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偉(河南省安陽市中醫(yī)院肝膽脾胃科,河南 安陽 455000)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引起機體免疫應答、細胞因子分泌紊亂和炎癥反應紊亂,從而導致肝纖維化[1]。本研究用化瘀養(yǎng)肝方聯(lián)合恩替卡韋治療乙肝,對防止肝纖維化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共91例,均為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乙肝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齡36~51歲,平均(40.61±4.83)歲;病程2~13年,平均(6.05±1.11)年。觀察組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齡33~50歲,平均(40.91±4.05)歲;病程3~11年,平均(5.95±1.83)年。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肝功能、血清標志物等實驗室檢查確診為乙型肝炎[2],中醫(yī)診斷參照《中醫(yī)內(nèi)科學》脅痛病瘀血阻絡證[3],脅肋刺痛、痛有定處、痛處拒按、舌質(zhì)紫暗、脈沉澀,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合并嚴重臟器功能不全,哺乳期或妊娠期婦女,自身免疫性肝炎、藥物禁忌癥等。
兩組均給予恩替卡韋分散片(中美上海施貴寶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2237)口服,日0.5mg。
觀察組加用化瘀養(yǎng)肝方(自擬)。藥用生地20g,北沙參9g,麥冬10g,當歸15g,白芍10g,丹參15g,土鱉蟲6g,雞血藤15g,郁金10g,柴胡10g,香附12g,甘草10g。水煎,武火煮沸,文火慢煎40min,日1劑,早晚分服。
兩組均持續(xù)治療6個月。
①治療前后肝功能:包括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ST)、血清白蛋白(ALB),血清總膽紅素(TBIL)。②肝纖維化指標: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透明質(zhì)酸(HA)、層黏連蛋白(LN)、Ⅲ型前膠原(PC-Ⅲ)、Ⅳ型膠原(Ⅳ-C)。
用SPSS20.0軟件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顯效:癥狀、體征消失,肝功能恢復正常,同時大于等于2項肝纖維化指標恢復正常。有效:癥狀、體征及肝功能明顯改善,同時大于等于2項肝纖維化指標明顯改善。無效:癥狀、體征、肝功能及肝纖維化指標均未見明顯改善。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對照組顯效14例,有效18例,無效13例,總有效率71.11%。觀察組顯效19例,有效24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3.48%。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χ2=7.8533,P<0.05)。
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比較 (±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分組 例 時間 ALT(U/L) AST(U/L) ALB(G/L) TBIL(μmol/L)對照組45治療前121.61±15.35 132.35±13.68 31.62±1.09 45.85±2.06治療后71.25±6.82* 83.51±6.44* 40.81±1.51* 31.78±1.72*觀察組46治療前118.43±15.07 129.89±14.36 32.05±1.11 46.05±1.95治療后 42.36±3.29*△ 45.31±3.69*△ 49.96±2.39*△ 24.06±0.83*△
兩組治療前后肝纖維化指標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肝纖維化指標比較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肝纖維化指標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 時間 HA(ng/ml) LN(ng/ml) PC-Ⅲ(μg/mL) Ⅳ-C(μg/mL)對照組45治療前 148.39±32.15 51.08±6.42 49.67±5.69 51.32±4.55治療后 91.36±16.24* 31.31±4.06* 29.31±3.08* 28.77±2.71*觀察組46治療前 151.42±32.09 50.64±6.36 50.06±5.11 50.73±4.63治療后 73.17±7.06*△ 17.36±1.57*△ 18.07±1.25*△ 18.43±1.27*△
乙肝病毒感染是形成肝纖維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臨床常采用抗病毒藥物治療乙肝病毒感染。核苷類藥物是抗病毒治療的首選,其中恩替卡韋作為新型核苷類藥物,對HBV多聚酶具有明顯抑制作用,通過磷酸化成為具有活性的三磷酸鹽,然后再通過與HBV多聚酶的天然底物三磷酸脫氧鳥嘌呤核苷競爭,抑制聚合酶的啟動,從而對前基因組mRNA逆轉(zhuǎn)錄負鏈及正鏈合成進行抑制,以阻斷HBVDNA的轉(zhuǎn)配及延伸、阻止HBV復制[5]。
乙型肝炎屬中醫(yī)“脅痛”、“積聚”范疇。中醫(yī)認為,肝乃將軍之官,性喜條達,主調(diào)暢氣機,若情志所傷、或暴怒傷肝、或抑郁憂思,皆可使肝失條達,疏泄不利,氣阻絡痹,發(fā)為肝郁脅痛。若氣郁日久血行不暢、瘀血漸生,阻于脅絡,不通則痛,亦致瘀血脅痛,治則疏肝理氣、活血化瘀、滋陰柔肝?;鲳B(yǎng)肝方中丹參活血化瘀、通絡止痛,土鱉蟲破血逐淤,雞血藤活血補血、通絡止痛,三藥均為活血祛瘀、破血通絡之品故合為君藥。當歸補血活血通絡止痛,白芍養(yǎng)血斂陰、柔肝止痛,生地滋陰養(yǎng)血、補益肝腎,北沙參養(yǎng)陰生津,麥冬養(yǎng)陰益胃、清心除煩,五者既助君藥活血祛瘀,又兼益陰養(yǎng)血、柔肝止痛,故合為臣藥。郁金活血止痛、疏肝解郁,柴胡疏肝理氣,香附通絡止痛、疏肝理氣,三藥疏肝解郁、理氣止痛合為佐藥。甘草為使,緩和藥性。諸藥合用,共湊活血祛瘀、養(yǎng)血柔肝、疏肝解郁之功效?,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柴胡皂苷和已感染乙肝病毒的人肝細胞一起培養(yǎng),柴胡皂苷C能顯著減少培養(yǎng)介質(zhì)中乙肝抗原的濃度,抑制乙肝病毒DNA復制的作用。此外,柴胡可抑制小鼠肝細胞的凋亡,柴胡皂苷對慢性肝損傷小鼠具有顯著修復保護作用,其有效成分為柴胡皂苷單體Ⅲ、Ⅸ、Ⅵ和Ⅻ,因此認為柴胡是從抑制FSC分泌各種膠原蛋白,抑制FSC的增殖和合成ECM及其保護肝細胞,防止肝纖維化,進而防治肝硬化[6]。郁金可明顯降低急性肝損傷小鼠血清ALT、AST水平,對急性肝損傷小鼠具有明顯保護作用[7]。丹參能夠有效改善肝臟微循環(huán),增強肝細胞血氧供應,保護肝細胞,促進肝細胞再生[8]。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肝功能中ALT、AST、TBIL水平均低于對照組,ALB高于對照組,肝纖維化指標中HA、LN、PC-Ⅲ、Ⅳ-C水平均低于對照組,證實化瘀養(yǎng)肝方聯(lián)合恩替卡韋一方面可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復制、改善肝功能,另一方面可明顯降低肝纖維化指標、促進肝臟細胞修復、有效逆轉(zhuǎn)肝纖維化,防止肝硬化進展。
綜上所述,化瘀養(yǎng)肝方聯(lián)合恩替卡韋治療乙型肝炎可明顯改善肝功能,逆轉(zhuǎn)肝纖維化,防止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