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磨課是提升教師教學能力的一個重要的方式。一個“磨”字道出了其中反反復復的修改斟酌和付出的大量汗水。我園今年為全市幼兒教師提供了兩個語言活動,分別是中班語言活動《月亮的味道》和大班《像狼一樣嚎叫》。我有幸參與了兩個活動磨課的全過程。在整個過程中,我們從教學設計到課堂把握反復調(diào)整,不斷開展反思與總結(jié),收獲頗多。
關鍵詞:幼兒園;語言領域;磨課活動;感悟
一、 活動的設計中關于文本解讀的感悟
《月亮的味道》這個故事情節(jié)簡單,句式“××請到我背上來,我們一起去嘗月亮吧。”多次重復,最初的設計定位是在啟發(fā)孩子感知故事內(nèi)容的同時,分角色用這個句式進行表演。因此在中間游戲的環(huán)節(jié)是用分組貼圖的形式貼出小動物一個站在一個背上的順序。意圖是鞏固,理解文本內(nèi)容,更好地掌握句式。第一次磨課中一個孩子的回答點醒了我們,她說是小動物齊心協(xié)力摘到的月亮。一個“齊心協(xié)力”用得多好,連孩子都讀到的主題思想?yún)s被我們所忽略。如何在活動中,將繪本的主題思想滲透到每個孩子的心靈呢?經(jīng)過討論,為了讓孩子直觀獲得齊心協(xié)力挑戰(zhàn)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事情的體驗,分享成功的快樂,我們加入了游戲“齊心合力”和分享“月亮的味道”環(huán)節(jié),這樣與故事內(nèi)容相貼近,也讓孩子在游戲中理解了主題思想。
活動中對主題思想的呈現(xiàn)一定是在觀察與分析,想象與表達以及針對性的提問與游戲中不斷地滲透與鋪墊,潛移默化地讓孩子感悟到自然生成的結(jié)果。
二、 活動設計中關于提問設計的感悟
(一) 教師提問要目的明確,重點突出
以《像狼一樣嚎叫》為例。為了讓幼兒感受到狼與狗的生活不一樣,體會莫卡對現(xiàn)實生活的不滿和對自由的生活的向往。我們把狼與狗的生活用PPT直接做成兩相對比的圖片,設計問題:狼可以做什么?莫卡不可以做什么?為什么?通過對比觀察,孩子們都感同身受體會到莫卡受限制的不自由,紛紛表達說喜歡像狼一樣自由自在的生活。
再讓孩子明白自由自在的生活并不都是美好的,也有煩惱甚至危險的時候,我們將快樂與煩惱的圖畫做成孩子可以隨機點出的數(shù)字,每一個數(shù)字后面都藏著一個故事。通過音樂與游戲的匹配來體驗開心,通過觀察和想象體會挨餓、受欺負、經(jīng)歷危險的不開心。孩子們就在觀察與比較中領悟到自由自在,沒有人約束的生活并不都是美好的,甚至苦惱多于開心。
(二) 問題要具有啟發(fā)性和開放性,激勵幼兒產(chǎn)生聯(lián)想、展開想象、進行創(chuàng)造,使他們能從不同角度、不同途徑來探索問題的多種可能性
教師要善于抓住語言活動中有利于幼兒想象的因素提出問題達到思維和語言的有機整合。兩個活動中對孩子的提問都具有一定的啟發(fā)性和開放性?!对铝恋奈兜馈分刑釂枺?. 幫小海龜想想辦法,怎么樣才可以嘗到月亮?2. 小動物們會放棄嘗月亮嗎?如果是你會請誰來幫忙,為什么?《像狼一樣嚎叫》中:(1)如果你是莫卡你會自由自在地做什么?(2)爸爸媽媽有對你說不可以嗎?什么時候會對你說不可以?(3)米雪說猴子的生活自由自在,你去過猴子一樣自由自在的生活吧,你猜莫卡會說什么?提問要給幼兒足夠的想象空間,幫助他們遷移生活經(jīng)驗,才能讓他們的想象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三) 教師在設計提問時,應重視個體差異
幼兒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怎樣促進每個孩子在原有基礎上都能提高并不斷縮小差距呢?就要根據(jù)不同發(fā)展層次的幼兒設計不同難度的問題,盡量使幼兒在答題時“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是關鍵。
三、 活動過程中關于評價的感悟
老師的評價在一堂語言活動中的作用很關鍵,好的評價不僅僅可以激勵幼兒,還可以引導和啟發(fā)幼兒。善于積累、善于傾聽,善于思考的老師一定能抓住孩子話語中的閃光點、準確的切入,來回應孩子。《玩具火車轟隆轟隆》最后的想象環(huán)節(jié),PPT出示了小火車吃故事書的圖片,教師提問:“吃了故事書會冒什么煙?”一個孩子說:“冒藍煙?!蔽荫R上追問:“為什么冒藍煙?”“因為他吃了藍色的故事書?!痹瓉砗⒆邮歉鶕?jù)書的顏色來想象的。受到前一個孩子的啟發(fā),接連幾個孩子的回答都沒有跳出顏色的框。于是,我追問孩子:故事書里除了有漂亮的顏色,還有什么?孩子們馬上想到:還有蝴蝶、公主、奧特曼……于是冒的各種奇奇怪怪的煙應運而生。
四、 活動過程中關于追問的感悟
什么是追問?用最通俗易懂的話來說,就是接著孩子的話往下問,好的追問可以更好地啟發(fā)孩子思考和表達。善于追問的老師,他的活動節(jié)奏是緊湊的,目標達成是自然的,而且與幼兒的互動很融洽。追問要把握一個原則——目標性原則即圍繞你將要達成的目標而進行的追問。作為老師要明確知道通過提問要讓孩子獲得什么,解決什么?《像狼一樣嚎叫》活動中老師提問:“狼可以在黑夜自由的嚎叫,可是莫卡可以嗎?”(不可以,因為米雪不讓他叫)馬上追問:從哪看出來的。(引導孩子觀察米雪做了噓的動作)師繼續(xù)追問:為什么要做這個動作制止他大叫?(因為米雪怕吵到鄰居)。一步步的追問都是圍繞目標達成而進行的既顯得節(jié)奏緊湊又能引導孩子通過觀察畫面體會到莫卡受限制的生活。很多老師會把臨場應變的能力歸結(jié)于經(jīng)驗、時間的功勞。經(jīng)驗是什么?不單純是時間的累積,而是不斷反思,總結(jié)并實踐的結(jié)果。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說:“語言涵養(yǎng),決定孩子一生的格局?!笨梢?,打好孩子的語言基礎是對孩子的一生奠基。因此,在語言教學的道路上,永遠需要學習和思考!
參考文獻:
[1]周翠.幼兒語言發(fā)展的實施策略[J].新課程,2015.
作者簡介:
王曉琴,四川省德陽市,什邡市第一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