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田
科技引爆藝術,人機融合一體的“賽博格”時代來臨,手機已經首當其沖成為人體不可分離的部分,也成為藝術創(chuàng)造里最快捷的工具。
所以在2019年第一個封面里,選自當代藝術家楊茂源的一幅手機攝影作品。馬卡龍綠色的磚墻及墻外的藍天都被夕陽染了一抹暖黃,路邊空無一物,只有墻上一個大大的紅色感嘆號占據著畫面的中心點,紅綠相配,是那樣醒目,但卻不刺目。從觀者到天空之間,已經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感嘆號代表著什么?是藝術家后期加上去的嗎?它的存在又隱喻著什么?或者說這背后是藝術家怎樣的創(chuàng)作故事?
一個大大的感嘆號!
根據楊茂源的回憶,這幅作品僅僅是一幅手機拍攝的作品,并無任何后期的色彩調整或加工,是他即興式的一次“創(chuàng)作”。至于上面的紅色感嘆號,是原本就涂在磚墻上的。正是這個獨特的感嘆號吸引住了楊茂源。
那是一個郊游歸來的傍晚,北京糟糕的路況讓楊茂源遇上了堵車,為了避開擁堵的車流,他選擇抄小路曲線歸家。就在一條平時不大可能涉足的小路上,他無意中看到了這堵墻?!爱敃r就覺得挺有意思,就在車上用手機拍下來了?!睏蠲磸娬{當時并沒有過多的設想、構思,僅僅是內心的一絲觸動,驅使他藝術創(chuàng)作的本能反應,并用手機記錄下來。
事實上,這幅如此“隨意”的街頭自拍,無論從畫面色調、構圖、光影效果都堪稱絕佳,那個大大的感嘆號讓整幅作品變得既平凡又獨特,給視覺以強大的沖擊力?!拔也幌雽ψ髌纷鞒鲞^多具象的表達,因為那個感嘆號是什么、代表著什么在我看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觀者從中引發(fā)的想法。楊茂源對于那個引人注目的感嘆號,就這樣輕描淡寫地交代。有人通過作品聯(lián)想到愜意的海邊度假;有人則想起荒蕪的美國西部,那種放蕩不羈的牛仔情調;也有人從感嘆號中感受到當今社會生存的不……當然任何一種解讀,都是合理的,因為這就是當代藝術的最大優(yōu)點——開放性。
以手機創(chuàng)作,人人皆為“藝術家”
利用手機作為媒介已經成為楊茂源這類當代藝術家進行創(chuàng)作的重要方式,楊茂源的創(chuàng)作方式本就多樣,油畫、裝置、影像都有涉獵,通過手機收集素材已經是楊茂源的創(chuàng)作常態(tài),在他看來:如今生活節(jié)奏的日益加快,人們的生活與工作已經日益分不開,對于一位藝術家而言,手機使創(chuàng)作與生活的邊界變得模糊不清,因為手機已經變得不再是身外之物,更像是與自己身體“手足相連”的一部分,因此自從有了手機拍照功能后,楊茂源就已經開始嘗試利用手機的即興式創(chuàng)作。
的確,利用手機進行拍攝,無需進行前期的各種準備、構思、擺拍,它更講求一種隨意性,在日常生活中某一瞬間的觸動,利用手機迅速捕捉,記錄下來,那種偶發(fā)性,可遇不可求的場景讓藝術家更能獲得自由的發(fā)揮。在藝術家們的口中就是“有意思”。
楊茂源的這幅手機創(chuàng)作也讓人不禁思考,新時代下的人機關系,早在半個世紀前西方藝術界就曾探討過人與機器關系的“賽博格”,就是電子人、仿生人等延伸至一切由無機物和有機物組合而成的統(tǒng)一體,并暢想未來機器將置于人體,成為人體的一部分。如今時刻不離身的手機已經日益見證到這樣的趨勢。
在手機功能日益強大的今天,不僅藝術家可以利用手機累積素材,代替過去的速寫寫生。普羅大眾不也利用手機開啟了集體創(chuàng)作的模式嗎?借助先進的科技產品,一幀普通人自拍也能媲美過去專業(yè)攝影師的水準;各類打卡網紅展的自拍甚至構成作品創(chuàng)作的一部分。利用手機的便捷性隨時隨地記錄生活,自由、即興地“創(chuàng)作”,使“人人成為藝術家”已變得日益現(xiàn)實,當然,能否成為一幅優(yōu)秀的作品,就視乎創(chuàng)作者藝術水平的高低而定了。
冷峻的市場需要一點振奮
本期作為2019年的第一期,我們選取影像作品作為封面,也是試圖喚起讀者對影像藝術的關注。對國外藏家而言,影像也是一個收藏大類,中國各古玩城里老照片最大買家基本都是來自歐洲的英國與法國(兩個最喜歡中國物件的國家)。但對中國藏家而言,影像藝術是新興、也是陌生門類。但這一藝術門類卻是最直觀、最直接記錄當下,反映現(xiàn)實的手段,而當今中國藏家也在逐漸關注這一記錄當下的藝術門類。
另一方面,我們在設計中將視覺中心點聚焦在那堵墻上大大的感嘆號,并在畫面上加入上升的箭頭,當然,我們還不忘加入呼應中國豬年的傳統(tǒng)元素——玉豬龍,試圖在平淡、冷峻的市場態(tài)勢下,在新的一年里給予讀者振奮、提升之意,也帶上本刊繼續(xù)革新、勇往直前的新年祈愿。