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的時代背景之下,教學質量和水平的提升備受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為了有效的度過整個應試教育的桎梏,有許多老師在教學實踐時開始結合新課程改革以及素質教育的實質要求,積極的將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理念融入新穎的主題教學實踐之中,不斷地促進教學質量的穩(wěn)定提升,對此本文以小學語文詩歌教學為依據,具體分析該環(huán)節(jié)教學質量提升的相關要求。
關鍵詞:當代小學語文;詩歌教學質量;韻律
一、詩歌教學的特點
(一)通過朗讀感受韻律
音律美和節(jié)奏美是詩歌的重要外在表現形式,在對不同的詩歌形式進行分析和研究的過程之中老師必須要以朗讀為依據和前提,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的體會詩歌的核心內涵以及要素。小學老師在教學實踐時除了需要保證學生掌握基礎的理論知識之外,還需要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分析,了解詩歌之中的具體詞匯意義,及時的掌握作者的核心情感要素和思想情緒,一般來說,學生很快能夠找到詩歌中比較工整的詞句,同時還能夠了解不同的詞性,因此在朗讀時比較容易記憶。其次,這種較為簡單的教學模式還能夠在第一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好的營造自由且寬松的學習氛圍和學習環(huán)境,能夠保障學生在這種參與的過程之中,對詩歌有一個更加宏觀的認知和掌握,熟悉詩歌之中的表達技巧和精髓。在信息化以及科技和時代之下,老師還可以通過播放音樂的形式進行有效的配樂,更好的營造一種與眾不同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對具體內容有一個深入的感知和掌握,從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品味詩歌的意境
不同詩歌的意境有所區(qū)別,在對不同形式的詩歌進行成分分析和欣賞的過程之中,老師需要結合不同階段古詩詞教學的具體要求,了解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讓學生能夠在駐足感知的過程之中掌握古詩詞本身的意愿,除此之外,老師還需要積極的陶冶學生的情操,保障學生能夠真正的喜歡詩歌最終所表現的內涵美,實現不同教學形式的有效整合,更好的將個人所學習到的知識與生活實踐相聯系,促進生活問題的有效解決。在語文教學實踐之前,老師可以留出單獨的時間要求學生進行古詩的誦讀,同時還可以評選出誦讀比較好的學生,鼓勵和引導學生結合個人的實際情況選擇自己比較喜歡的古詩詞及朗誦。在后期教學實踐中,老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將自己喜歡的詩歌運用到寫作學習中,這一系列的活動整合不僅能夠更好的實現教學資源的優(yōu)化利用和配置,還能夠在第一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主動參與和實踐時了解詩歌的獨特魅力,更好的實現聽說讀寫能力的穩(wěn)定提升,另外結合相關的實踐調查不難發(fā)現,這種模式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樂趣以及成功感。
(三)喚起學生的美感意境
學生的主觀體驗在小學語文詩歌教學之中發(fā)揮著關鍵的作用,老師需要引導學生對詩歌之中的意見進行反復的揣摩,積極的調動個人思想情感,了解情感的具體表現形式以及渠道。大部分的詩歌主要以不同的形象為主導,積極的傳達各種形式多樣的情感要素,其中形象在詩歌表現之中尤為關鍵,同時也是詩歌的核心要素和本質,不同詩歌的形象所塑造出來的藝術形象有所區(qū)別,因此在對這些形象進行分析和感覺的過程之中,老師不需要調動學生的各項感官,積極的體會各種事物的描述要求以語言作為重要的媒介,調動學生的想象力,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主動的聯想以及分析,深入的感覺詩歌所描繪的形象。另外,學生在自主感知的過程之中還能夠對詩歌中的具體頻率有一個宏觀的認知和感受,更好的提高個人的想象力以及邏輯思維水平,主動接受老師的引導掌握是個學習的技巧和精髓,當然為了能夠盡量避免各種不必要因素所產生的負面影響,老師還需要站在不同的側面揭示形象的豐富內涵,為學生提供更多想象的空間以及渠道,讓學生能夠實現各項感官的有效調動了解語言美和情感美的具體內涵,真正的實現情感上的共鳴,主動的接受詩歌美的熏陶。
二、提高小學語文詩歌教學質量的策略
(一)加強小學生的自主閱讀
閱讀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有著關鍵的作用,在詩歌教學的過程之中老師需要關注學生對詩歌的閱讀以及理解,積累豐富的閱讀經驗,打下良好基礎,老師需要關注課堂教學實踐的有效落實,充分的給予學生更多自主閱讀的機會以及平臺,鼓勵學生在主動實踐的過程之中,對詩歌有一個更加深入的感知。另外老師還可以利用寒假和暑假的時間段通過布置作業(yè)的形式來讓學生在課外活動的過程之中,積累豐富的閱讀經驗,同時老師還需要注重后期考核方式的有效應用,對于一些表現較為良好的學生提出公開的表揚,以此來更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進行主動的積累以及學習。
(二)對時代背景進行詳細分析
小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不足,同時思維邏輯框架還處于架構之中,因此在詩歌教學的過程之中往往難以更好地體會詩歌的情感,為了能夠突破這一不足,語文老師需要注重對詩歌時代背景的有效分析以及詳細解讀,讓學生能夠站在宏觀的角度對詩歌中作者的時代環(huán)境進行深入的分析,更好的掌握情感的流露技巧,了解詩歌的內涵與基礎,將詩歌的具體表現形式與詩人的經歷和遭遇聯系起來,真正能做到知人論世,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利用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學在新的時代背景之下備受關注,這種教學模式能夠在第一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好的突破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桎梏,老師可以將音頻視頻的播放與圖片的展示相結合,讓學生對不同的詩歌內涵有一個更加宏觀且全面的認知,真正的體現詩歌教學的作用和優(yōu)勢,更好的在個人感官的引導之下進行主動的感知。
三、結語
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詩歌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保證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歷史觀有著關鍵的作用和價值,老師需要在詩歌教學實踐的過程之中注重節(jié)奏感以及練習語言的有效融入,積極的展示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內涵以及價值,更好的讓學生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之中掌握詩歌學習的技巧和精髓。
參考文獻:
[1]邱姣嬌.如何提高當代小學語文詩歌教學質量[J].語文建設,2012(7x):47-49.
[2]蔡艷.淺談如何提高當代小學語文詩歌教學質量[J].魅力中國,2016(37).
[3]陳穎.如何提高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的效率[J].教育:00056.
[4]陳靜.提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新課程學習(上),2014(5):63.
作者簡介:
宋瀟瀟,四川省雅安市,四川省雅安市漢源縣大樹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