn)、肺氣腫的表現(xiàn)以及并發(fā)癥的表現(xiàn)。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西藥治療,根據(jù)癥狀給予口服羅紅霉素緩釋膠囊(西安遠大德天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20052711)0.3g,每天2次。鹽酸氨溴索分散片(山西仟源醫(y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20060254)60mg,每天2次。
觀察組給予越婢湯合麻黃附子細辛湯加減治療。麻黃15g,石膏30g,生姜9g,大棗15g,甘草6g,制附子6g,白術(shù)15g,黃芩9g,細辛3g。伴有咽部不適癥狀加水半夏、黃芩,伴有胸脅疼痛癥狀加延胡索、郁金,睡眠不佳加酸棗仁、遠志,發(fā)熱加金銀花、連翹,口干加麥門冬、知母、天花粉,大便秘結(jié)加大黃、芒硝。水煎煮,煎煮過程中不能加冷水,水開后煎煮30min,分早晚2次服用,每天1劑。
兩組均14天為一療程。
肺功能指標,包括FVC(用力呼氣量)、FEV1(1秒鐘用力呼氣量)、FEV1/FVC(FEV1/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等。
用SPSS19.0軟件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肺功能指標見表1。
表1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 (±s)
表1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 (±s)
組別 例 FVC(L) FEV1(L) FEV1/FVC(%)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15 0.89±0.17 1.86±0.43 0.93±0.33 1.29±0.38 54.67±3.20 68.16±3.51對照組 15 0.86±0.13 1.11±0.16 0.92±0.36 1.16±0.31 54.53±3.15 61.22±3.37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因久病肺虛,痰瘀潴留,再復感外邪,反復發(fā)作而成。
《金匱要略·肺萎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指出主癥是“咳而上氣,其人喘,目如脫狀” 。在此應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提出治療方藥為越婢加半夏湯,小青龍石膏湯等[1]。越婢湯出自《金匱要略》,具有疏風解表,宣肺利水之功效。越婢湯合麻黃附子細辛湯方中,麻黃發(fā)汗解表,宣肺利水。石膏清熱瀉火,除煩止渴,兼制附片之燥,佐以生姜、大棗調(diào)和營衛(wèi),使風邪水氣從汗而解。白術(shù)健脾益氣,燥濕。附片補火助腎陽,逐體內(nèi)風寒濕邪。黃芩苦寒,清少陽之熱,取小柴胡湯意。細辛辛溫,入少陰腎經(jīng),黃芩配細辛、石膏配附片,調(diào)和陰陽。
越婢湯合麻黃附子細辛湯加減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痰熱郁肺型可改善肺功能,縮短療程,促進疾病好轉(zhu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